砂轮不及时修整,利用砂轮自锐,被加工工件质量有没有持续恶化而后好转的可能?
在做一个砂轮磨损的研究,对象是白刚玉砂轮,平面磨床,采集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持续加工100个工件(长350mm)不修整,发现振动信号的特征值在持续增大后减小,在100个工件中呈现周期性。纠结于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想到的解释是砂轮具有自锐性,在磨损发生后由于自锐形成新的切削刃,使得振动信号的特征值降低,但不知道合理与否。因此请教版里诸位大侠,砂轮磨损发生后,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恶化,然后依靠砂轮自锐,是否可以改善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另外,大家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判断砂轮磨损的?是通过观察砂轮表面和听磨削声音吗?
谢谢!
个人认为你推断的有一定道理,实际加工时,定期修整砂轮除了获得较好的锋利切刃,还有是获得良好的外形尺寸精度。
砂轮磨损后具有自锐性,不同材质的砂轮自锐性不一样,自锐的效果也不同;砂轮表面磨损量不一致,也不能保证自锐后的外形尺寸。所以,修整是必须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可以不修整靠自锐来获得切刃。 不懂,期待结果 楼主的问题 问的好啊。。。还科学。。。。
可惜 我们都只能想象,,,,没能力实证。。。。
看的出 你是研究磨削的。。。。。 其实也不算研究磨削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做试验验证,可惜条件和时间有限,只有请教各位有经验的高手。谢谢两位版主的解答~ 我想应该不会,只会同心吧 砂轮钝化后,磨屑效率低,发热量大,其气孔都被碎的沙粒粉和铁灰堵塞了,造成的排屑不畅,建议及时修锐砂轮。
特殊定制的砂轮例外,但砂轮自锐性要保持良好的话,那掉沙严重就没有磨屑去应有的余量了! 我试过,在我厂有一去余量的活。我一般是不修砂轮的,但砂轮自锐后表面质量不会有太大的改善,而且形位公差(平行度)不是太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