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钢材尺寸和重量
一、钢材长度尺寸钢材长度尺寸是各种钢材的最基本尺寸,是指钢材的长、宽、高、直径、半径、内径、外径以及壁厚等长度。钢材长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米(m)、厘米(cm)、毫米(mm)。在现行习惯中,也有用英寸(″)表示的,但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
1.钢材的范围定尺是节省材料的一种有效措施。范围定尺就是长度或长乘宽不小于某种尺寸,或是长度、长乘宽从多少到多少的尺寸范围内交货。生产单位可以按此尺寸要求进行生产供货。
2.不定尺(通常长度)凡产品尺寸(长度或宽度),在标准规定范围内,而又不要求固定尺寸的叫不定尺。不定尺长度又叫通常长度(通尺)。按不定尺交货的金属材料,只要在规定长度范围内交货即可。例如,不大于25mm的普通圆钢,其通常长度规定为4-10m,则长度在此范围内的圆钢都可以交货。
3.定尺按订货要求切成固定尺寸的称为定尺。按定尺长度交货时,所交金属材料必须具有需方在订货合同中指定的长度。例如,合同上注明按定尺长度5m交货,则所交货的材料必须都是5m长的,短于5m或长于5m均为不合格。但实际上交货不可能都是5m长,因此规定了允许有正偏差,而不允许有负偏差。
4.倍尺按订货要求的固定尺寸切成整倍数的称为倍尺。按倍尺长度交货时,所交金属材料的长度必须为需方在订货合同中指定的长度(叫单倍尺)的整数倍数(另加锯口)。例如,需方在订货合同中要求单倍尺长度为2m,那么,切成双倍尺时长度即为4m切成3倍尺时即为6m,并分别加上一个或两个锯口量。锯口量在标准中有规定。倍尺交货时,只允许有正偏差,不允许出现负偏值。
5.短尺长度小于标准规定的不定尺长度下限,但不小于允许的最短长度的叫短尺。例如,水、煤气输送钢管标准中规定,允许每批有10%的(按根数计算)2-4m长的短尺钢管。4m即为不定尺长度的下限,允许的最短长度为2m。
6.窄尺宽度小于标准规定的不定尺宽度下限,但不小于允许的最窄宽度的叫窄尺。按窄尺交货时,必须
注意有关标准规定的窄尺比例和最窄尺。
二、钢材长度尺寸举例
1.型钢的长度尺寸
⑴火车轨的标准长度有12.5m和25m两种。
⑵圆钢、线材、钢丝尺寸以直径d的毫米(mm)数标定。
⑶方钢尺寸以边长a的毫米( mm )数标定。
⑷六角钢、八角钢尺寸以对边距离s的毫米(mm)数标定。
⑸扁钢的尺寸以宽度b和厚度d的毫米(mm)数标定。
⑹工字钢、槽钢的尺寸以腰高h、腿宽b和腰厚d的毫米(mm)数标定。
⑺等边角钢的尺寸以相等边宽b和边厚d的毫米(mm)数标定。不等边角钢的尺寸以边宽B、b和边厚d的毫米(mm)数标定。
⑻H型钢的尺寸以腹板高度h、翼板宽度b和腹板厚度t1、翼板厚度t2的毫米(mm)数标定。
2.钢板、钢带的长度尺寸
⑴一般以钢板的厚度d的毫米(mm)数标定。而钢带则以钢带的宽度b和厚度d的毫米(mm)数标定
⑵单张钢板有规定的不同尺寸,如热轧钢板有:1mm厚的钢板,有宽度600×长度2000mm;650×2000 mm;700×1420 mm;750×1500 mm;900×1800 mm;1000×2000 mm等。
3.钢管的长度尺寸
⑴一般以钢管的外径D、内径和壁厚S的毫米(mm)数标定。
⑵每种钢管有规定的不同尺寸,如无缝钢管外径50mm的,壁厚有2.5-10mm的15种;或者说相同壁厚5mm的,外径有32-195mm的2种。又如焊接钢管公称口径25mm的壁厚有3.25mm的普通钢管和4mm的加厚钢管。
三、钢材重量
1.钢材的理论重量
钢材的理论重量是按钢材的公称尺寸和密度(过去称为比重)计算得出的重量称之为理论重量。这与钢材的长度尺寸、截面面积和尺寸允许偏差有直接关系。由于钢材在制造过程中的允许偏差,因此用公式计算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为估算时的参考。
2.钢材的实际重量
钢材实际重量是指钢材以实际称量(过磅)所得的重量,称之为实际重量。实际重量要比理论重量准确。
3.钢材重量的计算方法
⑴毛重是“净重”的对称,是钢材本身和包装材料合计的总重量。运输企业计算运费时按毛重计算。但钢材购销中是按净重计算。
⑵净重是“毛重”的对称。钢材毛重减去包装材料重量后的重量,即实际重量,称之为净重。在钢材购销中一般按净重计算。
⑶皮重钢材包装材料的重量,称之为皮重。
⑷重量吨按钢材毛重计算运费时使用的重量单位。其法定计量单位为吨(1000kg),还有长吨(英制重量单位1016.16kg)、短吨(美制重量单位907.18kg)。
⑸计费重量亦称“计费吨”或“运费吨”。运输部门收取运费的钢材重量。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计算标准和方法。如铁路整车运输,一般以所使用的货车标记载重作为计费重量。公路运输则是结合车辆的载重吨位收取运费。铁路、公路的零担,则以毛重若干公斤为起码计费重量,不足时进整。
四、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文章关键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