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长期激励策略的科学分析
中长期激励是被广泛采用、并且越来越被重视的一种激励策略。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需要科学规划,制定完善的激励方案,并强化实施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激励的实施。一、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基本模式及其实施1.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基本模式。总体来看,企业中长期激励可以划分为股权性和现金型两类,其中股权型激励又包含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等。Wind资讯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2013年(截止4月19日)分别有118、49家企业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并且这种激励模式多元化。以2013年49家企业为例,采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两者混合的公司数量分别达到22、17、10家。当然,员工持股也被部分上市公司采纳,实际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为股权型激励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从现金激励来看,包括分红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绩效单位等类型,《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等政策的颁布为激励的实施提供了支持,这些激励模式在实践中也被广泛采用,如天士力采取现金激励模式展开激励等。2.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条件。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必须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考虑整体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要从政策环境中分析适合于采取何种激励模式,要从市场环境分析激励的力度等。其次,要考虑企业职工的特性,一般而言,企业核心职工更适合于利用股权激励等激励模式,而一般性的职工则可以更多地利用现金激励。二、企业中长期激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中长期激励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首先,政策环境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中长期激励政策,但由于部分政策还处于试行阶段,部分激励模式的政策尚未出台,导致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激励过程中缺乏法规的约束与指导,存在诸多疑虑。其次,外部氛围不浓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对中长期激励的热情并不高,统计显示,2006-2011年,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上市公司为303家,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2.9%,剔除中止计划的75家,则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这一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表明我国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氛围并不浓厚,尚未形成中长期激励的外部氛围。2.企业内部实施中长期激励动力不强。首先,从企业来看,由于中长期激励中的股权激励需要出让部分所有权,而现金型激励则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大量的家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下,企业本身实施中长期激励的愿望并不强烈。其次,从激励对象来看,中长期激励一般都会制定较强的约束条件,只有帮助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才能使得激励政策得到实施。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股票价格约束变动较大,部分潜在激励对象更多地愿意通过年度奖金等享受待遇,而不是中长期激励待遇。3.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首先,从中长期激励的方案制定来看,部分企业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目标设定过高或者过低,考核条件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厉,导致激励方案不具有可实施性。特别是,部分企业在激励对象确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部分技术型骨干人才没有纳入激励范围,在企业内部引起争议,给中长期激励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次,从中长期激励的实施过程来看,部分企业过多地采取行业内部跟风态度,在激励时机的选择、激励模式的确定等行为中缺乏自身的特色。三、推动企业中长期激励实施的对策建议1.科学规划企业中长期激励行为。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当前的人才结构确定是否具有推行中长期激励的必要性。其次,企业要细化对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的研究,要了解国家对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最新规定,以保障激励方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企业还要积极调研行业内部、同一地区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情况。2.合理制定中长期激励方案。首先,要科学确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年限,一般而言以2-3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确定。其次,要确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力度,包括实施对象范围的确定,实施激励的股票数量占全部股本的比重,通过这些比例确定激励的基本内容。再次,要明确实施的条件,即要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参考目标,作为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激励内容的标准。3.强化中长期激励实施保障。首先,要成立中长期激励实施机构,企业可以利用薪酬委员会等机构制定、执行中长期激励事宜,并通过公司内部文件明确其职责。其次,要明确中长期激励方案审批流程,一般而言,在董事会授权薪酬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方案后,方案还需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才能付诸于实践。再次,要注重中期考核,即要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末期对考核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中长期激励是被广泛采用、并且越来越被重视的一种激励策略。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需要科学规划,制定完善的激励方案,并强化实施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激励的实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