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大国重器 》观看!!!!
一、《大国重器》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http://mmbiz.qpic.cn/mmbiz/c0V2RvF01FI5059ibtMj34xd2sGpicETKJl70kt0vPVuibjrRqw2z3CrDL12n9Zpyiay5TZQg3xx3hga5dwXEjsVTQ/0
二、拍摄背景
2013年11月5日,《大国重器》开播仪式在中国北车唐车公司举行。《大国重器》是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而拍摄。30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总量规模看,现已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工业大国行列。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拍摄制作历时两年多时间,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记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三、内容介绍
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
据央视《大国重器》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介绍,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十余个重点领域,最后精选了18家行业领军企业。
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工信部和央视要求摄制组一定要拍出精品,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该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主题曲为《天工开物》
四、精彩看点
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开播 独特题材引热议
经过两年多筹备与拍摄的大型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已在央视财经频道正式上马,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事实上早在2013年7月此片便有风声传出,不过大概因为制作周期比预想的要长,直到11月5日才正式宣布开播。不过恰逢工博会开幕,也算是借了一把东风。当本片在北车唐车公司宣布正式开播并放出宣传MV之时,令人惊艳的童音儿歌一开始就让很多人惊呼,这纪录片一定很带感。
果然,《大国重器》并未让观众失望。在业已播毕的两集中,充满随想与跳跃的将中国装备制造业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在工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工程师,总经理,普通工人,维护工,研究人员……通过你想象的到想象不到的装备制造设备:自卸车、重机、风车、化工提取设备、数控机床……通过遍布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运输、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共同为我们设立了一个工业制造业的立体坐标系。
作为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自然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力。2013年11月6日第一集播毕,便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当中最多的意见还是表示通过这样一部类型不同以往的纪录片,了解了这充满艰辛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部分网友还拿其与年前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相比较,表示近段时间国产纪录片质量显著提高。当然,也有部分网友冷静地表示,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然则依然面临中小企业没饭吃;劳动力成本逐渐增高竞争优势减小等现实问题。不过无论如何,作为一部略显特殊的纪录片,《大国重器》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关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工业制造业。
看过的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没看的抓紧时间看,看完民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大国重器》各集概要
第一集
:
《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
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
年
11
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
20
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
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
理项目。作为项目
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
100
亿元人民币的国内
GDP
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
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
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
洋海工装备,
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
海上石油铺管船、
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
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
300
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
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
并承
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
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
《国之砝码》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
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
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
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
进口产品的价格
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
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
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
目前,
其面积
12000
余平方米的
“地下工
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
50
吨到
1200
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
3600
吨履带式起重机,
徐工在不断超越。
不久前,
徐工收购了德国的
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
三年后,
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
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
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
《赶超之路》
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
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
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
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
CRH3
动车组各
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
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
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
通过成功的并购,
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
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
10
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
“明珠”
之一的
LNG
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而沪东人当时对
LNG
船的制造技术
完全陌生。一份
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
LNG
船,摘下了世界造船
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
第四集:
《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
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
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
打入了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
山
推借助研制成功巨无霸的
900
吨大马力推土机,正在向产品的全产业链进军。
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
让陕鼓集团在金融危机冲击制造业的年代反而
利润上升。西门子、
GE
、爱默生等知名跨国公司加盟其中,共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解决
方案,已经有超过
10
年历史。过去
10
年,陕鼓通过协作网的采购额超过了
100
亿人民币。
沈阳机床集团将高附加值的
“机床大脑”
———“飞扬”
智能操作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取
得成功,并独创机床
4S
店销售网络并全面布局,试图颠覆中国机床业的游戏规则,更可能
改写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
《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
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向装
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2011
年
12
月,
济二机床获得了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
5
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
线订货合同。这次济二第一次实施了“交钥匙”工程,实现了从分包商到总包商的“蝶变”
。
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上海电气集团不断跨越。其世界上最大的
120
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正在这里研发。
其研制的大型船用曲轴,
使中国实现了半组合曲轴制
造的零的突破。
双良集团参与制定溴化锂制冷机、
智能化锅炉、
立体停车设备等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引领世界产业潮流,
运筹帷幄,
将要革命性地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第六集:
《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
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缩短
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2012
年底,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
打破了德国企业绝不使用其他国家自动化装备的神话。现在,新松机器人
已经进入全球机
器人制造第一梯队,
移动机器人已接近垄断全球市场。
在无锡经济开发区一排崭新的建筑上
赫然镌刻着这样的字
“全球叶片供应商”
,
这就是无锡叶
片的追求。
在中国,
近乎所有的电
站都使用着他们的叶片,
一半的产量均服务于全球企业。
从注重质量的小作坊到走向世界的
正泰集团,在与世界第一的电气企业德
国施耐德的品牌与技术的诉讼之战中,最终以胜诉
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呐喊。
现在,
全球顶尖的太阳能设计制造专家加盟正泰,
共同致力于太阳
能科技发展。
{:soso_e179:} {:soso_e179:} 顶{:soso_e179:} 顶{:soso_e179:} 的确振奋人心,大涨士气。
国人有理由骄傲。 还没看,先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