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8|回复: 0

外圆磨床常见故常大全(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23: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碟形弹簧易碎裂
  n7 i2 u- ]0 X' |产生原因:磨削大工件时手动推进套筒顶住工件无法判断顶紧力大小,以致造成顶紧力过量.8 l0 K" K: E" |2 ]. ^( c
排除方法:可在近尾架的工件端面处,装指示器临视顶进工件的移动量,直至停止,工件定心到位后摇动手轮,套筒退出0.01~0.02左右不使碟形弹簧处于最大负载。6 E! V: L! E, G/ L  x
& n9 h. C; a! k  w, N9 N, P
磨细长轴时,热伸长微量补偿性能差。碟形弹簧已碎裂. k; X) p1 w* h* O" x7 b
产生原因:磨削时将套筒锁住,无法使碟形弹簧工作。* m4 ^  F/ x4 T+ ^+ K# _( ?" ]
排除方法:一般磨削可不锁住压块,但用于磨削受力方向朝尾架的端面时,锁住压块为宜。更换新弹簧。
( b2 X' N9 d% r
# t9 y, {& r& G2 C) Z( R- H' D! M磨削大工件时尾架座有后退现象. W8 l% r* K" E8 {, R
产生原因:尾架压紧螺杆压板上的圆弧面与平面不平行与工作台斜面接触阻尼小.
# t! a5 h" k1 [' }排除方法:可将压板圆弧面与平面修整保持与工作台有较大接触面。注:头架亦可同样处理。
' ~! C( a. U3 P* l$ `+ ]: C" O# g$ A& p6 O
尾架套筒锁紧块的铜套与钢套分离- a3 D+ E2 `0 D  |5 q0 g8 @
产生原因:锁紧力太大造成过盈配合件脱开。
+ p- ?1 U" B: x8 a$ F+ J  {! ^排除方法:因螺杆与螺母具有自锁作用,故锁紧力不宜过猛1 s( T: v) C" U8 \" `
- @; f$ L; X8 Y+ R3 h
磨削工件长度为1000mm及1500mm时机床的导轨润滑油易从V型导轨上部溢出流入床身回水槽
% B9 o- d  _6 g/ ?  Z% {产生原因:油液过多来不及通过导轨的沉割处流出。& p4 P0 S! I7 ?
排除方法:在V导轨上部台肩处中间区域,打斜孔予以油液导回床身油池。
7 S& u. F1 ]! ]8 b) b
/ \0 u% t) z8 S/ K! M: N静压导轨起浮不好,造成爬行
% \: T' {# m4 L( q产生原因1:静压导轨未调整好.( ]9 g$ D5 k9 U
排除方法1:
0 S% N7 P; M7 n! g0 L    1 流量经验调整法:
1 @8 J1 p7 |  [/ I* k' {- x0 P    将工作台或砂轮架滑鞍吊起搁于床身或垫板上,将减压阀调至0.5~06Mpa,润滑稳定器压力调至0.15-0.3Mpa,再逐一调整各节流器,要求调至油液流出时呈滴状与线状之间,也就是连续点滴接近线状。根据导轨上润滑点的载荷重量,一般工作台中间的流量少些,头架端略大些,滑鞍应在近砂轮端大些,反之,平导轨后端小些.
; E3 t: {$ J4 b9 D" Z/ s! V/ g    2 指示器测定调整法:
: E2 s1 n( y; z; f/ d5 a; R    滑鞍和工作台不吊起,且选择常加工零件支承于顶尖间,且采用灵敏度高的千分表为指示器。在各油口放置一只指示器,压力均调至规定值,关闭各节流器,然后逐一调整使各点起浮值达到0.002~0.020.. t& s- J" K. K
    注意:调整时不宜过急,前后左右腔起浮相互照顾起浮量调整后应关闭油泵,待油膜基本卸掉。观察指示器读数,再启动油泵,反复数次达到稳定。润滑油在进入节流器管道前增加纸质过滤器。
3 Q9 j8 Z% _, |9 u, G产生原因2:油液不洁,堵塞节流器。
- x0 T3 C$ G/ j) z排除方法2:调换清洁油。
/ N' ]- t2 @  F  K3 `0 y产生原因3:节流器螺钉松动。, j/ U/ B5 U) ~
排除方法3:调整后必须锁定,或通过增加阻尼方法防松。
. }0 d: G. O) `4 }+ W产生原因4:导轨付接触不良,造成封油泄漏,砂轮架前防护不善易使磨屑与冷却液混入,造成滑鞍导轨前端加剧磨损,使前腔压力区泄漏。; u5 P+ ]1 M" s& q3 t
排除方法4: 1 修复导轨,使封油边保持良好,不许有豁边;刮削完毕后将每区域的平行槽之间部分刮去0.002-0.005mm,形成油囊提高静压作用。i$ C( K( N8 N. v. K- t
                  2 正确安装防护,防止磨屑进入导轨区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2-6 10:06 , Processed in 0.1607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