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3|回复: 0

冲裁模的主要失效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8: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模具刃口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板料的力学性能、厚度等因素有关。考虑到板料厚度对模具冲裁负荷的影响,通常可以将冲裁按板料的厚度分为薄板冲裁 (t ≤ 1.5mm) 和厚板冲裁 (t > 1.5mm) 。

% z4 C7 p3 B; m1 Y2 T1 x

    对于薄板冲裁模,由于模具受到的冲击载荷不大,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模具因摩擦产生的刃口磨损是主要的失效形式。磨损过程可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三个阶段。对应于三个阶段,刃口的损伤过程如图 11-3 所示。



: r7 X9 e8 D* ~5 {



* \0 J% C6 |/ S3 p! @/ N

a )局部塑变          b ) 摩擦磨损         c ) 疲劳损坏



9 V% c* {: `2 q

(初期磨损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     (急剧磨损阶段)



6 @, t# C( C( a6 [1 X

图 11.1.1 冲裁时刃口的损伤过程



4 V' [2 o' O' G: w* B: R: y w

(1) 初期磨损阶段



! S! \+ l) C5 l' e( c e/ m9 m

    模具刃口与板料相碰时接触面积很小,刃口的单位压力很大,造成了刃口端面的塑性变形,一般称为塌陷磨损。其磨损速度较快(见图 11.1.1a )。



2 Y8 F% o2 P, h4 f

(2) 正常磨损阶段    



0 u& `( N. I$ K: c. C9 D7 w7 M

    当初期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刃口部位的单位压力逐渐减轻,同时刃口表面因应力集中产生应变硬化,(见图 11.1.1b )。这时,刃口和被加工坯料之间的摩擦磨损成为主要磨损形式。磨损进展较缓慢,进入长期稳定的正常磨损阶段,该阶段时间越长,说明其耐磨性能越好。。



8 ?& i [ a( R1 c: {% M( C( G

(3)  急剧磨损阶段    



1 O! ~6 t- @' [/ N) l; e$ N

    刃口经长期工作以后,经受了频繁冲压会产生疲劳磨损,表面出现了损坏剥落(见图 11.1.1c )。此时进入了急剧磨损阶段,磨损加剧,刃口呈现疲劳破坏,模具已无法正常工作。模具使用时,必须控制在正常磨损阶段以内,出现急剧磨损时,要立即 刃 磨修复。

7 p$ P2 ]2 v0 O/ K. J, C7 ]

随着刃口的磨损,工件的毛刺高度会不断增加,因此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观测毛刺高度的大小来推断模具刃口的磨损量,在冲裁件达到质量允许的毛刺极限值时即进行刃 磨。

' W5 _( `7 ~0 O; ?( t

    从磨损机理上分析,凸 、凹模的磨损主要是粘附磨损和磨粒磨损。粘附磨损是在模具刃口在与板料的相对摩擦运动过程中,由于高压产生了局部的相互粘着和咬合现象当接触面相对滑动时,粘附部分便发生剪切引起磨损。磨粒磨损是指模具工作时表面剥落的碎屑嵌入工作部件表面,成为磨料,使其逐渐磨损的过程。冲裁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如高碳钢、硅钢)时, 因材料 的硬粒或碳化物剥离而产生磨粒磨损。当冲压高韧性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时,易产生粘附磨损。

) \+ b1 z! g, o5 t9 F


 

; n' @; r$ S! v# q& G

    一般情况下,凸模的磨损要快于凹模,这是因为凸模刃口处的承力面积小于凹模,在同一冲裁力的作用下,凸模刃口处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应力要比凹模刃口处更大一些;同时,在每一次冲裁过程中, 凸模都 要切入并退出板料,前后经历两次摩擦,而凹模和板料的分离部分仅发生一次摩擦。 而且,凹模的淬火硬度通常高于凸模,这一切使得凸模的磨损要比凹模更快。  

; k9 b6 d- j! T# C$ R


 

; j% m g* e/ m' l% ?3 c! |

    此外, 凸模退出板料时,需要有一定的卸料力将板料从 凸模上 卸下,卸料力与作用在凸模上的其它压应力不同,是唯一的拉应力,使凸模在反复拉、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疲劳磨损,这也是致使凸模崩刃的原因之一。

4 g% Q9 L' k$ n7 U6 r" T9 B


 

P. e- s _) ~3 J/ ]

    对于厚板冲裁模,由于凸 、凹模受到的作用力增大,在过大应力的作用下,不仅会产生磨损,而且可能造成刃口变形、疲劳崩刃等现象。当冲裁 凸模较 细长时,还会引起弯曲变形或折断,如图 11.1.2所示。

, a$ f1 T, {6 @- b: Z. p1 U( i5 \


 

' M. H1 ?& f4 H6 J

. p9 F- B2 A8 @( S


 

7 L1 V* t" |6 j$ o

a) 崩 刃           b) 弯曲         c) 折断

3 H6 D, M5 ]9 W


 

# h$ C; y/ z9 p! X: U* d4 ^6 c5 p9 G

图 11.1.2 凸 模断裂和塑性变形

9 d) J3 i# w7 N3 j* R: q6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2-24 02:44 , Processed in 0.1405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