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9|回复: 0

我国模具材料与模具热处理的研究进展(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渗氮工艺目前多采用离子渗氮、高频渗氮等工艺。离子渗氮可以缩短渗氮时间,并可获得高质量的渗层。离子渗氮可以提高压铸模的抗蚀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抗粘附性能。

& c) Q, m4 B H* @2 [# [7 T0 G# d: c* I% t0 d# y, X* [; b: }% _

  氮碳共渗可在气体介质或液体介质中进行,渗层脆性小,共渗时间比渗氮时间大为缩短。压铸模、热挤压模经氮碳共渗后可显著提高其热疲劳性能。氮碳共渗对冷镦模、冷挤压模、冷冲模、拉伸模等均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 E- }, u- k 1 [& V8 U& q% k6 F

  冷作模具和热作模具还可以进行硫氮或硫氮碳共渗。近年许多研究工作都表明稀土有明显的催渗效果,从而发展了稀土氮共渗、稀土氮碳共渗等新工艺。

) ~2 I6 H- P: h, _4 X% j$ V * Q* |- p; d% v" C* j& Y

  5渗硼和渗金属

$ x+ O9 r# u! E8 c5 W- A, Q # K/ N5 J9 e/ L% s6 g- j; z9 F

  渗硼可以是固体渗硼、液体渗硼和膏剂渗硼等,应用最多的是固体渗硼,市场上已有固体渗硼剂供应。固体渗硼后,表层的硬度高达1400`2800HV,耐磨性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都较好。

$ d( X f1 m' G! C4 e7 n* V! P8 h( y- l % ]2 ~) ?/ m% s& Q, y. a$ N' c6 V

  渗硼工艺常用于各种冷作模具上,由于耐磨性的提高,模具寿命可提高数倍或十余倍。采用中碳钢渗硼有时可取代高合金钢制作模具。渗硼也可应用于热作模具,如热挤压模等。

$ N3 P* m% ~# f ' \7 I% m4 t* O. F' d0 z1 w7 {

  渗硼层较脆,扩散层比较薄,对渗层的支撑力弱,为此,可采用硼氮共渗或硼碳氮共渗,以加强过渡区,使其硬度变化平缓。为改善渗硼层脆性,可采用硼钒、硼铝共渗。

* I5 N2 f8 ?) |' e0 d( d ) `+ q' z$ i2 D# e) Z3 m

  渗金属包括渗铬、渗钒、渗钛等工艺均可用于处理冷作和热作模具,其中TD法(熔盐渗金属)已得到一些应用,可使模具寿命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

8 Y0 D! ?$ T: I3 y0 ~& O7 P ( s. `9 K" r' f

  6气相沉积

8 F1 V" t6 r3 V r' X1 d; l 9 Z) e* {, f5 S# }5 K

  气相沉积按形成的基本原理,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 R0 U& v8 T7 Q* G& ` ! l5 n0 [$ ~% u+ G- Z

  PVD分为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离子镀是蒸镀和溅射镀相结合的技术,离子镀膜具有粘着力强、均镀能力好、被镀基体材料和镀层材料可以广泛搭配等优点,因而获得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多弧离子镀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模具上应用较多的是离子镀TiN,这种膜不仅硬度高而且膜的韧性好、结合力强、耐高温。在Ti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元膜,如(TiAl)N、(TiCr)N等,性能优于TiN,是一类更有前途的新型薄膜。

6 E- s- T( \6 @& ~) L9 _- N( E, c# w & ?: j6 {5 r: k, a# A

  CVD是用化学方法使反应气体在基础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覆盖层(TiC、TiN)的方法。CVD有多种方法。通常,CVD的反应温度在900℃以上,覆层硬度达到2000HV以上,但高的温度容易使工件变形,沉积层界面易发生反应。发展趋势是降低温度,开发新的涂层成分。例如,金属有机化合物CVD(MOCVD),激光CVD(LCVD),等离子CVD(PCVD)等。

! W8 r( U$ S% I( d# I [8 d6 s7 |" t. ^8 @! |

  7高能束热处理

/ }, `: [* B7 W; I1 W+ O$ X* Y2 l8 S6 C0 r4 H

  高能束热处理的热源通常是指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供给材料表面功率密度至少103W/㎝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加热速度快,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选择,工件变形小,不需要冷却介质,处理环境清洁,可控性能好,便于实现自动化处理。国内外对高能束热处理的原理、工艺等均投入较多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是激光相变硬化、小尺寸电子束处理和中等功率的离子注入,并在提高模具寿命方面获得了应用。

& N% G9 m+ o" r5 m8 u& Q; Z2 V# B4 k" X& ~. N0 b! A2 M" O2 ^" A$ S

  展望和建议

# O1 z7 R) v( U/ K& ~ : Y& P- u4 N3 [9 E - L" M4 r. f& @+ p5 d' Z* b' x! V9 H4 x) F2 Q/ Q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3 22:06 , Processed in 0.1668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