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7|回复: 0

渗氮工艺的应用研究(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4: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三、渗氮工艺路线

# u5 Y" K, p0 N' A7 m# V6 p' d/ D7 a( W* I% y) G

  锻造?退(正)火?粗加工?(调质处理)?精加工?磨或研磨?渗氮

4 b6 T2 V& |* q" S ! V# P* i1 ]" Y& X; w8 s

  备注:由于渗氮层较薄,在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时,需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 G Y: x9 k5 ~- u 5 c& C# U. `" b1 W# v& l" j1 ]& N

  四、常用渗氮方式

' l+ u- l2 P9 ?/ l$ I0 u6 p& R; S + ? q6 a+ b- k

  1.气体渗氮

( p V _7 u9 l4 y2 V7 |- c; d 6 ^$ K4 t( A+ V9 W: \

  气体渗氮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保温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 K1 x' ]" D0 e, K; ?+ M( S3 a . f; G: O/ U t" G. v0 [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550~700"C之间,保温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7 Y) Y# J- T4 U! e) Z6 n( T ' C% o$ H+ g9 t! W7 k2 j* H

  2.离子渗氮

* v# w; x6 [# M $ y V5 H8 k3 ~1 H1 Y! O

  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放入含氮介质的负压容器中,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氮遂渗入工件表面。

, p X; J; b2 g, s k " d& _' d+ f t: z+ c ~3 L

  离子渗氮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可以通过控制渗氮气氛的组成、气压、电参数、温度等因素来控制表面化合物层(俗称白亮层)的结构和扩散层组织,从而满足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

4 }. t& l6 b* S$ x+ P( V {$ U" v) m# D

  3.氮碳共渗

4 }+ s/ L/ A( F; M9 x i : @2 j+ P+ j4 N0 d9 Z

  又称软氮化或低温碳氮共渗,即在铁—氮共析转变温度以下,使工件表面在主要渗入氮的同时也渗入碳,碳渗入后形成的微细碳化物能促进氮的扩散,加快高氮化合物的形成,这些高氮化合物反过来又能提高碳的溶解度,碳氮原子相互促进便加快了渗入速度。此外,碳在氮化物中还能降低脆性。

. k+ z$ j- [# k$ J + |- a; s- ~: O0 L X" j

  常用的氮碳共渗方法有液体法和气体法,处理温度530~570"C,保温时间1~3小时。早期的液体盐浴用氰盐,以后又出现多种盐浴配方。常用的有两种:中性盐通氨气和以尿素加碳酸盐为主的盐,但这些反应产物仍有毒。气体介质主要有:吸热式或放热式气体加氨气,尿素热分解气,滴注含碳、氮的有机溶剂,如甲酰胺、三乙醇胺等。

9 e* O; c$ A9 ?( f: n/ o ( m6 @) ]' ]* l) l) ~

  各种渗氮方法的工艺性比较详见下表

! Z3 l/ @& h, g/ V( a$ l: U $ g o+ H5 [' p& e8 a

  五、常见渗氮缺陷及其原因

# j. H* y% H, F$ b% \2 [ - l8 U" J3 i# N; S% X8 Z

  1.硬度偏低

% h8 N; z2 m: Z* S & S9 K2 N+ m ^6 y! J, W7 s

  生产实践中,工件渗氮后其表面硬度有时达不到工艺规定的要求,轻者可以返工,重者则造成报废。

$ u; S# y% Q4 k! Q7 J; j0 v" j 2 j4 K0 t3 ^% l$ C( B: V' [- U. R9 w2 ~0 H$ C' q 5 q0 `* n8 e; o9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9 21:26 , Processed in 0.1319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