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0|回复: 0

推凸质量对钢轨焊头使用性能的影响(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5: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在K297+33试件的2个裂纹尖端(图2)、K294+31试件裂纹右侧的2个分叉裂纹的尖端(图1)和其它部位未发现其它裂纹源;K294+31试件裂纹左部尖端已接近轨头底面(图1),在沿轨头底面切割试件时试件自然分离,说明截取试件时未能保留左侧裂纹尖端,因此无法明确判断此处是否有另一裂纹源。但与K297+33试件对比,可见两裂纹形态相同,且都有基本相同的启裂点,因此,可基本确认294+31试件的焊瘤内靠推瘤的起始部位是唯一的启裂点。关于钢轨焊缝附近的轨腰纵向裂纹的裂纹源,文献[1]通过金相分析,认为是焊前钢轨端面存在微裂纹,而轨腰含碳量偏高和连续的网状渗碳体组织是造成焊前裂纹的原因。文献[2]认为钢轨闪光焊接头断裂的裂纹源在轨底和轨头,裂纹在轨底启裂是由于氧化使金属脱碳,轨头启裂是由于轮轨的冲击使轨头淬火层与基体界面出现疲劳裂纹。显然,本文中讨论的钢轨轨腰纵向裂纹与上述文献中的虽然都是疲劳裂纹,但裂纹源不同。

0 c8 Z" U5 O. {0 d& g : Q1 s1 P1 Q* c% Z v+ e

  2.2  裂纹形态和形成机理

9 a$ p. V6 A$ k8 j* l4 S l6 `9 U8 x) a ]& F

  与钢轨焊接头有关的裂纹形态可分为3类:S形、H形、∩形[3]。然而,不论裂纹最终形态如何,共同的特点是均有与钢轨重心线大致平行的扩展段。K294+31试件属S形(左侧)或H形(右侧),K297+33试件属∩形。启裂点均在焊缝附近,裂纹通过疲劳扩展穿透轨腰厚度后,先大致沿与钢轨重心线平行的方向扩展,然后转向轨头和(或)轨底。

+ T4 q9 s' S5 }1 {" P; h3 L4 ] 5 V" c/ A5 F$ p s: ~; Z8 t2 r

  根据此类裂纹的启裂点、裂纹形态和裂纹走向,可定性地分析裂纹启裂和扩展的机理。钢轨在轧制和较直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4,5],轨腰部位如有纵向残余压应力,由于泊松效应会产生垂向拉应力,使轨腰沿重心线劈裂。焊接残余应力使钢轨中的残余应力更加复杂,但根据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轨腰厚度小于轨头和轨底,最先冷却,产生纵向残余压应力,是产生裂纹的力学因素。裂纹沿重心线方向扩展到转向之前的长度,应与焊接残余应力区长度有关。由图1、图2和裂纹长度数据可见,K294+31试件(气压焊)比K297+33试件(闪光焊)水平段长度长,这是与两者的加热区宽度相对应的。所以,尽管列车载荷会在钢轨外侧轨腰产生拉伸弯曲应力[6],但K294+31和K297+33试件均在钢轨内侧轨腰启裂,可见此时裂纹的扩展方向主要受焊接残余应力控制。裂纹扩展穿过焊接残余应力区之后,扩展方向则主要受列车载荷的控制,使裂纹由纵向(水平)转为垂向。综上所述,显然焊接残余应力是裂纹启裂和扩展的重要力学因素。

: H0 m4 L+ C& T+ \! b1 C ! m3 O% `0 I4 g

  在钢轨的冶金(包括焊接冶金)因素、残余应力和列车载荷之间,究竟哪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目前还难以定量分析,而且也缺乏准确详细的调查资料。例如,启裂点多数在钢轨内侧还是外侧,目前尚无资料可查。因此,笔者建议有关研究机构和施工、维修单位,开展对此类裂纹的调查,这将有利于加深对此类断裂的认识。

( H9 h' U ~) i+ r7 I9 P 1 s: }" f B9 Y6 k

  3  结论

3 T1 D5 m2 N$ R$ ?, Z + B8 P- @# x, G0 c6 R* X

  K294+31和K297+33试件均为疲劳断裂,且启裂点均在钢轨内侧。K294+31试件启裂源在焊瘤内部靠近轨腰表面与焊缝相交处,K297+33试件启裂源在焊瘤趾部。两试件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硬度值和硬度分布无明显异常。

0 p+ ~5 o* ? W% y, h4 O3 Z. ]) n

  K294+31和K297+33试件的裂纹形态与常见的类似裂纹相同,但启裂点与现有文献报道的不同。建议重视此类断裂现象,加强有关此类断裂事故的调查和研究。

c8 p) ]6 k8 I, v7 g4 v4 ?9 [) d% V5 F

  定性分析判断,此类裂纹受焊接残余应力控制,先沿钢轨重心线方向扩展,裂纹穿过焊接残余应力区后,则主要受列车载荷的控制,由沿重心线方向扩展转为沿垂向扩展,最终形成S形、H形或∩形裂纹。% @) p! N3 Q; e4 P! }

* p3 d4 h& h& V$ s) A! j1 w# h# K) q+ B. l;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2-22 13:51 , Processed in 0.1317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