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8|回复: 0

异种奥氏体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5: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 前言

9 L, m! ?6 a1 N- L" X1 k0 Q

  20Mn23Al钢属奥氏体钢无磁钢,在大型变压器中作拉杆使用,可避免漏磁场在钢中产生涡流热损耗。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其可焊性问题,其利用率只有60%,造成很大浪费[1]。因此,研究合理可靠的焊接工艺,可高效利用无磁钢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0Mn23Al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Mn和Al,其中Mn是奥氏体形成元素,但在低温或冷变形下,Fe-Mn合金的奥氏体并不稳定,当Mn的含量在15%~28%之间时,可能发生ε马氏体相变,ε马氏体是一种六角密堆结构,这是由于固溶体中Mn的含量较高时层错下降而产生的,ε马氏体会导致钢的冷脆性,为了提高Fe-Mn合金奥氏体钢组织的稳定性,一般可增加C的含量。另外可加入Al元素,可显著降低马氏体的相变温度,从而提高其低温性能,同时Al的加入也可降低Fe-Mn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可改善切削性能和冷加工性能[2]。由此可见,此钢在高温条件下为单一奥氏体组织,能保持良好的无磁性能,低温性能也很好,在变压器中作拉杆使用。
  焊接20Mn23Al钢可能产生的问题是钢中的Al的过渡系数低,容易产生气孔,奥氏体钢焊接还会产生热裂纹问题,20Mn23Al钢和低碳钢焊接时,由于元素的稀释还会产生脆性组织,从而发生裂纹[3]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1 S" p9 h3 Z6 J5 P5 `

2.1 试验材料
  20Mn23Al钢(见图1),热轧态,其化学成份为:C 0.14%~0.20%;si 0.5%;Mn 21.5%~25.5%;P 0.03%;S 0.03%;Al 1.5%~2.5%;V 0.04%~0.1%。机械性能为:σ0.2>225 MPa,σb>530 MPa,δs=30%,ψ=50%。

" f4 b2 {- R/ ?9 H2 u

, ^8 ?2 r9 g+ E0 I" Y6 h$ Y

图1 20Mn23Al钢金相组织×200

1 u& I+ @4 \6 j$ S/ q3 `

  为了防止在焊接Mn-Fe奥氏体钢过程中产生脆性组织、气孔以及热裂纹,焊接材料选用奥302进行试验。

% }. T1 U! T2 U( J. L

2.2 试验方法
2.2.1 焊接工艺
  20Mn23Al钢板厚12 mm,试样尺寸为300×400 mm,焊缝处开X型坡口,坡口角度为60°,中间留2 mm钝边,坡口之间留2 mm间隙。
  采用如下工艺进行焊接:
  (1)焊前应清理坡口处的水份、油污及锈迹;
  (2)焊条在使用前在150~200 ℃下烘干1.5~2 h,随取随用,避免焊条多次烘烤;
  (3)焊接时采用多层焊,焊接时焊条尽量不要摆动,焊接顺序见图2,第一、二道焊缝采用3.2 mm直径焊条,焊接电流100~110 A,第三、四道焊缝采用4 mm直径焊条,焊接电流为120~130 A,焊接速度为140~160 mm/min。

: a$ N* U- F8 r1 J: i

: o- [% L. k4 V. _

图2 焊接顺序示意图

( |* `% f" O& z, o

2.2.2 力学性能试验
  拉伸试验按GB-265标准进行,弯曲试验按GB2653-89标准进行,拉伸试样均去掉钢材原始表面,避免焊缝加厚高的影响,同时作显微硬度试验。
2.2.3 熔合区透射电镜分析及合金元素扫描分析
  透射电镜分析在JEM-2000FX上进行,进行了化学成份能谱分析,以及金相组织结构分析,在扫描电镜上进行了焊接接头的合金元素线扫描分析,确定合金元素的扩散情况。

3 H$ X9 a/ I2 s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G& t, R8 ^5 n/ [

& `3 }- S9 L: x

图3 接头显微组织硬度分布

9 ~/ u5 b) n3 h/ t: d! a8 y l

: P, K% t2 @0 u9 Q& f( R

图4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250

' `2 g0 ?8 o" b! ]9 |1 o; S3 r2 R

  20Mn23Al钢接头拉伸试验和显微组织试验以及接头的冷弯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接头抗拉强度σb>589MPa,ψ>21.4%。断裂位置均在母材处,冷弯角大于90°,图3为A302接头的显微组织硬度分布,最高显微硬度HV100为197.9。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焊缝组织为奥氏体+δ铁素体的双相组织。根据金相法可测得铁素体含量约为15%,适量的δ铁素体含量对防止热裂纹有利,同时δ铁素体的存在可有效地消除单相奥氏体组织的方向性,从而使晶粒细化。从图2显微硬度分布可以看出HV不大于200,焊缝组织的显微硬度比母材稍高。由于母材是高锰奥氏体钢,而焊缝是NiCr奥氏体钢,在熔合线存在明显的过渡组织(见图4),其性能和组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接头的合金元素线扫描分析如图5所示,可见Mn、Ni、Cr在熔合线处由浓度高处起呈线性降低,而Al的过渡态不甚明显,这是由于高温烧损的缘故。将过渡区制成透射电镜薄膜,进行电子衍射以确定其物相,透射电镜照片如图6(a)所示,图6(b)为图6(a)白区的衍射花样及计算后的晶面指数,图6(c)为黑区的电子衍射花样及计算后的晶面指数,同时对选区进行能谱分析,各区化学成份见表2,对照成份线扫描分析,可见选区为焊缝熔合线。经计算黑区点阵常数a=0.3649 nm,白区a=0.3130 nm,故由点阵指数和点阵常数可知黑区为面心立方晶粒,白区为体心立方晶粒。即熔合线也是由奥氏体+铁素体组成的,这与显微硬度分析相一致,说明用NiCr奥氏体焊接材料焊接高锰奥氏体钢在熔合线上没有产生脆性组织。综合上述试验结果,看出在熔合线区域各种化学成份分别近似为母材和焊条成份的1/2,成线性分布,接头的强度高于母材,并且断在母材上,说明强度足够,延伸率和冷弯角说明具有足够的塑性,在焊缝上没有产生脆性相,化学成份分布只与稀释率有关。

: i4 j4 T' Q @ ?

表1

- }+ t& M8 o3 [' b
% \ n! ~, k+ i3 Z2 j$ V6 x. @ # K! L4 j) D1 \9 l( P; G) g! u7 F# @& n) z6 u' T8 K/ v& i5 E8 W7 y- A+ u- R) G- \% E" q5 N; N. J- N* N2 ~+ v! g8 G: L; A$ F! \/ F( Q, X8 [7 {$ D$ J8 W; R3 \6 L( C( H% G) ?6 n" E7 V* M$ s" |1 F; x5 z7 i" h6 s4 J% W# m0 H) l7 j; @! Y* a0 ]6 u! d0 M u' C' H( {0 i9 L4 J s* c! |: ]3 D" | B* k: x6 {9 L; d+ F: \! }# c: ?( i0 P# i9 {4 B3 {4 k G0 r& H" L9 ~% [$ l6 n9 Q7 R& P) [% i, B# ~! q3 t" Z" t' [7 T3 }1 K4 z2 Q p/ _( X, v/ j3 ]( I3 A) n; \, c; W8 t6 k5 m" v4 @; g% S2 Z) \ K2 V, t* N2 S1 l% k; m* j6 t& A* e5 l& S" S$ D6 w8 N! i, B, U, q# J% [6 O# |8 W1 w/ M1 g4 m- e: {2 Y% O: [/ \. c y! s! Y3 n ^) Z5 y- N* l: T9 y7 Z' e5 b* n4 ]8 o& n2 R- I A: w" m3 W% b! |$ k
焊接材料 试样号 σb(MPa) σb均值(MPa) φ(%) 断裂位置
A302 1 610.1   21.7 BM
A302 2 656.3 618 21.4 BM
A302 3 589   22.6 BM
3 X+ Y: Q2 q3 d( T7 [9 T7 w

+ l# X2 L4 j3 o) o9 O" a0 F

图5 熔合线化学成份线扫描

" n; q2 ^+ y) `0 F3 K' ~8 A: t

, q- `3 e I9 x) k

(a)透射电镜像×200K  (b)白区电子衍射像  (c)黑区电子衍射像
图6 熔合线透射电镜像和电子衍射像

5 I2 Q" D0 M, N4 }) c+ F. u

表2

( U7 x4 t2 |( {* d$ T. |6 h
. W1 O5 I6 f7 E4 n * G( E. z$ A& B+ D n" \" G+ t0 {" d' L0 S4 g% k( n/ Q5 Q( F$ w3 A& {) r8 E: [- V/ J/ o7 f0 z- G' m [! l- e0 t5 U2 O) m1 N) ?) r) X) }) H0 b$ ~) X& K g* f6 O4 a* I& r. u! O% T8 y& a4 b. a2 z, f" w& @ H+ H3 K c/ p. ^8 w* e% f) ~: c9 X4 a, H+ W: K2 w( N. h. b1 g5 w- c/ T2 `5 j/ S7 q7 \" h- C! h, e7 Y/ r8 D- J( G9 l- f' V0 v+ H4 @5 @. R+ c! M2 A- ?' J5 p' B7 _4 T9 W t0 A/ H( c, Q; z& {' U- j; A$ j/ r `2 s- V1 i6 E2 n) F
  Fe% Cr% Mn% Ni%
白区 71.86 10.91 11.43 5.74
黑区 70.50 11.98 10.92 6.60
, f' p- \1 a- R. H$ X, L

4 结论

# T3 l& h. x5 |9 \- ]0 t' [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采用奥302焊条焊接20Mn23Al钢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塑性的焊接接头;焊缝组织和熔合线区域均为F+A,没有产生脆性相;采用上述工艺可以解决20Mn23Al钢的焊接问题,从而提高此钢材的利用率。【MechNet】

" b) F7 N3 j: q,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2-2 03:18 , Processed in 0.1616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