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1|回复: 0

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6: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摘要:通过感应熔炼、铸造、热轧和冷拔制备了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Ni元素和拉拔变形量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用拉伸试验测试了丝材的强度,用标准四探针方法测量了丝材的电阻。在Cu-Fe-Cr-Ni合金铸锭中,bcc结构的第二相为近球形颗粒形态,经过后续的变形加工,颗粒演变成了近圆形横截面的纤维。对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只进行了1次550℃中间退火,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拉拔变形量(Л=5.32),表明Ni的加入可以改善原位复合材料的塑性。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大,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的强度增加,电导率下降。 ; h' B5 L8 Y! b/ }

关键词:原位复合材料;Ni元素;塑性;强度;电导率 " ~1 b! C+ ] Q4 E- @$ y) ^, }

    过去,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开发和探索二元Cu-bcc和Cu-Ag合金,只有少量工作将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范围拓展到三元铜基复合材料。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填补了这一空白。Raabe等研究了Cu-10wt%Cr-3wt%Ag合金, Verhoeven等研究了Cu-15wt%Nb-2wt%Ag合金。Raabe通过对Cu-Ag-Nb合金的研究,发现铸态Nb颗粒的尺寸比二元Cu-Nb中的要小。通过增加合金元素,探索多种可能的动力学途径,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获得某些特定的强度-导电性组合。以往开发的Cu-Fe或Cu-Cr系原位复合材料在拉拔加工时存在塑性较差的缺点,需要多次中间退火才能获得较大的拉拔变形量和抗拉强度。本研究在开发三元Cu-Fe-Cr原位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采用0Cr18Ni9为中间合金,经过熔炼、变形加工制备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考察Ni元素在加工过程中的再分配现象,主要目的是研究Ni的加入对原位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9 j8 F, E. b; Z/ S' u+ V4 u3 y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 R& F2 P& O

; ^* N& j$ z. K. O6 c, S$ ^' n, N

    选用纯度为99.8%的电解铜,以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为中间合金,原料中0Cr18Ni9的质量分数为10%,在1500℃进行真空感应熔炼,采用钢模浇铸成~88mm铸锭,在800~900℃热轧成Φ7.3mm的棒料。此时棒料的尺寸为拉拔变形的原始尺寸。拉拔变形量为Л=1n(A0/A),A0为拉拔起始棒料的横截面面积,A 为拉拔变形后丝材的横截面面积。拉拔变形将棒料拉拔成不同直径(Φ)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拉拔Φ4mm时进行了1次550℃的中间退火。所制备原位复合丝材的最小直径为Φ0.5mm(Л=5.32)。在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上确定组织的相组成。使用扫描电镜(s-570型、LEO-1450型配有能谱仪)和透射电镜(H-800型)对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复合丝材拉伸实验在INSTRON 6027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速率为1mm/min。采用QJ44型便携式直流双臂电桥测量出复合丝材的电阻,再换算成国际退火铜标准IACS%,得到电导率。

! e4 I1 a0 C' U

2  结果与讨论

) o0 a# a' v! R& b6 k* u3 j6 o( l9 b

2.1铸态组织

! u) ^6 S! H t4 `" Z- k

    铸态Cu-Fe-Cr-Ni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谱见图1(a),第二相为bcc结构的铁素体(F),基体为铜基固溶体。由于原料0Cr18Ni9不锈钢中的奥氏体形成元素Ni在熔炼过程中部分溶入了铜基体,使得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转变为铁素体。Ni元素溶入铜基体还可以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但对导电性产生有害影响。图1(b)为Cu-Fe-Cr-Ni合金铸态组织的SEM照片。可见,第二相为近球形颗粒状。

\' D* H# X! H7 @- i' b

( V+ r4 n# B& g0 U

# o; y1 e6 Y( w/ }/ f

2.2拉拔态组织

0 X: J4 `9 a% D$ H

    图2为拉拔变形量η=5.32时,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的SEM显微组织。其中纤维细小,横截面呈近圆形。

, V) t3 G; w6 V6 N$ x# S( c

" T$ ^+ Y4 Q5 I e& I+ e

    经过深度侵蚀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的SEM照片见图3。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纤维的立体形貌,部分纤维呈现蝌蚪形态,纤维横截面接近圆形。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见表1,铜基体中含有少量Fe、Cr、Ni,第二相纤维中的Cr、Ni含量明显低于0Crl8Ni9奥氏体不锈钢中的Cr、Ni含量,说明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合金元素的再分配。

. k( `5 ]5 V$ h

8 U6 e4 D, }7 K" a# n

    图4为拉拔变形量η=3.3时,从Cu-Fe-Cr-Ni原位复合丝材中提取纤维的透射电镜照片。图4(a)中纤维的横截面为近圆形,平均直径为0.23μm,长度一般在2~10μm之间。图4(b)中的纤维直径为0.1μm左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是半透明的。

) F7 E: H- V# i1 G3 W3 [

& g' x; @) A2 n- u5 D5 Y

2.3 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性能

8 f5 t3 |2 k" [0 { M7 l

    550℃中间退火后,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导电性与拉拔应变量的关系见图5。可见,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大,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不断提高,相应的电导率呈下降趋势。在η=5.32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77lMPa,电导率约为35%IACS。

& \) f0 [1 Z p2 w3 I

5 }' _' k5 E# }4 G. p

2.4 Ni元素作用的分析

+ v: E; W1 E# L. M" J& A

    Ni元素改善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塑性,使复合材料经过1次中问退火就可以获得η=5.32的拉拔变形量。与Cu-Fe-Cr原位复合材料获得5.42的拉拔变形量需要进行3~5次中间退火相比较,充分体现了Ni元素在改善复合材料特别是纤维相塑性方面的优势。Hong发现若不进行退火处理,拉拔成直径1mm的Cu-Fe-Ag线材的最大长度只有30cm。以往Cu-bcc合金铸态组织中第二相为树枝晶形态,Ni元素的加入改变了Cu-Fe-Cr-Ni合金中第二相的铸态组织形态,几乎观察不到典型的树枝晶形态。有研究表明,Ni元素的加入使Cu-Co铸态合金的树枝晶形态几乎消失。在凝固过程中,先结晶出奥氏体,Ni元素同时存在于铜液与奥氏体中,减小二者之间的界面能,改善先结晶奥氏体与液态铜的润湿性,促进奥氏体的大量形核,有利于颗粒状奥氏体相的结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原始铸态组织的细化,有利于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化。Hong研究了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发现少量Ag的加入,可以使Fe树枝晶细化。

3 F( Y' L1 k" `

    Ni元素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产生不利影响。Ni元素溶入铜基体中,增加了杂质散射电阻。Ni元素与Fe元素发生交互作用,抑制Fe元素在中间退火时的析出。铜基体中的Ni、Fe元素共同作用使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40%IACS左右)低于Cu-Fe-Cr原位复合材料(>50%IACS)。

# p/ \- ~$ Y7 c* O0 ?+ ?

3  结论

; q; G3 e. b, F9 N! i, f$ n( f

    1)Ni元素的加入改变了铸态Cu-Fe-Cr-Ni合金中第二相的组织形态,第二相为bcc结构的铁素体,呈颗粒状。

+ O% W/ [/ \$ q2 D3 v& {

    2) Ni元素改善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塑性,使复合材料经过1次中间退火就可以获得η=5.32的拉拔变形量。经变形加工后颗粒状第二相逐渐伸长为纤维,横截面为近圆形,直径为0.2μm左右(η=3.3)。

" D7 e. e8 M/ m; h$ F: J

    3) Ni元素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大,Cu-Fe-Cr-Ni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不断提高,相应的电导率呈下降趋势。

' I; E6 [6 N7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22 08:38 , Processed in 0.1517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