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润滑系统是向机器或机组的摩擦点供送润滑剂的系统,包括用以输送、分配、调节、冷却和净化润滑剂以及其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参数和故障的指求、报警和监控的整套装置。在润滑工作中,根据各种设备的实际工况,合理选择和设计其润滑方法、润滑系统和装置,对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润滑状况和工作性能以及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 ]' F7 N3 o3 i: ?+ f9 o* ~
5 m$ z5 @- R; A% l# _& Z0 E; f# M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0 ^/ w; T; ^" l" w+ o* `( \
6 }1 ^! |7 n7 w' u! d
1)保证均匀、边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并可按需要调节。 ) q" u. V5 j' H3 Y, ?" e, \3 W- p$ Y8 M
9 ?8 R2 O9 d- y0 A1 z3 t
2)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过滤装置,保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环境。
8 {: ^! T0 n6 ~; L& E3 I& G
5 Q |# K* V# d* R 3)结构简单,尽可能标准化,便于维修及高速调整,便于检查及更换润滑剂,起始投资及维修费用低。
* e4 {# y$ G* H5 R. T: O
8 d( A d* w- t/ Y Y b7 D 4)带有工作参数的指示、报警保护及工况监测装置,能及时发现润滑故障。 ! F0 w8 m5 c6 L$ \7 y
R, ]4 E' S- k4 t* J
5)当润滑系统需要保证合适的润滑剂工作温度时,可加装冷却及预热装置以及热交换器 ; d( S! Q. q1 C4 t9 {9 X m
# I9 e0 @. R5 H L: R4 O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三种润滑要素,即:①摩擦副的种类(如轴承、齿轮、导轨等类支承元件)和其运转条件(如速度、载荷、温度以及油膜形成机理等);②润滑剂的类型(如润滑油、脂或固体、气体润滑剂)以及它们的性能;③润滑方法的种类和供油条件等。 & H* W/ d( |" U' z5 O3 T/ J3 `/ w
7 a: O0 Z# B& k; D% W
1.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 x; ^$ a/ @& }4 B0 ~" Y
6 n; L! u* r5 x1 n u* `5 k6 X8 Y 1)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5 m3 C: Z! E) Z5 ^% e' h
4 h: |+ y; I. j! m4 M# f$ J" u2 `7 C
目前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系统和方法的类型很多,通常可按润滑剂的使用方式和利情况为分散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两大类;同时这两类润滑系统又可分为全损耗性和循环润滑两类。
- G8 r, k8 K5 F9 E, f* y2 ^8 k2 b: r7 Y/ s
除以上分类而外,还可根据所供给的润滑剂类型,将润滑方法分为润滑油润滑(或称稀油润滑)、润滑脂润滑(或称干油润滑)以及固体润滑、气体润滑等。
X' ~, v" M& F+ I
0 m' M! Y5 S- I T( x (1)分散润滑常用于润滑分散的或个别部件的润滑点。在分其润滑中还可分为全损耗(或“一次结油润滑”)型和循环型两种基本类型,如使用便携式加油工具(油壶、油枪、手刷、氯溶胶喷枪等)对油也、油嘴、油杯、导轨表面等润滑点手工加油,以及油绳或油垫润滑、飞溅润滑、油环或油链润滑等。 v! o6 \8 \' A4 w
0 z! R! G6 _% I (2)集中润滑使用成套供油装置同时对许多润滑点供油,常用于变速箱、进给箱、整台或成套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润滑。集中润滑系统按供油方式可分为手动操纵、半自动操纵以及自动操纵三类系统。它同时又可分为全损耗性系统、循环系统是指润滑剂送至润滑点以后,不再回收循环使用,常用于润滑剂回收困难或无须回收、需油量很小、难以安置油臬或油池的场合。而循环润滑系统的润滑剂送至润滑点进行润滑以后又流回油箱再循环使用。静压润滑系统则是利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输送到静压支承中进行润滑的系统。 : b0 b- u9 y, B8 e& M1 @8 Q5 v8 V/ Q
7 @/ l y( W Z0 v
2)集中润滑系统的类型 7 Z7 q I: N9 z2 M/ g
% O) h& h7 o7 b8 _# l
集中润滑系统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类型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 c# [1 A4 H- H4 {) t. O7 }
! T2 z: m0 I& |( w/ r3 @: e, ~
(1)节流式利用流体阻力分配润滑剂,所分配的润滑剂量与压力及流孔尺寸成正比,供油压力范围为0.2~1.5MPa,润滑点可多至300以上。
! U' J. \8 ~6 O+ w4 ?/ C7 s6 e( ?! ?* w
(2)单线式润滑剂在间歇压力(直接的或延迟的)下通过单线的主管路被送至喷油嘴,然后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为0.3~21MPa,润滑点可多至此200以上。
& G4 }" Z% F) m; t8 e$ [. @% l, M& o# \( M
(3)双线式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方向控制阀交替变换流向的两条主管路送至定量分配器,依靠主管路中润滑剂压的交替升降操纵量分配器,领先主管路中润滑剂压力的交替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使定量润滑剂供送至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可多达2000个。
- R( d' O! v/ d% y
, m9 q% I) ?# b( y$ a) H& Y6 Y (4)多线式多头油泵的多个出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定量的润滑剂送至相应的润滑点.管路的布置可以是并联或串联安装.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亦可多达2000个。 % b# v& z3 t7 \6 g
# l: p; _1 h! U
(5)递进式由压力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按预定的递进程序将润滑剂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范围0.3~40MPa,润滑点在800个以上。
9 E; Y' ~( J& ~# v# C! w. U% w& S9 C8 x
(6)油雾/油气式 油雾/油气润滑是压缩空气与润滑油液混合后经凝缩嘴或喷嘴后呈现油雾或微细油滴送向润滑点的润滑方式.供油量可以调整,润滑油能随压缩空气中含有悬浮的油雾,对环境有污染,必要时可用通风装置排除废气.
1 j- N# e4 h7 C+ M r# V6 M+ f% u5 C
K' M8 f8 h5 L3 C 采用此润滑方式时,必须采用经过除水分和净化的压缩空气,同时,润滑油最好加抗氧化添加剂. ' ~$ ?% x$ g3 H1 h* ~+ l1 T8 z
/ X: K* z+ I' _# k$ D& H" h
油雾和油气润滑的区别是,前者的油颗粒尺寸为1~3m,而后者的油颗粒尺寸为50~100m,通常为微小油滴状,其输送距离较前者短得多.
% `3 ^' O" c- b! ?0 _9 B+ u# \- Z5 c0 U" V
(7)混合式由上述润滑系统组成而成的润滑系统。
+ b0 W+ ]0 W4 @6 c! v U
* s2 V0 E# S- H; {9 Z 2.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 x$ q) y3 E; O9 ~" c4 d$ u; u3 Z7 t h- T, z( z% j/ N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求作全面的分析,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品种,尽量减少润滑剂和润滑装置的类别.在保证主要总值件的良好润滑条件下,综合考虑其他润滑点的润滑,要保证润滑质量。应使润滑系统既满足设备运转中对润滑的需要,又应与设备的工况条件和使用环境相适应,以免产生不适当的摩擦、温度、噪声及过早的失效。应使润滑系统供送的油保持清洁,防止外界尘屑等的侵入造成污染、损伤摩擦表面,提高使用中的可靠性。复杂润滑系统的主要元件如泵、分配阀、过滤器等应适当地组合在一起并尽可能标准化,便于接近进行维护、清洗,降低设备运转与维修、保养费用,防止发生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 u! l0 w$ ?3 M: k- b, y7 S
3 Q( \, |" D7 c: e4 X1 u 在选择润滑系统时,要注意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注意装设指示、报警和工况监控装置,预测和防止早期润滑故障,以提高设备开动率和使用寿命。
4 h9 e% N. P) A) P# T, q
k7 D& A* \$ F, b+ F7 t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