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4镀层粗糙
3 @! x/ ]4 y/ n' A9 Z5 e# z& X (1)溶液中固体微粒杂质较多,主要来自阳极溶解产生的不溶性物质。添加剂的有机分解物,以活性炭处理及过滤效果最好。
" C9 @" a, U) R$ F; D6 h& o8 D (2)镀液中Fe3+增多,Fe3+是从主盐Fe2+氧化生成的。在氧化反应中,溶液中H+因消耗而减少,pH值升高,Fe3+从胶体态生成不溶性氢氧化物的固体微粒,吸附于镀层则出现粗糙。Fe3+多,溶液浑浊,呈微棕黄色,严重时则呈砖红色。这时加入0.5~1.0gL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Fe2+,溶液恢复清澈,故障消除。2 G1 f: K+ w! R9 H& x& K6 z
(3)添加剂(载体光亮剂)含量过低。将开缸剂按新配槽的1 2计量补加。: p8 Z9 J1 U& H8 `1 B$ c
(4)阳极铜杠与阴极铜杠相对距离太近,致使锌板(阳极)与挂具(阴极)之间的距离小于150mm。改变挂具设计,使之适应。9 q# `+ k s6 z1 P' a: i1 A, U+ O% M
(5)主盐氯化锌含量过高,可适量稀释溶液,相应补加导电盐与光亮剂。
, |% ]- e. C! \4 @7 N; b 1.5镀层起泡脱皮. o: _2 X: ]( n0 u
(1)问题出在镀前处理,只要加强除油、酸洗,入镀槽前注意检查一下工件,便可去除。8 r: _2 b* ^6 C; i
(2)过量加入光亮剂;工件镀锌钝化后干燥温度过高,镀层出现粉末状脱落。
, u- v8 m- n- R. o 1.6镀层烧焦/ H6 p9 E# T' M4 M# E5 n/ U8 _
(1)导电盐含量低,沉积速率低,光亮度差;电流稍大时,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烧焦。可适当加入导电盐,故障消除。# H S! f( ~1 z# G! @) r8 }
(2)阴极电流密度失控。由于硅整流电源不能恒压恒流所致,大多出现在交流电源的突发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时现象,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电流。另一种情况是操作不当,开大电流所致,只要适当降低电流便可消除。
/ o2 `) L2 h. D# d+ b X/ s* ?) {8 q (3)工件带电出槽,碰上锌板之处烧焦发黑,部位不定。只要关闭电源,工件再出槽,便无此故障发生。
& |7 P# K- p c4 m- n6 I; C 1.7溶液浑浊或微棕色或砖红色* }! q+ O3 o/ H& e
锌铁合金镀液有时浑浊或呈微棕色,严重时呈砖红色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溶液中Fe2+氧化成Fe3+,最终导致镀层粗糙。: J) K0 S1 x# D$ w
当镀液浑浊时,一种可能是导电盐浓度高,适量补加水后,搅拌均匀,浑浊的溶液立即恢复清澈;另一种是加入水后,仍然浑浊。这是Fe2+氧化成Fe3+过程中的胶体状态,而使溶液浑浊,进而呈微棕红色。将0.5gL还原剂用水溶解后加入溶液,Fe3+还原为Fe2+后,溶液恢复清澈。
$ U# S. U2 _3 J# I L+ N3 v 1.8镀层针孔、条纹) G0 i) |7 ~1 |" D+ c
镀层出现针孔与条纹,时而同时出现,时而又单独出现,导致因素主要是添加剂。 X" l2 \- J @ I$ p* @8 X
添加剂所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镀层特别光亮;二是镀层亮度很差。前者是光亮剂过多,后者是载体光亮剂过少。前者在溶液中光亮剂过多,加水稀释不见效时,镀锌工艺常用双氧水去除,不仅将光亮剂氧化分解,连溶液中的铁杂质一并氧化过滤去除。锌铁合金工艺却忌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处理,只能用大剂量(5~7gL)粉状活性炭处理,这既耽误生产,又加大成本。因此,光亮剂需勤加、少加,就可避免此故障。后者载体光亮剂过少,少量逐步补加至故障去除,切不可加得过量。本工艺中载体光亮剂融入开缸剂中,只要补加,便可消除。
/ t2 W# n8 m' z7 n+ G1 u" G文章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