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8|回复: 0

[资料] 高速切削机理和实验(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5.3 高速切削的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0 [+ R! y9 ?8 l7 ~9 s; g
在切削过程中,切削热的来源是剪切面区域材料变形所做的功和前、后刀面所做的摩擦功,如图10所示。$ @- `" O/ m$ p
200861191343.jpg - M: \2 d. O7 n7 W- ]
图10 切削热的来源: H! o4 K1 a/ M) j9 f* ~
一部分切削热传到切屑中被切屑带走;一部分热传到工件中;还有一部分热传到刀具中(图10)。据研究,当切削速度提高后,传入切屑而被切屑带走的热量份额加多,而传入工件和刀具的热量份额减小,故工件、刀具升温并不大。1 c0 E- r4 O( h* T' n/ T
日本人用P10立铣刀,切削45钢和A15025铝合金,ap=2mm, f=0.12mm/r。图11为切削热的分配比率。
- L- ~& Z; B6 F% B  }$ R 200861191433.jpg
; u8 K# g. j8 h- c) K图11 切削热分配比率
1 G5 m- u! g) H' J. u华南理工大学做了类似的切削热分配比率曲线(图12)。工件材料为45钢(热轧),车刀用YT15刀片,ap=0.8mm, f=0.12mm/r, v =400~800m/min。如图12所示,当v=400m/min时,Rc=49.4%, Rw=46.7%, RT=3.9%。当v=800m/min时, Rc=69.4%,Rw=28.7%, RT=2.3%。故在高速时RW与RT均显著减小。/ J# T+ l; |$ B6 R
200861191517.jpg ' P" Q$ ~% t1 c8 a  V/ \
图12 切削热分配比率* c4 k& I8 E2 |% F: @- X/ Q2 @) `
Rc、Rw和RT只能说明切削热分配比率,最重要的还是前刀面―切屑和后刀面―工件界面上的切削温度或与之接近部位的温度。切削温度的测量很困难,常用的有自然热电偶、人工热电偶和红外线幅射法。! s$ Z; r1 g  h! w1 o: R8 y
某高校做了调质钢与淬硬钢的车削温度试验。调质钢:ap=0.2~0.5mm, f=0.2~0.5mm/r, v=700~1000m/min。淬硬钢:ap=0.15~0.3mm,  f=0.1~0.25mm/r,
; H3 b; [0 W- _+ P) b$ ?v =100~400m/min。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度,其结果如表2所示。% j! [, X$ I# B! D; B! J5 }- h* Q
表2 高速车削切削温度经验公式& @* U- w5 Z/ j" P  {% }
200861183230.jpg
6 c9 Q  t: K5 k' s* J看来,表2中的数据尚值得推敲。+ U- O6 B5 U/ f" m
过去,在切削速度小于200m/min时车削45钢时,切削温度三因素公式为
& {7 b, p9 t8 |$ Y2 ?5 z" Y, `- iθ=C v0.41f 0.14ap0.04
" Q& H! }2 P6 y3 m' ~+ R1 x沈阳理工大学用人工热电偶法测量高速下的铣削温度,其结果如图13、图14所示:* p; u/ [+ \) @
200861182952.jpg 2 k% n2 Z0 R- V7 w' E9 i9 T# c
图13 铣削温度(45钢)
9 I' |7 r, a" M7 Z0 d0 S3 p 200861183259.jpg # {$ Q- Q2 G- i5 Y4 F3 H
图14 铣削温度(铝合金5A02)5 M6 h' l- Y" L6 r& B( L5 d
德国萨洛蒙(Carl J. Salomon)博士于1924~1931年用大直径圆锯片对有色金属进行了铣锯切削试验。发现,当切削速度增加,切削温度提高,到一定的切削速度,切削温度最高;再提高切削速度,切削温度反而下降(图15)。后来,又将此现象推广到其他工件材料。当时的试验数据后来全部丢失,工作人员已经无存,用什么方法测温也不清楚。很多人认为图中的曲线不可信。多数人认为,切削温度不存在一个最高值(峰点),切削速度提到很高时,切削温度仍应缓慢上升。
1 }* p2 W/ X% d9 h. \7 [/ y' P+ X 200861183444.jpg 9 \' @4 F2 S0 Y) G' c  Y7 {+ c5 V( @
图15 Salomon的高速切削温度曲线
8 _( m2 b, H6 C沈阳理工大学研制了一台高速锯床,用高速钢锯片(直径φ200mm,厚3mm,60刀齿),最高转速为24000r/min,用以锯切低碳钢管(φ20mm,厚1.5mm)和铝板(厚10mm),进行了测力、测温的试验,最高切削速度达每分钟万米以上。因锯切切削面积不固定,切削时间很短,力、温测量不易测准,但是沈阳理工大学所做的工作仍是十分可贵的。
% `' r$ o3 V* {# F山东大学用SG-4陶瓷工具端铣T10A淬硬工具钢(HRC58~65),v=110~177m/min, ap=0.1~0.5mm, fz=0.05~0.127mm/z, 铣削宽度B=40、70、100mm,铣刀直径do=160、125、80mm,切削温度θ=17.5 v 1.55 ap0.91 fz1.44 B0.46do-0.31(℃)。- o. E% A0 W( z7 k$ P
山东大学还做了陶瓷刀具车削几种硬材料的切削温度试验。! r3 A$ S. U+ K" l+ \  i
5.4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 `7 [# I+ V: |: V7 u: S刀具磨损有后刀面磨损(VB)、前刀面磨损(月牙洼KT)、边界磨损(VN)及刀尖磨损(VC)、径向磨损(NB)等。人们研究后刀面磨损VB最多。一般,以VB为刀具磨损标准。
! [" I8 b& ~" e/ L9 M+ r 200861183931.jpg
/ {0 Y7 W2 k" l% S9 |1 k5 I! w! [9 X3 z图16 车刀磨损部位及形状
$ d. a5 O3 o9 Z$ o( r4 D  f! ?7 G刀具磨损的原因有:(1)磨粒磨损,(2)粘结(冷焊)磨损,(3)扩散磨损,(4)氧化磨损,(5)热电磨损等。图17为切削速度对刀具磨损强度的影响。由图17可见,当切削速度很高时,以扩散和氧化磨损为主。( W9 b+ c- [# l, C9 w* g7 X0 m+ n, f
200861184036.jpg
$ v0 X/ D% b* z2 N2 h6 [图17 切削速度对刀具磨损强度的影响
( T# V( B4 q. F7 Z( }% D8 U) P刀具典型磨损曲线如图18所示。
* \$ J: ]# J/ D: T9 v3 ]% [ 200861184057.jpg
; a0 f( F3 }1 P3 D7 v图18 刀具磨损曲线
6 a1 k; F2 p: g& y" f以后刀面磨损到一定大小为标准,可以建立刀具寿命T与切削速度v 之间的关系式,即T- v曲线(即泰勒Taylor方程):! a5 y7 l& ]0 ~7 y$ U
v =A/Tm ,   或 T=c/ v z9 X4 r# p" u. b1 j4 J' H
还可以建立扩大的泰勒方程:* P7 u- d* A! y, C
v =C v /(Tm、apx、f y)" j8 B5 Y9 Q4 A  J/ M8 w
常速下,用YT15刀具车削45钢,一般m=0.2,x=0.15,y=0.45
7 M+ J: k7 I2 u  p% l% ~8 A# G2 ~高速切削下,人们在这方面做的试验工作很不够,较多地观察刀具磨损形貌,很少见磨损曲线和T- v 曲线。扩大的泰勒方程则更加缺少。& t8 f% \0 D8 v5 c
在高速切削中,刀具材料及刀具的制造质量、工件材料的性能、机床状况和工艺条件等不可能固定不变,而是随机变化,从而影响到刀具使用寿命。一般,正常磨损下刀具寿命的变化和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图19)。破损情况下刀具寿命的变化和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或威布尔(Weibull)分布。高速切削中,应十分重视刀具寿命的稳定性,然而对刀具寿命的分布规律还没有认真研究。
, T0 P) [; \0 [# q  \  l  o刀具正常磨损寿命的分布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p6 k6 O/ x2 ?. e3 W& z# I
f ( T ) = 200861184129.jpg
. M, b$ L% F- s( E刀具破损磨损寿命的分布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7 J* `4 C6 @3 F$ X+ L  s
f ( T ) =   200861184152.jpg
) [0 k9 o1 @4 w8 p* f. I. i或威布尔分布6 K- Z% [! ^5 r3 @# {
f ( T ) =   20086118427.jpg $ N) t" z* D- T% T$ d7 U
200861184253.jpg 9 l. o* G1 J2 H
图19 刀具正常磨损下的寿命分布) J2 O( s8 c: ~6 W% I3 h- w; g
文章关键词: 切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9-29 17:29 , Processed in 0.1565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