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62|回复: 11

磨削原理_2011p386_任敬心.pdf+U115网盘+过期请提示我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0 03: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共享说明:
7 k7 B! s% f9 }4 A. O$ `      曾经发过一个公告性的帖子《我可以共享的磨床和磨削相关资料的目录》http://www.chmcc.cn/thread-55976-1-1.html。俺全部重新整理了书签,修正了错误,转化为PDF格式。得到了各位老大的指示,可以共享,并最好分别开贴。现在,首先发论坛没有的电子书。具体如下
" l! k; m- s) Z8 P5 U
0 d6 g1 Z: H8 j  X6 ]$ R( {* H磨削原理_2011p386_任敬心.pdf
- |, y0 `/ [, H/ K+ u  F& D0 }8 `/ e% B& L) Z% J% Z
基本信息
8 J' s  j* U+ t' g0 u作者: 任敬心    华定安    4 Q7 l0 c. H( s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3 `% X0 B( T  y( I1 TISBN:9787121125355
" n) o8 }5 x/ y! l1 G& f) Z  ]9 y上架时间:2011-1-10
4 @8 u& i0 v8 b) h* X4 S" @7 ~( P出版日期:2011 年1月 ! g! i0 O4 L" e- Z! y* x
开本:16开 ( E7 O# I5 L9 s
页码:386 * A, G+ Q( l2 x7 e
版次:1-1
6 ?& \6 ]8 ?) q所属分类: 工业技术 > 金属学、金属工艺 > 金属 > 金属切削
1 x9 [+ k5 F% M- O  G
1 O3 Z% J% A/ B' ~1 g6 c0 i  G内容简介
$ \: _! A5 j) ]3 y9 [- C  本书对磨削机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了磨削过程、静态和动态磨削参数、磨削力、磨削温度、砂轮磨损及其修整、磨削液、磨削加工零件的表面完整性以及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等,还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分析了高速磨削、缓进给磨削以及高效深切磨削等高效磨削加工技术。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钛合金、高温合金、不锈钢及工程陶瓷等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加工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6 Z3 z: V- |  G; T4 G0 x# ?8 x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机床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轻工机械制造业及其他各类机械制造业中从事机械加工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的专业书籍。
$ ~( h* x0 @# |  ]+ A* W$ J+ r- y' |. U# g( W
目录
& T6 n7 w+ W8 }& g# a# l: D& F第1章 磨削过程与磨削参数 1
/ A6 F7 z2 ~' }* D8 K1.1 磨削特点 1 9 S4 q# R5 s7 g" R  U$ Q" q
1.2 磨削过程分析 6 ) J4 F0 [  ~% U7 o3 V
1.2.1 磨粒切削刃的磨削模型 6
2 J; x% E( @% J) m, G: H: _* _3 c* ]1.2.2 磨削过程的模型 8
" G8 j8 t2 Q$ r6 V1.3 外圆切入磨削的磨削循环 12
" d; m0 \. D, d! C2 O: i1.3.1 定进给外圆切入磨削循环 12 / v. C% w3 j$ u/ r/ G; G% i
1.3.2 公称进给量fr与实际进给量fr(t) 13
( f/ [# a( \1 Q7 x# m1.4 外圆纵向磨削过程的特征 16 $ P+ R( T; g' \( K! Y
1.5 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长度 19
0 J' p1 C" D3 V3 k% `" Z+ _1.5.1 砂轮与工件接触长度ls的几何分析 19 % t/ d0 {: A1 x# C( X
1.5.2 弹性变形对砂轮与工件接触长度的影响 24 & W' z' y3 Q; N6 R# _0 D6 R2 w
1.6 砂轮有效磨刃数 26 1 Q- f% D! l! S
1.6.1 单位长度静态有效磨刃数ni 27 7 M! D1 c/ ]( A$ T/ x" y
1.6.2 单位面积静态有效磨刃数ns 28 " E, Z6 w: f2 e# J% T5 G* x
1.6.3 动态有效磨刃数nd 28 $ N  j2 R( \& B1 A
1.7 一个磨刃的未变形切屑最大厚度ag max 31 + V5 k4 K4 V+ S+ f4 T* S
1.7.1 根据磨削几何关系确定agmax 32 - w( @; h( X* L! h7 T, x4 u$ \
1.7.2 根据切削层平均体积确定 gmax 34
1 }, X! M; p2 }( M, N  u# _1.7.3 根据切屑平均截面积确定 gmax 35 ' {# N% J" W3 e( n* c9 `
1.8 当量磨削厚度aeq 36 ' D9 N  ^0 G* d, ~6 x5 E
第2章 磨削力 41 1 i+ l* k0 m* ]) s
2.1 磨削力数学模型 41 ' }8 ?* ^" c6 d) F' k
2.1.1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41 % W# d& {8 ~5 I7 Y; p! @
2.1.2 磨削力数学模型的分析 45   F, Q0 E4 q5 ]" q
2.1.3 切向力与法向力的比值 48 1 i0 U2 X+ ]. f; K/ k; K. |3 l
2.2 磨削力的测量与经验公式 49
# K+ z0 B, f- U7 b% K/ A8 z/ O3 X! v2.2.1 磨削力的测量 49
. V6 [  A5 n5 P3 l4 W/ x2.2.2 磨削力的经验公式 51
7 s2 ^2 |" \( a2.3 动态磨削力 54
8 w8 i( m" x- D) t5 W2.3.1 动态磨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54
( A% |% I5 m9 n/ q2.3.2 动态磨削力的试验研究 58
3 g% \! P" D: a4 H9 o9 Q: o: ~2.4 磨削力的尺寸效应 60 * p7 u( w7 z: j* B
2.4.1 单位磨削力 60 2 ]8 I- l6 t% H
2.4.2 尺寸效应原理 61
' U' g  u( i8 @; ?0 f. v第3章 磨削温度 63 * z  |: f0 N5 x
3.1 磨削温度的计算 63
6 z9 `! E0 N% r9 s6 t1 h3.1.1 傅里叶导热定律 63
  S' ], w- U# d4 R3.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64
1 n: r) ]9 R2 O  u3.1.3 不同热源条件下的温度场 66 / i# @. U+ M2 W! w/ p3 j
3.1.4 受绝热面限制的非无限大导热体的温度场 77
, N: K2 @% `; {, z! \3.1.5 平面磨削区温度场的计算 77 2 I2 ]. j* t# R& t# a
3.1.6 j.c.jaeger对运动热源问题的解析 87 6 X9 ~! {: u3 U/ a' i
3.1.7 三角形分布运动热源模型的温度场 89
2 _4 Q& Z7 e+ S+ a/ U% p3.2 磨削温度测量 92
" \/ |* M9 Z4 j3.2.1 磨削测温的试件(传感器)结构 92 3 |" y8 e/ U* j. a
3.2.2 平面磨削热电势的测量 94 9 g9 i8 p( ?1 D# Q) k- _) }
3.2.3 温度标定 98
$ P; y+ U& w) e  _# ?3.2.4 磨削温度场的测量 99
" e7 U) `. Y8 a3 k# P) I! e3.3 影响磨削温度的因素 100 ) g- {1 A  T1 c4 k
3.3.1 磨削用量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101
! y8 _6 i1 W9 V" p3.3.2 砂轮参数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102
. H' M% }+ a; |& O5 s第4章 砂轮磨损 105
9 x! q+ Y: S% b9 N! s4.1 砂轮磨损形式及原因 105 " l; a5 J. K0 m
4.1.1 砂轮磨损形式 105
2 ?4 A% f$ t1 Z9 L$ p4.1.2 砂轮磨损原因 106 / Y0 `3 {+ x' Q9 p
4.1.3 不同砂轮磨损形式的形成原因及转化 112
+ H, V$ H8 b1 ^4.2 砂轮磨损特征 116 & K1 H: H( H0 L( K( h% m
4.2.1 磨耗磨损特征 117   e, `8 A' R2 T+ ?% j9 {
4.2.2 破碎磨损特征 118
7 Y0 n/ O* X+ u# G3 y& ?8 Y$ @- `- t4.2.3 黏附磨损特征 119
% m& Q* K7 O  N4.3 砂轮耐用度 121
5 G5 c6 _; ]  w- u1 M4.3.1 砂轮磨钝的判定标准 121 2 T- m% u! c; g( k
4.3.2 砂轮耐用度 124
/ I% Z- W& W. f4 U9 S4.4 砂轮磨削性能的评定指标 133
5 [  A$ U; V) u( P  P/ {4.4.1 以磨削比评定磨削性 133
2 v6 N! _5 x0 o; [$ ]8 y' l+ [4.4.2 以比磨削能es及其随磨削时间t的变化程度评定磨削性 141
: B/ c$ B8 k: R1 e- @$ J4.4.3 以单位砂轮宽度平均金属切除率 w及砂轮耐用度期间单位砂轮宽度上的金属磨除体积v w评定磨削性 142 ) D4 d) M/ U: c9 ?
4.5 砂轮磨损测量方法 143
- t( f& g2 ^2 e# p* k4.5.1 砂轮径向磨损量的测量 144
2 J3 R) V( k1 \. _4 A4.5.2 砂轮表面磨粒磨损状态及磨耗平面面积的测量 147 6 K4 I6 V0 L0 w- `# I8 _
第5章 砂轮修整 150 - f4 `5 R0 F% Y, m
5.1 普通磨料砂轮的修整 150 1 r3 W9 P% e, a1 C  k8 j' b
5.1.1 修整方法与工具 150
) R6 {1 I+ T! Z" u2 I0 M5.1.2 单粒金刚石修整砂轮 152 : R/ Q% `3 O3 B. t" g
5.1.3 金刚石滚轮修整砂轮 162
3 V) w" [% c) Y) G- n" H5.2 超硬磨料砂轮的修整 171 & B* l( V9 ?# c& Z/ ^5 D
5.2.1 超硬磨料砂轮的整形 171 3 t* ~2 M% c2 P# E7 I6 I
5.2.2 超硬磨料砂轮的修锐 174
  H' k+ S; J1 Q8 ^5.2.3 砂轮磨粒凸出量 180
  T$ |9 R$ L5 ]' m- D. \0 N第6章 磨削液 182
4 q3 o) K! y7 e: r6.1 磨削液的特性 182
& ?/ Y. h( c% i- t1 I3 z: c0 P6.1.1 磨削液的作用 182
4 `0 I6 I, a; t% L- B6.1.2 磨削液的种类和组成 183
4 i$ u& |8 l; a# c, N# v5 D' P6.1.3 磨削液中的添加剂 187
; d4 ~( J- b4 _4 ^6.2 磨削液的效应 194
/ c; ^# Y; `: M( d6.2.1 磨削液对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194 + M, Y2 ^- T; D7 T9 J
6.2.2 磨削液特性对磨削性能的影响 197
  }& }8 r5 A/ T8 i3 X2 Z" Y3 P  i) H9 v7 |6.3 磨削液的供给方法 200
2 n7 ]) B, T; H; b9 P- _; D% g6.3.1 压力冷却 201 7 ~, k% z. H  a/ C
6.3.2 砂轮内冷却 202
: A! r6 ~* C' f# `( S% O6.3.3 喷雾冷却 203
/ _% P$ g) c( t) m  [, `0 y. \6.3.4 浸渍砂轮 204
5 p# J" p6 M- J第7章 磨削加工零件的表面完整性 206
0 W6 u- k2 G: ]. B, k% E7.1 磨削表面粗糙度 206
" s0 w+ j$ b; O  c3 T7.1.1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 206 & M; @2 x  t  ]$ `3 M
7.1.2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公式 208
0 `) B0 Y! [! Y! E: S) o+ x6 S& }7.1.3 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210 $ l: _* R, N- V
7.1.4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式 216 0 z5 C  I0 x" X9 U. s! H# l
7.2 磨削残余应力 217 * d8 N1 ~: z+ `3 \1 T
7.2.1 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 217 1 \: ^- x  z  g8 ?3 @& Y" |9 u* F
7.2.2 磨削条件对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 221 - I# |+ U9 j. D+ A1 E  F
7.2.3 改善磨削残余应力的措施 226
1 f' _$ D& ~" W7.2.4 残余应力的量测 229 ) z: z/ z( }* T( N% o& |- _' e6 M" a+ B9 j
7.2.5 残余应力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233
+ I& X. w8 u5 L6 J7.3 磨削表层硬度的变化 237 ( {4 X. p4 ?  s# L1 x
7.3.1 磨削表层硬度的测量方法 238
: i' O4 c" G, @" O* [7.3.2 磨削表层硬度的变化 240
4 ]1 D" E' }6 E8 G4 t7 w3 O7.3.3 表层硬度变化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42 3 c( r9 Q, E+ G! D: H
7.4 磨削烧伤 243 ; A3 e& N& a5 {1 M  r* o
7.4.1 磨削烧伤的特征 243
$ @# v6 z, s0 z$ h2 _8 I7.4.2 磨削条件对磨削烧伤的影响 245
+ l8 k4 E3 _$ o# I0 z- }7.4.3 磨削烧伤的判别与检测 245
' c$ r: N" m  E( W( V1 U. ?- Y# @4 f7.4.4 磨削烧伤的在线检测 247
2 D$ K! e" y0 }: O6 n7.4.5 用神经网络预测和防止磨削烧伤 250 $ G4 z# q0 T, O  m: t% }
7.5 磨削表面完整性参数间的综合影响及改善措施 252
8 \; Y' h8 u5 W, i1 t7.5.1 磨削表面的缺陷 252 1 }; |8 J9 Z# ~1 M' K( q# v
7.5.2 磨削表面完整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255
7 _+ S& j; r% ~& ?" @, z/ _* Z7.5.3 磨削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256 1 J$ L* s" y4 h1 Y
7.5.4 改善磨削加工零件表面完整性的措施 258 3 E# z. q/ i' e4 e( x+ C) [9 t! F2 H
第8章 高效磨削 259 * W& m" S' e( f& m) J. o5 X0 z
8.1 高速磨削 259
1 ~* n; K: r+ z+ G; C" K8.1.1 高速磨削机理 260
2 s( P' p3 ?- N0 Y; L: u& o8.1.2 高速砂轮 266
# s$ V& a: `  n: B  ^8.1.3 高速磨削的磨削液及其供给方式 272
9 o: J7 s* F0 C, B% I- g8.2 缓进给磨削 277
0 W* s8 b: G# _3 T9 q- u3 i% {8.2.1 缓进给磨削机理 277
% ]' P, F, }7 d) A7 `+ ]2 T3 A% s) f8.2.2 缓进给磨削中温升的抑制 288 # w) Z6 G+ Q# x" }
8.2.3 缓进给磨削过程中的砂轮连续修整 291
0 u6 R7 @1 x, x: R+ _8 M8.3 高效深切磨削 292
) K+ q- z) q) }8.3.1 砂轮速度vs及单位宽度金属切除率zw与工件表面温度的关系 292 $ E. w2 I( j2 |  o& M- Q
8.3.2 高效深磨条件下的磨削区热流及传入工件的热量比率 294 3 m6 |: U# T" f1 C; V! u0 U
8.3.3 高效深切磨削(hedg)的磨削力 298
  F9 b+ X; i: ?+ P第9章 精密及超精密磨削 300 1 I9 l7 R$ w/ j; n$ A, r
9.1 精密磨削 300 * M. J( I) H/ D& j7 Y. {: R! G6 n
9.1.1 精密磨削表面形成机理 300 + s4 j+ F" b5 Q9 j/ V$ G
9.1.2 精密磨削用砂轮 301
1 j+ n/ E: \6 y2 |4 `( |- P# p: l9.1.3 精密磨削的磨削工艺参数 304
& x" N  U% c/ o9.2 超精密磨削及镜面磨削 304
+ ~. ~1 K0 x& ^* A6 @7 I3 G- W: A9 u: F9.2.1 超精密磨削 304
) h3 G5 w* v, V' A1 @% B! \/ d9.2.2 镜面磨削 308 9 h4 y4 v; I) t% Y( k/ y( u- l# }
9.3 超硬磨料砂轮 309
4 n# t3 v- w2 y' d- C& }8 u9.3.1 超硬磨料的主要性能 310 : o5 D" _+ s0 _0 `3 m# h$ H
9.3.2 超硬磨料砂轮的种类及磨削特点 310 $ v4 s+ q% [# N" x5 ^
9.3.3 用于硬脆材料超精密磨削的金刚石砂轮 312 : r5 R3 N2 V: ]0 @
9.3.4 超硬磨料砂轮的实用修整技术 313
) V. K( q- c5 O. _7 S- O9.4 在线电解修锐镜面磨削技术 316 & U2 ]; x/ _+ F% }9 ]4 X
9.4.1 elid镜面磨削原理 316 ; z5 T: x7 `7 `/ [
9.4.2 elid磨削用砂轮及磨削效果 317 6 B; v5 ^4 X3 f6 o% a2 d
9.4.3 elid在线电解修锐镜面磨削的加工实例 318 5 X, P" y' ^" r4 y+ f+ g; \
9.5 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 319
! Y) ]6 L& }9 y& q* j, P( t9.5.1 延性域磨削加工原理 319
2 W4 M* n: h. r8 i/ S9.5.2 脆性—塑性转变的临界条件 319 - S) j8 A/ s" H9 `! M. f" z4 A
9.5.3 实现延性域磨削的技术关键 320
6 S9 h; N+ Y  _: B2 b9 ^+ ?9 ^第10章 难加工材料磨削 322 ' m$ O' |* a+ M2 F: \4 P- U
10.1 钛合金磨削 322
) p  ?6 I  r; v+ {10.1.1 钛合金性能及磨削特点 322 ' G# h2 `' m! P+ d
10.1.2 砂轮磨损 324
( i" ~* H4 s0 t9 [2 B10.1.3 磨削力 329   e- D0 o, v- z. T; i& u3 m
10.1.4 砂轮的选择 331 . ?$ e( ?/ n+ p* \- Q6 g
10.1.5 磨削液 338
% |/ s$ g2 g2 ~3 Q$ L9 K! ]6 }4 S10.1.6 磨削用量 338 / y4 _& `5 n0 p- R; i
10.2 高温合金磨削 342
9 V, T4 @( o# v" U1 R10.2.1 高温合金性能及磨削特点 342
* i! A- a. S4 R* C) v5 r10.2.2 砂轮选择 344   ?8 ^6 u) _9 o  M: T+ f2 H2 s4 X
10.2.3 磨削用量 345
& _' R0 f9 A7 n10.3 不锈钢磨削 348 # M0 ~# a" W+ S. G1 }
10.3.1 不锈钢性能及磨削特点 348 . i  e# b: o) S/ _0 b# ~5 q
10.3.2 砂轮磨损 349 9 a7 `$ ~, v3 a( c/ e
10.3.3 砂轮选择 353 & R: k2 N* Y$ q. t
10.3.4 磨削用量 355 ; Q, p+ ?* T2 m" X
10.3.5 磨削液的选择 356 ) }* s6 f2 |% C8 J
10.4 工程陶瓷磨削 356
  X& _: i  v5 `6 I10.4.1 工程陶瓷的种类、材料特性及磨削特点 356
0 [" x9 o. k. i10.4.2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的形成过程 358 & R7 F# H3 z" c% P+ c/ N
10.4.3 工程陶瓷的磨削力 360
* x- O, m; Z0 v2 a- f; ~' _: ~" [/ y10.4.4 工程陶瓷的磨削温度 364 ) }4 O! D7 z, ^
10.4.5 工程陶瓷的磨削用量及砂轮选择 366
4 U! {3 Z1 J+ ?5 Z+ \- ~7 C& [附录 371 * T6 f& }% r7 F
参考文献 382 - Q/ Z/ m7 H" p; z8 P
  e' B! D/ ?3 E1 I+ A) ?6 a4 G
下载地址:9 p) ]" W$ }& }& \+ P! C
. X8 W! ?0 [- S  S$ u1 b( d

下载地址.rar

150 Bytes, 下载次数: 26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铜钱 -1 枚, 贡献值 -1 点

发表于 2012-1-5 2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okokokokokok
发表于 2012-1-15 1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受用哈
发表于 2012-3-25 22: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找到了
发表于 2012-4-13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的好书
发表于 2012-5-9 1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本最新和非常棒的书,讲解的很系统,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2-10-24 14: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3-12-8 11: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不了了
发表于 2014-9-28 1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期了吗,下载不了了啊
发表于 2020-1-15 1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分享一下这份资料吗?我的邮箱是yuta_876789@126.com
发表于 2020-1-15 1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l楼主,下载不了!请给分享一份好吗?我的邮箱是yuta_876789@126.com,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20-5-4 2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法下载0.我只看到了地址
8 T. t  h0 r' O. ?8 Z8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磨削论坛 微社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7-10 14:39 , Processed in 0.1884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