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由于受产品结构限制,多股簧一般具有强度高、性能好的特点。要求其材料在强度和韧性上对最终性能予以保证。故其材料通常选用弹性模量E=206×103N/mm2的碳素弹簧钢丝(GB4357)或碳素弹簧钢丝(GB4360)。钢丝的具体规格,应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载荷要求来确定。 |& `) B. A' M9 M6 n9 G) i
根据钢丝股数不同,多股簧可分为三股和四股,其中以三股常见。
5 ]* @) ~7 y, c3 }8 A8 G K 多股簧绕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拧钢绳与绕簧同时绕制;另一种是拧钢绳与绕簧分步进行,即:先拧钢绳,然后再绕簧。可分别在车床上拧钢绳和绕制,也可同时在带有自动拧钢绳机构的机床上绕制。
" s* A0 }& \, ]& y 其典型工艺可参照如下:" e0 W! ?) N" \1 T# s- r
装料→(拧钢绳)→绕制→切断→磨头→外观检查→表面处理(视产品要求及是否焊头)→焊两头(视需要)→修锉焊头(视需要)→并端圈(并头)→校正→热处理→紧压→校正→修端圈(视需要)→检验→表面处理(已进行表面处理者无此工序)→浸油" y' c3 |: c- K, _( N
典型工艺参数的计算可依照以下公式进行:1 ?& K/ w* o0 |9 o k8 x! s3 r
1、钢丝展开长度计算公式:! z$ E c) ~ l2 f/ v
L1=(πDn1m)/(cosαcosβ)
4 f L" u$ r/ N/ W D---------弹簧中径(mm) g1 z8 r* y0 I. t
n1---------总圈数% {9 }2 M- {9 E
α---------螺旋升角(°)
; G+ m* w1 \& U6 e m--------弹簧股数
: v- ?; M, d) ?. B! K5 d5 h β-------钢索拧角(°)' F* v) ^. C- d& m% V- |+ l
2、刚度计算公式:6 Q1 t! w* R E$ F5 c
P`=(Gd4mi)/(8D3n)3 _0 q$ ?; f/ d: F0 L! e
G--------切变模量(N/mm2),一般取79×103~85×103
& X* ^5 N; e) r: q5 U& N5 C d---------钢丝直径(mm)* b" \% [- w+ y1 H% Q
i----------捻索系数,当m=3,β在15°~25°时,取1.05~1.2;当m=4,β在20°~30°时,取1.1~1.3。- Y( u, z: I; Y6 R v0 l( `8 }
n----------有效圈数. s B! |- `5 Q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C# \9 B; a# \/ t& T 1、不带支承圈的弹簧和钢丝直径过细的弹簧不应焊接簧头,但端头钢索不应有明显的松散,应去毛刺。凡需焊接头部的多股簧,其焊接部位长度应小于3倍索径(最长不大于10毫米)。加热长度应小于一圈,焊后应打磨平滑,气焊时焊接部位应进行局部低温退火。2 \( x2 `7 ^; ~
2、支承圈根据产品要求可选用冷并和热并两种方法。采用热并方式不允许将簧加热至打火花或发白,硅锰钢温度不得高于850℃。支承圈与有效圈应有效接触,间隙不得超过圈间公称间隙的10%。+ I3 v; J1 @- ^; e+ H0 F
3、多股簧特性可由调整导程决定,绕制时索距可进行必要调整。拧距可取3~14倍钢丝直径,但一般取8~13倍为佳。其簧力还与自由高度、并端圈、外径及钢丝性能等有密切关系,可通过调整其中某项或几项予以改变。
% j8 J: p2 w9 O! b+ g7 ]& e: |. V 4、重要弹簧紧压时间为24小时,普通弹簧为6小时或连续压缩3~5次,每次保持3~5秒。紧压时弹簧与芯轴的间隙以芯轴直径的10%为宜,间隙过小则难于操作,间隙过大则易使弹簧发生弯曲变形。紧压时若其中一件弹簧折断,则其余应重新处理。
( L' b; O+ j$ n4 \; X2 c 5、对于H0/D2值较大的多股簧,在热处理时应注意其变形问题,考虑是否穿芯轴且应注意摆放方式,选用适宜的热处理设备。在可进行修复条件下,可进行多次回火和热压以达到目的。4 z$ Y! b3 @/ K
6、弹簧表面处理一般进行磷化处理即可,也可进行其它处理。凡要进行镀层为锌与镉时,电镀后应进行除氢处理,除氢后抽3%(不少于3件)复试立定处理,复试中不得有断裂。弹簧应清除表面脏物、盐痕、氧化皮,方法可采用吹砂或汽油清洗的办法,但不能采用酸洗。
5 q/ n1 N! _2 h O e8 `$ w文章关键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