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9|回复: 2

[求助] 线切割对零件机械性能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1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有没有关于线切割表面,对零件机械性能影响的试验?) ]5 l) U* ]7 b6 f
比如疲劳、应力集中、冲击等影响?
发表于 2010-8-31 16: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方面资料和解答论坛里不多。欢迎这方面高手前来解答
发表于 2010-8-31 19: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结构有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破坏形式,即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塑性破坏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明显可见的塑性变形,且仅在构件中的应力达到抗拉强度后才发生。由于塑性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能及时发现而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实际上结构是极少发生塑性破坏的:脆性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前的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构件截面上的平均应力比较低(低于屈服点)。由于脆性破坏前无任何预兆,无法及时察觉予以补救,所以危险性极大。讨论影响钢材机械性能的因素时,应特别注意导致钢材变脆的因素。
5 {+ ^9 Q' z" p- \$ z
, s1 h+ F, U6 b3 O" w* A- v" |  
, H% B. t' ?# x" S, V+ _1 W" `$ \. y7 j8 v
    3.应力集中* J( ?$ q5 }9 p3 L7 h  E6 g8 k( w
) }) D+ f- [/ w+ r9 p' x
    当构件截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开孔、截面改变等,构件截面的应力分布不再保持均匀,在截面缺陷处的附近产生高峰应力,而截面其他部分应力则较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图11-82)。应力集中是导致钢材发生脆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截面改变越突然、尖锐程度越大的地方,应力集中越严重,引起脆性破坏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使截面的构造合理。如截面必须改变时,要平缓过渡。构件制造和施工时,应尽可能防止造成刻槽等缺陷。
& Q# n9 r7 t- P( ?1 n1 W- K9 l  K* ?% H/ R
3 Q: i; v3 n; [# u8 F: [; }
    4.温度的影响' u! ?- `* J' e" S8 i# u0 }
6 {! K& e- ^0 |  F9 [2 i7 c
    钢材在正温范围内,约在1000C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大。在2500C左右,钢材的抗拉强度有所提高,而塑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现象,钢结构不宜在该温度范围内加工。温度达到500—6000C时,强度几乎为零。因此,当结构表面经常受较高的辐射热(150℃以上)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如加挡板或设循环水管等,加以保护。为提高钢结构耐火时间,可在构件上按需要涂不同厚度的防火涂料。当温度低于常温时,随着温度的下降,钢材的强度有所提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当温度下降到某一负温值时,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急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低温冷脆现象(简称冷脆)。因此,处于低温条件下的结构,应选择耐低温性能比较好的钢材,如镇静钢,低合金结构钢,* @+ }& B5 u  J7 ?2 l3 T# ~2 L. x. Y% ]

7 V2 O7 u7 E) P* U8 P  ) _% @) z. [# c$ Q3 H

" R  m; L5 A! X1 w$ D3 M" | 线割会对材料温度和应力等产生影响还有由于线割时材料导电会使材料性质发生改变,打个比方比如钨钢冲头如果是研磨加工可以冲30万次,如果是线割加工只能冲20次,就是因为材料作用力发生了改变!等等!不祥请谅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15 01:34 , Processed in 0.1080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