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3|回复: 0

碳钢微波等离子体渗氮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4: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前言

. O; c- y& c4 J% e+ v0 p: n' b% h M! U/ y4 ?' e7 e

  金属材料渗氮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2]。目前工业渗氮有盐浴法、气体法和辉光离子法等。采用微波表面波耦合放电,其下游区丰富的活性原子,受微波激活具有一定的能量。用于金属材料渗氮近年才有报道[3~5,7,11]。

: W1 L. o7 q, j8 A4 H1 O4 s! g ' C4 z |6 P0 i% H4 P

  A.Ricard[7]采用光谱仪,测出放电光谱,诊断下游区的活性氮原子,推测反应为:

8 S1 x3 U. c% |) X* H $ n' ?' Y: x# k$ Z

  N+N+N2—→N2(5Σ)+N2  (1)

) N+ C& r$ Y* B" `- R# ^. ?0 x1 Z , V6 L0 M- m* a& I4 s/ c2 J

  N2(5Σ)←→N2(B,V’=11)  (2)

0 n. c+ f! J- L7 l v4 V3 m f3 `

  N2(B,V’=11)—→N2(A,V”)+hγ  (3)

0 g7 C( E" Q2 P; I8 k7 N, p5 w9 g$ o2 H9 u; M/ C2 P

  以及活性N原子和石英管壁反应:

/ F: w4 @) \, A ?# d1 d2 `: R 8 I7 ~9 ?1 K! f

  N+Wall—→1/2N2+Wall   (4)

& U, H1 ~) c5 m$ U3 \, p- U& M- Q7 t

  产生的活性N原子渗氮。该工艺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不仅对材料无尺寸、位置限制,而且渗氮时间短。

$ {9 b5 \3 s: V; R; c2 y2 d ' A. \1 _. `+ l5 a5 b

  我们用自制装置进行20、45钢气体渗氮工艺,发现材料渗氮后的表面没有白层化合物形成,但材料的显微硬度却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3 U/ D- s, i' z1 c5 G+ M f 1 a$ c, b o2 h' a4 e1 }

  材料渗氮后表面出现白层,白层的脆性限制材料的应用。目前渗氮工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渗氮材料表面的白层或消除白层,采取多种特殊工艺,如①在渗氮过程中控制气氛的参数,抑制白层生长;或材料渗氮后,再通入H2进行还原处理以减少、消除白层。②对渗氮后材料进行研磨,消除白层化合物[6]。这些工艺不仅复杂而且耗时费力,有时还不能全部去除白层。

& k$ n8 Y6 k$ ~- X6 r# Y; _3 z' P4 N4 t0 L: L D7 L

  2试验装置及条件

+ E: h# t# r6 P8 P7 F N D, i. l* a6 p5 q6 {' d0 r/ o1 y

  图1为试验装置原理图。2.45GHz表面波耦合石英管放电,在远离放电区下游,只存在寿命较长的活性原子。石英管的外直径φ40mm,内直径φ32mm,长度1200mm,加热炉为自制的Ni-Cr丝管式炉,升温速度(20~30)℃/min,最高温度可达800℃。渗氮工艺:N2进气量为10~40L/h,气压250~400Pa,温度450~650℃,微波输入功率70~350W连续可调。试样φ20mm×5mm,放置离放电区500~1000mm处。渗氮前,试样表面抛光到亚镜面,以便测试样的显微硬度。金相腐蚀液为5%的硝酸乙醇液。

/ m4 U$ [9 e- r9 s* ^# `

& x* W8 w1 o' K& z 5 k$ q a9 D) E2 q. o7 x% J

  3试验结果

' p' f2 ?2 [& W8 @, | $ Q- b% L& ^6 O: S7 D& y; {3 w$ g

  3.1显微硬度

5 f: \" ^$ B% ? U: A- ?' G* x! ~# { ) a F) I. F, [% I7 Z) o

  测试设备:HX-200显微硬度计,负载砝码20g。表1列出经不同渗氮方式渗氮后45钢的硬度值。微波渗氮试样比未渗氮试样硬度提高达80%左右。

2 [( z4 ]% f/ N8 E p ) d2 X! a! A( O+ i: R7 {' f

  3.2XRD,XPS及金相分析

$ a. I1 p2 X' M4 C. W# ~9 Y! i " X) u! K$ [7 a

  图2、3为渗氮材料X射线(XRD)分析相结构及X射线光电子谱(XPS)微观分析结果。XRD设备型号:PW-1700,kαCu,谱图显示没有ε、γ、γ′相特征峰,仅有α-Fe峰,即Fe-N固溶体。XPS设备型号:AE1 ES200B。结果显示试样表面有Fe、O、N、C等4种元素。

# N% N) _2 r% C* w 2 U+ ]- @( G' z+ A3 `8 a. v( z: Y

  图4为20钢的金相组织照片。电子显微分析设备型号:日立X-650。照片显示试样表面没有白层。

5 |, `. e* L4 `8 a

3 K' X' i7 ?$ @% e6 |

表1 45钢经不同工艺渗氮后硬度比较

工  艺气  体[2]辉光离子[8]微波原子对比试样
(显微硬度)/(HV)380~400418~435420~436242
(硬度增加比例)/((%))56~6573~8074~80
  注:#其中微波渗氮的45钢经800℃退火处理。
# v9 C1 {1 c* Z& i F+ G. L2 z7 s' V9 L8 }

  4讨论

% I; t& S, X2 j3 I$ N4 ]/ E' b* z& ^: j6 M& I4 Q( i6 m% c( N' o

  从Fe-N相变图(图略)知道,随N原子浓度增加,材料内α相被N原子饱和,通过扩散性的晶格重构化学反应,将形成Fe2~3N、Fe4N等化合物。渗氮气氛中的氮势是主要影响因素[8],氮势高材料表面氮浓度大,表面易生成化合物。

: p) Z0 a$ Y, s. k1 i# _. E' ` E+ G, b % N/ |/ d2 \/ K6 m4 s! E. n( h4 k

  A.Ricard等试验测量了气压和活性原子浓度关系。光谱测定微波氮化区活性原子的浓度很高,下游区的浓度可达1015~1016/cm3[7],按照上述气体渗氮理论,材料表面将形成化合物,而XRD的谱图表明,没有形成化合物,这说明微波活性原子渗氮机理已经发生变化。

5 M b3 G/ x+ ^ b/ x " T/ X( L% S, a4 ~. d* ?

  比较20钢渗氮前后XRD(图5),发现其α-Fe(110)峰值位移发生变化,渗氮材料的晶格常数发生改变。这就是渗氮材料表面硬度提高的原因。

$ F2 z6 K* D% _5 g& G% A ! |' r8 b2 F' i3 J5 o

  微波渗氮中活性氮原子浓度高,氮原子更容易扩散,扩散途径变化,不仅有晶界扩散,还存在有杂质少、扩散面积大的晶内扩散,扩散速度大大提高,材料表面不形成化合物,只形成α-Fe固溶体。渗氮机理已完全不同于气体渗氮[9,10]。

5 E+ K3 ^' o- i7 |5 o8 `1 C

' s5 J. ~* i4 W 2 M* p S5 W7 H

  5结论

1 q) b% d0 V) f7 R& { ( e3 f, N! I3 W2 C

  微波等离子体渗氮利用其下游区活性原子浓度高、寿命长,作为渗氮介质,它具有气体渗氮和辉光离子渗氮二者共同的优点,不仅渗氮时间短,温度低,20、45钢渗氮处理后,表面没有生成化合物,表面硬度比未渗氮的提高80%。原因为氮原子在材料内部的扩散不仅通过材料的晶界,还通过材料的晶内,使材料的晶格参数发生了变化,渗氮材料表面硬度虽然提高,但表面没有形成化合物。 -【MechNet】

1 l1 J! _- k/ x. v {1 |) C& \9 W-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21 15:34 , Processed in 0.1286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