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8|回复: 0

铌在高强度可焊接工字钢和其它结构钢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5: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高强钢对于近10年冶金工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能够满足强度、塑性、韧性、成形性和焊接性的要求,使低成本钢材年产量占世界结构钢的10%左右。

8 z$ b, G8 Z8 T7 k4 @5 W5 ?) i* d# ^ 0 j( o1 H2 y4 _* D2 ]7 H

  回顾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结构工程师们使用的单一品种钢,这种钢被称为“低碳钢”,意思是“低碳、柔软、易加工”,低碳钢没有特意使用除碳以外的合金元素进行强化,钢中的Mn用于脱氧,还含有稳定的硫化物,一般认为低碳钢化学成分范围:0.1%~0.25%C,0.4%~0.7%Mn,0.1%~0.5%Si,其余为S、P和其它元素。低碳钢的屈服强度约为250MPa。

7 I8 j5 `& d0 x+ G% e9 @; ~2 W- R- D+ x5 ~' H

  在1940年以前,对结构钢的主要要求是增加抗拉强度。为获得较高强度,C含量增加到0.3%,Mn含量达到1.5%左右,这种钢的应用范围不广,适应不了现代高强度结构钢的要求。它具有如下缺点:(a)厚度达到30mm的钢材,屈服强度太低,只能达到360MPa;(b)厚度增加时屈服强度下降的幅度很大;(c)高的C、Mn含量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差;(d)断裂韧性比低强度钢低。

; G* k5 h. f% {( T5 Y" X) b% \" ]. J6 P' d, v+ c

  与其它材料,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竞争,促进了结构钢的发展。为保证市场份额,开发了很多简便的生产和精炼技术,这使得对钢的焊接性和缺口冲击韧性越来越高。对1942~1949年期间发生在桥梁和船舶,尤其是著名“自由轮”的金属断裂行为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奠定了金属断裂力学的基础。

1 R6 p1 F% S/ m. Q0 d: | 2 f) U+ U+ X- Q4 E2 d3 e4 X+ s& u

  主要通过以下工艺提高钢的性能:限制C含量;提高洁净度,包括降低S、P含量;Al脱氧,微合金化,常化轧制和后来的控制轧制。上述工艺细化了钢的组织,提高了钢的强度和韧性。

* |$ q# E( X* n, _9 P2 \* M* D* d! n- t \3 v. l' r5 b

  1960年以后,修订的标准中介绍了一些新的钢号:法国的DIN17102标准、英国的BS4360标准、法国的NFA35-504标准。这些国家标准成为后来欧洲统一标准———细晶粒钢EN10113的基础。已有研究工作制订了钢抗脆性断裂的判定原则。这些工作将通常的缺口冲击试验结果和KIc值用于断裂机制。

" E( F# f5 W5 }+ E: G. H& R( ]5 H6 E # f8 B* J" ~0 d/ S

  在下列条件下,需要材料具有更高的韧性:疲劳载荷下的工程结构;低的服役温度;高屈服强度;厚断面钢材。新的欧洲建筑设计规范包括了最小冲击功为27J时的温度,并依此选择相应钢号等内容。

) p) i2 Q7 H, i/ o9 t: ~3 J) u; O# u; e( T% W0 i6 c1 r

  北极地区的海洋工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结构钢的发展,该地区需要在严酷的低温条件下装配工程结构。由于海洋结构承载能力有限,且随着深海石油和油气田的开发,对海洋结构而言,减轻重量成为当务之急,高强钢成为焦点。对这些苛刻环境下使用的钢材,制订了专用标准,如EN10225或API2MT2。

/ `% V" B( i& c) B, l8 H7 H+ c' A4 j* ^2 ~2 G2 z% p. {& P8 p

  表1概括了现代结构钢钢种的特点。

* Z4 w$ A* O2 p9 q q+ u2 Q! C: ]6 l; g

  1.生产工艺

* d6 j" v4 M7 ]9 b" R# l - H5 @1 p0 I% y# H9 `' F" D

  长条材既可用氧气转炉冶炼,也可用电弧炉冶炼,并更多地采用连铸工艺生产。连铸成小方坯、大钢坯和扁锭,作为半成品,最近也连铸成工字钢形状。根据1964年的试验,1968年开始了工字钢的近终形铸造。该技术后来被日本的川崎、日本钢铁和日本钢管、美国的纽科Yam?ato、Chaparrol和西北钢铁公司、欧洲的ProfilARBED等公司采用。

5 o$ N( [+ C0 Q" b5 B; \ ( h* \' e5 Q3 i8 e* U

  欧洲PrefilARBED集团公司热轧产品的不同类型的半成品。工字梁的最大宽度达1118mm,或者最大厚度达到125mm。热轧工字钢占结构钢的比例很大。因此下面的讨论虽集中于工字钢,但其主要原理同样适用于等效厚度的其它钢材。

& h" b1 x8 Q% b4 p+ B& I, D0 T @" l' l( K* ^3 o R2 q: X0 N8 X g

  ProfilARBED公司生产大工字钢的钢水由电弧炉冶炼,连铸成工字钢。连铸后,初轧前,工字钢在步进炉中重新加热,由两台可逆万能轧机轧制并由万能轧机终轧。轧机孔型不同,轧制产品的断面不同。

1 T- P& e& u% S 1 D' Y* F G3 ^* Z: c

  1.1大工字钢的传统轧制工艺

* o/ ^8 o$ t& w( G/ c+ l0 S 3 W) c2 Q. Y6 S ?4 J. a: X! b

  半成品被加热到1250℃左右,经15~20道次轧制。而对铸锭,需加热到1300℃,可能需经40道次轧制,工字钢的道次压下率为4%~20%,终轧温度高于1000℃,工字梁上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根部和腰部连接处温度最高,腰部的中间温度最低,温度的差异与工字钢的尺寸有关,最大温差可达100℃。按该工艺轧制,按ASTM标准进行评级,厚度为40mm的工字钢晶粒度为7级。

% D" ^1 S# B+ `0 c/ A: y7 [# x7 o$ t6 @' b3 _* g

  为细化钢的组织,可采用Ti-Nb微合金化,使再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相当细小(达50μm,而不是200~300μm),再结晶组织也相当细小。实验室模拟结果显示,每道次压下率达15%即可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力学性能达到50Ksi(抗拉强度≥50Ksi,相当于S355)。表2是50Ksi工字钢的化学成分。

8 l7 N3 s9 g1 `5 a, p! B& V0 I 4 s! z8 I$ {, G# W. h, r3 s

  该成分设计已成功用于工业生产。热轧过程中温度高,意味着钢中的Nb仍保持固溶状态,即使在终轧温度时,也没有Nb的碳化物析出。Nb在钢中以固溶状态存在时,通过延迟相变,细化铁素体晶粒,获得一定数量的贝氏体,从而提高钢的强度。该钢的典型组织是约80%的铁素体,其余为贝氏体和珠光体。在相同轧制工艺条件下,按ASTM标准判断,C-Mn钢的晶粒度为7级,而含Nb钢的晶粒度为9级。相变过程中或相变之后,若在铁素体中形成NbC析出物,则钢的强度可进一步提高。通过传统轧制工艺只能有限地细化晶粒,对于强度高于50Ksi或厚度大于20mm的钢,为满足韧性要求,必须采用控制轧制工艺。

3 V1 t2 d' @- Z F8 l; J; E8 n8 J+ i( [* U( R8 g4 H' [

  1.2正火热处理

( i% ]) D/ Q$ {2 @: t 1 K& N0 k+ J' }7 H3 ~4 F Z7 J

  正火是在Ac3相变点以上(通常Ac3+50℃)。S355钢热轧态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进行正火处理的目的是细化组织,使组织均匀,提高钢的韧性。

9 Z' H: Y' p; O( b 8 g+ }1 @% Y# i! t) P4 Y4 E

  组织细化的程度与原始组织有关。对于不能进行控制轧制的钢,尤其是厚截面钢材,通过正火可达到很好的细化晶粒效果。对于薄截面钢材,正火可能达不到细化的目的,这种情况下,该轧制过程可认为是控制轧制工艺,通常称之为“常化轧制”,热轧态的组织和性能与正火后的组织和性能相似。

! L: o6 b1 N" C. L, q, k" g+ e$ d# ?4 C9 a) }8 g# v, f8 w/ F

  通常用Nb提高正火钢的抗拉强度,Nb能够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扩大γ相区。在含Si钢中,这种效果尤为明显。正火温度在900℃和1050℃之间,Nb含量为0.02%~0.04%,就足以使晶粒度达到10级。与此相反,含Si钢中不含Nb时,正火温度为1000℃时,晶粒度为7级。

) ^; S; m' p7 \8 G* |# ~+ @* q/ |. I9 |, J9 C

  Nb的碳氮化合物和Al的氮化物一样,在1050℃仍能够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这种作用尤为重要,即使在炉温不均匀的热处理炉中,也能获得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 ? T0 Z6 h# z4 S. y # J# g* D; k1 [0 s" d

  厚度不同,热轧态工字钢的晶粒度为7~9级。正火后910℃×30′的晶粒度达到了11级。vT27>40℃。正火后vT27<-45℃,正火后,强度均略有下降。

: c1 M2 O* g6 y# W / J9 @- D! H- @! N7 G, X2 x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制订了S355钢的合金设计原理。

. K5 _" P# _/ h7 y) J5 S7 F . X! L% Y% K) R1 l" ]; y$ \

  为满足焊接性能的要求,必须具有较低的碳当量。与控轧钢相比,S460钢具有较高的碳当量,从而限制了其产量。还必须指出,尤其对薄截面钢材,热处理易导致变形。变形后必须用矫直机矫直。

" B& M# H" W. ^3 J, D n, W% `7 g- e 9 L( v J* J- i6 ]+ s" m, T

  1.3控轧工艺:控制轧制

c0 |. Y+ q: k/ Z- @- u% ~% i - X/ f" U* D2 i/ y; B8 e

  在奥氏体的低温区进行控制轧制时,含Nb钢可以满足强度韧性的要求。轧制过程中,奥氏体首先在1050℃以上进行变形,使奥氏体晶粒细化。如果给定总压下率为70%,则每道次轧制后,通过静态再结晶可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然后待温至900℃以下进行终轧。含Nb钢中的再结晶非常缓慢,奥氏体晶粒变成饼状,从而有效地细化了晶粒。

- @# n. M# @' |3 H* R. b . S9 Q* A/ h! G, e8 v: k

  电弧炉冶炼的含Si钢,高的自由氮含量对性能的提高非常显著。上述钢中,全氮含量在100ppm以上。含Si的空冷钢中,自由氮含量与全氮含量关系是N自由=0.43N全。含Si钢的韧性与自由氮含量有关。自由氮含量在32~33ppm以下时,vT40J约为-10℃。自由氮含量一旦超过35ppm,vT40J迅速达到>+30℃。

; ~! V3 b% F% ~' m1 N . h5 Y4 R: f* q' W- P" j$ q5 k

  提高韧性方法有两个:一是将终轧温度从960℃降低到870℃,使铁素体晶粒度从7级提高到9级,该工艺显著提高了钢的韧性;二是采用控制轧制,形成氮化物,降低钢中自由氮。二者综合作用,钢的韧性最好。

' z$ w: R e6 p' E F: a ' ]# J3 w/ v. p( x

  常用Al来降低钢中自由氮含量,也可采用Ti、Nb、V等元素。相比于Al和Ti,V和Nb具有优点,它们不会导致连铸过程中出现水口堵塞或产生缺陷等连铸问题。对自由氮含量的测定可用于确定氮化物形成元素固定氮的效果。由此确定了Al当量的计算公式Aleq=Al+2Ti+Nb+V(%)。根据工字钢的力学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金元素,vT40与屈服强度的函数关系。采用Al、Ti、Al+Ti、Ti+V进行微合金化,屈服强度约为320MPa时,vT40在-60~-70℃之间,强度与用于比较的C-Mn钢相似,C-Mn钢中没有沉淀硬化。Nb微合金钢的屈服强度为375MPa时,vT40=-55℃,Nb产生了显著的沉淀硬化效应,并细化了组织。Ti+Nb复合加入时,由于TiN与Nb的相互作用,使沉淀硬化效应有所减轻。

' |0 A+ X% o9 @) I' F7 A" b( H$ H9 F x6 l$ p6 A" O1 }' w

  同样地,含V钢中加Ti也降低V的硬化效应,因为Ti固定了氮,降低了V的氮化物的硬化效应。

, {* i& u1 J/ N3 [ Y8 X ; o5 G/ ]7 H. ?* e' Z$ @( C' O

  虽然控制轧制能达到强度和韧性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降低终轧温度增加了轧机的负载,很多轧机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这部分增加的载荷。与C-Mn钢相比,由于Nb的存在阻止了再结晶,在此温度区间使轧机增加了负载。由于控轧过程中有个待温过程,因而增加了轧制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 H, m% r' Y' I0 q, C$ N- N2 L; P2 S, V, K# q) p* B; o

  要达到一定厚度的S355工字钢所对应的强度时所需的化学成分、碳当量和Nb含量。为达到所需强度,可采用不同的化学成分。

3 E$ ^) p% f/ R# k/ I) [4 t# F$ }4 \, C6 C0 L% M

  与合金设计原理相比,C含量提高了0.06%,Nb(V)含量降低。这两种成分的强度相同,然而对韧性的影响很大。C含量低,采用Nb微合金化时,长度方向的韧性提高了,但随着厚度增加,满足韧性要求更为困难。

) I) {$ a0 T; ~, g / ~9 `, e/ O4 t" v; r3 ~

  关于海洋焊接结构钢的EN10225标准中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韧性要求,该标准涉及到横向或厚度方向的韧性要求,对于较低碳含量的钢,横向冲击功要求有所提高,对厚度方向韧性而言,可通过降低S含量来达到。

2 u+ b, K# m2 n v9 d + I# H# R @% u% [: J

  控轧工艺也用于生产S460钢,当然,控轧工艺不能生产最大的厚度范围。

' T$ ~) e$ ]2 B+ u: b6 k # J i7 K( t3 m+ p

  对于较厚的钢材,轧制温度提高,轧后冷却速度降低,从而导致组织粗化。为达到强度要求,必须增加合金含量。由于焊接性能的要求和碳当量的限制,尚不能生产50mm厚度以上的S460钢材。

/ d6 A, h) _6 a5 { " B h6 a( V, g. ^0 G

  1.4控轧工艺:加速冷却

- Y) A7 z; v( ?) W * _# f* l$ f8 S

  为克服控制轧制的局限性,ProfilARBED公司联合冶金研究中心和英国钢铁公司开发了轧后加速冷却的工艺。

2 X! }2 _ {# w% m. l% | . [( `0 t x5 n

  在淬火+自回火工艺中,最后一道次轧制之后,整个工字钢表面喷水激冷。在心部被淬火之前,停止喷水,工字钢的外表层被从心部向表层传递的热量进行自回火。图5是该热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从终轧辊出来直接进入冷却架,此时温度约为850℃,整个工件的表面冷却后,开始自回火的温≥600℃。通常,淬火+回火工艺的先决条件是整个工字钢的断面上温度要均匀,这样,在轧制过程中,需对工字钢上温度最高的部位,即腿部和腰部的连接处进行选择性冷却。图6是该工艺的示意图。采用该技术可消除工字钢断面上的温度差异。

$ T# t, ]; {8 t6 C) S+ T9 f' ? , j+ M- ^. h7 r

  日本钢管公司的福山工厂开发出了与在线加速冷却OLAC(OnlineAcceleratedcooling)相似的工艺。OLAC于1980年起在钢板生产中就已开始了应用。对厚截面钢材,由于横断面形状复杂,该技术在这种材料的应用方面遇到技术困难。由于热变形难以克服而采用无变形的冷却,由于产品的尺寸和钢号非常分散,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而日本钢公司开发了大工字钢的加速冷却装置。

: W0 D* w9 W( Z4 v% P4 F- i' h' f5 }! c6 T: q% d

  采用不同轧制工艺所得到的热轧态组织如前所述,传统轧制所得到的晶粒度为7级,控制轧制时晶粒度约为9级,采用加速冷却时晶粒度可达11级。如此细小的组织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具有良好的韧性,按照EN10113专用标准,厚度达125mm时41J的转变温度在-50℃以下。

) H& P& J, ^/ L4 B# T( n6 p5 a 4 M/ H. L O# E2 w/ O. G$ m8 m* w+ k

  通过激冷细化组织时,Nb细化组织的作用未能发挥,在热轧钢材中,添加Nb未能提高韧性。然而,在高强钢中,通过添加Nb降低碳当量从而提高了焊接性,这对厚钢材尤为重要。

( D1 m. M! [! e6 b+ K 1 |* A" w- d# P4 J 4 F( ^" D. k/ y- V: |9 h, n1 A" A. {6 Q4 N: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20 08:07 , Processed in 0.1165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