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0|回复: 0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磨削性能实验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 引言

6 I& v" ]: W( O
高温合金是多组元复杂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在600~1100℃的氧化和燃气腐蚀条件下能长期工作,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宇航、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工业生产中通用的高温合金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三类,本文研究的为ВЖЛ1型(以下简写为此代号)镍基高温合金。 1 R n6 \& |# p/ r" a* h
由于高温合金通常作为关键器件在高温和复杂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添加各种元素和采用强化工艺,使得高温合金的切削(磨削)加工性能较差,主要体现在: $ P/ {8 K3 T, S* P C5 r4 G
    2 l- e9 c. E* ~
  1. 磨削高温合金时,砂轮磨粒有较严重的磨耗磨损和粘附堵塞,磨削比很低(普通砂轮的磨削比G=1~2); . Q) Z1 G$ `2 s8 a# z
  2. 由于镍基高温合金材料中含有高熔点合金元素,具有碳化物相及金属间化合物g"相和g'相,易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因而磨削力比一般钢料大得多; - Q X3 o' v& {: W3 p' Q
  3. 由于高温合金的热导率很低,因而磨削时传入工件的热量百分比较低,且热量集中在极薄的磨削表面层,使得磨削温度很高; $ G5 {* y: c! r* ~! T
  4. 在磨削力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磨削烧伤,表面质量不易保证。
8 p1 U5 k1 x* x T: J" @
ВЖЛ1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研制的一种新型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实际生产中的加工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大批量生产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研究其磨削加工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a9 b' b# W2 V3 Q: O$ Q

2 ВЖЛ1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 Y: z, }8 ^4 a7 y' v: q; B
ВЖЛ1的成份复杂,主要为镍(约≥60%)及Cr、W、Mo、Ti.、Al、C等几种元素,对一些微量组份(例如S、P、Mn、Si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常温下拉伸强度sb≥670MPa,布氏硬度为300~600。ВЖЛ1各组成成份的含量见表1。 . |8 A8 { {7 ], Q5 z% E/ F7 ?- G9 l3 r" B8 r/ w$ s0 W- T l: L! T% B8 _6 O8 Q: Q3 s$ q$ }$ F% y4 }; ]: }, }
表1 ВЖЛ1合金含量组成,%
元素 / ~, v$ w5 `- G+ tC 1 C$ c5 p# y% L% h: ]2 PCr ' V2 B: e$ Y" C2 X! b% n FW 9 V% ?2 t0 P2 B Mo 9 @8 I; l/ M, r, e, uTi , h* i$ M: i5 mAl 2 d8 _5 W% k4 |. J8 s Ni 3 d# R `: K$ E6 QFe $ F1 W v4 c* V5 pB 8 L t0 a7 W: J6 F, C9 ?Si : R( |) e9 K- R3 X S $ t" R0 G1 M$ \0 zP $ c$ ~2 w! A i0 | f
含量 9 b" I8 T4 I1 l5 y) e' H0.10-0.17 4 B r+ Q; t! L1 q8 n; b 15.0-17.0 # Q( }5 }7 w+ l) q0 g* l! O- ? 2.0-2.5 ' [5 c, z$ Z. P# L& x) f. a% w 3.5-5.0 % M/ ]- A8 m+ Y5 e" h 2.0-3.0 ( z2 w0 I x }4 L# s, ~ 2.0-2.8 ' ~# W0 O0 h0 j* v 7 o c! _9 t$ U+ j _- C≤3.5 1 V: @& t3 J) _& H2 c ≤0.13 1 b k- B' J7 i9 { ≤2.0 0 X( s, }7 I. r4 O≤0.02 ; `" y: V5 Y7 ~# n% o≤0.02
* k1 ~5 d i9 n& p

3 ВЖЛ1磨削性能的实验

( s3 B2 G$ k1 C% E
    0 G) |% l4 @; g4 h4 p
  1. 实验条件 * y: E* `2 R- C6 ?5 V
    试件:43.5×25×240mm铸件;实验磨削面尺寸:磨削长度l=43.5mm,磨削宽度b=10.0mm;加工设备:液压万能工具磨床MYA6025,内圆工具磨床MD215。 0 R- Q( b. J5 g0 d
    磨具材料:平磨125×32×15粒度100#CBN砂轮(浓度100%),125×32×15粒度180#CBN砂轮(浓度100%),125×32×15粒度80#白刚玉砂轮;内圆磨f10粒度120#CBN砂轮,f10粒度180#CBN砂轮(浓度100%)。 + [7 c: }+ ]4 @
    测试仪器采用Kistler压电三向动态测力仪9257B,Kistler电荷放大器5007,数据采样系统采用12位A/D接口卡,486微机,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
    - j/ x% I1 Z; r# g$ Y! g1 N8 Q a+ W
  2. 实验方案 : X( ^( t& s5 \( u( k; I. V
      - J* h; z. a7 ^2 B: \
    1. 磨削正交实验中,依据二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案(见表2)用180#CBN砂轮进行磨削。 4 i N4 D' C O# u2 i. b" b0 m ( C* b- C- p( }5 n" j8 E! D T/ s: o) x( T* C5 z5 o4 r+ ]6 b/ t2 R- u9 r, H7 W1 S2 y7 u h$ {% |1 D+ t% A; B- _+ B4 a9 H. [/ t, @" h: W( w- d, ?- W: q( `! w% N$ G3 b0 i( s3 h P0 l* @* Y2 D/ U7 r5 l2 {+ z0 e5 E7 R2 r5 M) l$ N! Y) p! w/ D* N: V* b0 K1 D& L' i5 T6 B9 X- C) W6 |' y* w* p1 M1 p- o/ W/ Q) z2 `; _! ?' N
      表2 磨削正交实验及结果
      实验号 : s+ F5 @4 j% k3 J7 v Fr
      mm
      # T0 T2 y' ?3 G* t* O
      Vs
      m/s
      % @* F7 h; q F& T2 d A
      Ft
      N
      ) F( n" A8 ~6 w: }1 N4 K) I: h3 F
      Fn
      N
      ' l6 c+ O* y7 x
      1 # \$ q7 l5 Z0 `* ] 0.01 5 l3 L7 v2 y" j* k; K17.52 $ r: H: E- P3 W17.45 $ k9 l3 J; {4 e/ j$ J2 \ 27.21 ( b5 x6 q, H* u$ l! o5 i0 M6 ^9 f
      2 " S" ]# i, g) H9 e! V 0.01 ; d$ e' b3 w' u" C; y) n" h$ Z2 X0 G 25.96 % o3 }! n) h4 G: O- N 12.60 % I u# u, J, G/ @# Z S23.22 ! P3 K8 P" t( a& ^% s; s( W5 |
      3 9 ?' o$ \9 ^0 ~* x3 B. ?% @5 f 0.01 1 [/ a7 I/ G. c: u* \" w3 E 32.45 1 `: e: E( p1 \: ~, A; d7.97 $ K! e0 V9 I; Y: K, B15.64 : |# u- B: a! o, u) C+ T
      4 , w* [; u3 I9 m1 x0.02 7 d0 N) g3 T. M( E/ D4 ? 17.52 ! R' O, E4 ~+ m2 X& m30.02 0 r, F1 c$ L% h- k u% f 45.56 $ o9 _* v- B7 Q2 s
      5 2 H, z0 v) `$ N# j0.02 3 ]- C' G9 X+ H: g S! b25.96 0 t' j2 p& E* e& _1 D$ U23.05 6 Y5 B3 B/ ], l% n 39.46 4 I# f5 q7 h M+ s
      6 # ^- ]$ R8 V' g5 F0.02 9 v% `* \& R3 c+ ]- g32.45 1 A. ~# v) l" y$ ]15.72 ' {2 R4 _4 I% B; N4 @" W25.74 ! I8 ^- F, ~) Q9 C$ H5 i0 p
      7 , V& j. N: g0 s# B' ^2 Y0.03 $ p4 t- ^: C# m* o M/ x 17.52 0 h* H2 e) p5 j: D4 p: _. h r42.69 : M4 E" G! y" V' r* L 62.30 " b9 \7 r- m8 P+ {0 O; x* O
      8 * \ i: z" S; G- Q. `- R! P% j6 F 0.03 0 G8 g4 c: y9 t& E0 L 25.96 9 _" b9 e4 l, |! j5 \% Z3 X 33.84 - c' q% N* a% w+ v! ] 55.45 5 n# B+ e+ g+ J. ]' T' y
      9 3 @7 n1 w7 r' l3 D! N 0.03 # i! F% b; I8 |( K 32.45 4 a0 S8 h: d5 m6 _, J25.92 ( @6 i8 y) l; ^( E+ U4 Z2 J 44.49
      0 P1 h2 Y; k2 a
    2. 磨削力随磨削过程变化实验方案,分别用新修整过的WA 80#、CBN 100#、CBN 180#砂轮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的磨削力。方式:逆磨,实验次数:80~100次,参数:Vs=25.8m/s,Fr=0.01mm,VW=0.67m/min。 y( F9 i0 i: V5 R( l+ O! h
    3. 修整方案,先进行修圆,采用金刚石笔修整法。白刚玉砂轮修整参数为:粗修Vs=25.8m/s,Fr=0.02mm,Fa=1mm/s,2次;精修Vs=25.8m/s,Fr=0.01mm,Fa=1mm/s,2次;光修Vs=25.8m/s,Fr=0mm,Fa=1mm/s,2次;CBN砂轮的修整方案为:精修Vs=25.96m/s,Fr=0.01mm,Fa=1mm/s,4次;光修Vs=25.96m/s,Fr=0mm,Fa=1mm/s,2次。 * x& O1 j2 ^6 U! A
    4. 内圆磨削工艺实验 : p5 k# [' _/ a# M; T [
      分别采用外径为f10的CBN120#和CBN180#的内圆磨砂轮对内孔径为f10的试件进行磨削工艺实验,磨削砂轮的转速为24000r/min,加切削液,测定粗糙度进行比对,然后检验加工质量,作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依据。
    ) z* I1 c* N& {
  3. 磨削力经验公式 3 y7 h' \2 {: P3 s
    通过采用正交实验和多元线性分析可以得到磨削力经验公式为 " e9 s6 P9 I8 Q5 {! ^- a. `
    Ft=104.32Fr0.924Vs-1.003
    Fn=104.00Fr0.823Vs-0.741
    : x2 b& J5 A5 ^% D1 n& d. q
    式中Ft、Fn的单位为N,Fr的单位为mm,Vs的单位为mm/s。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把平台的移动速度固定为VW≈0.67m/min。
    8 u; n7 _+ H1 w# `2 [* p! f5 L K1 _7 q Q) i1 @; C4 d3 y0 V# q) {8 b1 K5 x! k, B, \1 R5 E- e$ e& _& Y% t' Z2 G8 v" y0 n! l9 c- ]% Z' `5 B: x+ D: E8 x8 g- B E9 k# _ Z8 g, _( c1 g% M; W. R

    图1 进给量对磨削切向力的影响示意图
    8 ]8 ?+ s9 s+ A/ n9 B9 P

    图2 进给量对磨削径向力的影响示意图
    5 E" Q2 B7 I$ f! w9 L) e( t8 Y

    图3 白刚玉砂轮磨削时磨削力随磨削过程的变化
    9 `: m0 A/ B; x5 \4 Z" B- S% n

    图4 采用CBN100#磨料时磨削力随磨削过程的变化
    ! \3 k. y& J! f) F/ _

    图5 采用CBN180#磨料时磨削力随磨削过程的变化
    2 C% u q; ]) @; Q
    根据磨削力经验公式和进给量对磨削力的影响示意图(见图1、2)可以看出,用CBN 180#磨削ВЖЛ1的过程中,磨削力并不大,它随进给量Fr的增大而增大,随砂轮磨削速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进给量对磨削力影响十分显著。
    ! D1 o) J& o* j& x' e# z' c3 I& r
  4. 磨削力随磨削过程变化的结果分析 8 }+ I! K* u/ b, g2 J% I3 F9 p% V
      ' P% ?4 @- z% Q3 i6 E
    1. 白刚玉进行磨削加工时的磨削力变化过程 6 E: |3 x/ m" @5 `$ M5 k: @
      变化过程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分别伴随以Ft、Fn的曲线为Ft和Fn的趋势线。在用刚玉砂轮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磨削力一直增大,在全部磨削过程中伴随有较严重的粘附现象,相当于一个磨损钝化的砂轮在磨削时,有时会因部分磨粒的脱落而使磨削力在一段时期内下降,到最后阶段砂轮的表面基本都被磨削材料覆盖,造成粘附的金属与被磨零件表面接触,因此Fn方向的力急剧增加,而Ft方向的力由于变成了滑动摩擦,故而变化不大。 ' V& p q+ r# [1 O: x
      虽然用刚玉砂轮磨削时磨削力不断增加,但在80次以前磨削力并不大,说明刚玉砂轮材料在少量磨削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锋利的,效率较高,但在大量磨削情况则不易采用。
      & B% o" r# T3 v' J- I; s6 S( r
    2. CBN 100#磨削加工时磨削力的变化变化过程的曲线如图4所示,图中分别伴随以Ft、Fn的曲线为Ft和Fn的趋势线。由图可见,用刚修整过的砂轮磨削时,初期磨削力相对较小,随后磨削力迅速增至最大值,达到一定磨削力后再继续磨削,磨削力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达到一个较长的稳定阶段。工艺系统弹性变形使刀及刚修过的砂轮表面容易脱落,磨削力降低,实际磨削深度增大。由于砂轮表面磨粒数已基本稳定,磨粒迅速钝化,当磨削力不断增大到超过粘结剂及磨粒所能承受的程度时,磨粒开始脱落,使参与磨削的有效磨粒数减少,因而磨削力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降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达到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开始的次数约为20~30次。CBN砂轮的稳定状态较长,说明CBN砂轮的耐磨性较好,磨粒不易磨钝。 + g6 d- R4 D& W8 Y
    3. 磨削加工时磨削力的变化 1 C5 y0 z3 ]1 m" r
      如图5所示,变化过程的曲线中同样伴随线为Ft、Fn的趋势线。由图可见,用CBN180#砂轮磨削时的磨削过程变化与CBN100#磨削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CBN180#砂轮磨削力要小得多,这主要是磨削过程中磨粒更容易脱落,使得参与磨削的磨粒数减少,因此磨削力小。
    5 o0 q6 g Y" X2 O" o8 b! z1 Q ~
  5. 砂轮的磨削及磨损状况 $ n: M( f2 B% m9 T" ]3 U2 K6 `
      S& A& A, d! B8 Q4 K+ s
    1. 砂轮的表面状况 " B w: ^0 f5 k# A, `& q4 ~
      在磨削高温合金的过程中都伴随一定的粘附。刚玉磨料的粘附较为严重,原因是用刚玉磨削时,诸如Cr2O3、Al2O3等均属六方系统,有a-Al2O3结构,其点阵参数相近,会使Al、Cr、Ti等通过其表面氧化物与刚玉形成较强的粘附,只要用刚玉磨削高温合金,不管采取多大的磨削用量都会发生粘附;增大磨削深度ap会导致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增大,粘附会相应增加。用CBN磨料磨削时,只有轻微的粘附现象,由于CBN砂轮的自锐性比较好,故两种砂轮的磨削力可以保持长期稳定阶段,说明了CBN砂轮对ВЖЛ1材料有良好的磨削性能。
      8 G# z! p0 H2 e* \5 P! D z$ F
    2. 砂轮的磨损 # Y* k# e/ P. I& I I
      用几种磨料磨削ВЖЛ1的磨削比如表3所示。用白刚玉或单晶刚玉磨削高温合金的磨削比通常比较低,而CBN100#砂轮在相同条件下有较高的磨削比,说明其磨削性能好;CBN180#砂轮磨削比较低,说明其良好的自锐性使表面的粘附少,适于对ВЖЛ1的精加工。
      , m8 w t0 L2 r4 K$ ?3 V8 D A* L1 K+ [1 H( B9 o$ p# U9 Q* I- G ]4 N8 W. s1 u; w0 B3 |5 q4 L1 W3 S2 B5 T5 \: x; g, a" r$ U6 T; o# Y. h$ p( a h0 P, Y/ F' h
      表3 磨削比
      磨料 + H o* Q4 P- A% R( W1 H WA80# , q+ c. o! Z/ z8 ]CBN100# ]; S5 K! F" l) U9 uCBN180# # B( c/ w' o( }0 G8 M c! ?
      磨削比(G) / H9 F5 ~( f T$ j# G+ `, b) Q 1.174 ' A8 q# A6 {) o% f/ \7 B8.92 9 y* x2 `3 m9 H4 I1.11 4 _ c" v6 a. A- A
      注:磨削条件Vs=25.8m/s,Fr=0.01mm,VW=0.67m/min。
    ' i& g) l- m& e: l/ E# ?2 e
  6. 磨削表面加工质量 " [ A# H' ?( O5 S: f3 k
    磨削表面粗糙度与砂轮的单位面积磨粒数、磨粒分布及切削痕迹有关。在本次实验的粗糙度测试中,在相同条件下用三种磨料分别对高温合金ВЖЛ1和K24进行磨削,其磨削情况的对比见表4。对高温合金的有进给平磨磨削中,CBN砂轮的磨削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使用CBN180#的加工中,表面质量有所下降,说明在有进给加工中磨削效果较差,建议在生产中的最后精加工工序中采用精磨或无进给光磨,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5 j$ r. {3 g( g5 l2 c5 i2 D" f 8 g! y1 N* t* @4 ~8 D' ]4 I$ U) r, f9 E3 J/ e0 o% g2 Q) r0 Z0 V! p! R, N o. u; _5 f3 G7 ^% ]- H2 I, K, L t2 V
    表4 ВЖЛ1和K24的表面质量对比(Ra/µm) " O3 {8 p5 {* w) H4 k+ v
    高温合金 + ?, b8 W9 c- L" A/ j 磨料 : K: t5 _. R o! G8 Y1 G: l
    WA80# + ]' A& V3 w. _2 T/ D; a, i7 v5 u CBN100# ; A/ C/ l+ c/ E# {: L; o/ Q6 L CBN180# / i) h9 [9 b3 m+ L/ \: _- ]
    ВЖЛ1 4 A8 [7 |% ]& l 1.06 + H2 n# M/ z4 R% H" y W. G; S/ [1.0 + b* c8 i' Y& @% j1.93 + X( q; C- _8 U8 b5 u W
    K24 % G" Y$ C" {5 @/ ^. p4 [1.01 6 J8 Q" m/ \0 ?2 c/ m! O 0.886 & ^0 N$ j8 e, A1.43
    * C* {! ~$ d4 N9 v
  7. 内圆磨削工艺实验结果及分析 1 z* l# v9 y9 ^: f& J# `- {
    在ВЖЛ1内圆磨削时,为应用CBN砂轮提供实验依据和经验加工参数,特别用两种CBN砂轮对孔径为f的试件进行了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用CBN内圆磨砂轮加工ВЖЛ1高温合金表面质量良好,粗糙度有明显的改善(<0.7),建议采用的磨削速度为24000~30000r/min。
    * `$ j+ k) ^) D2 |* d5 \$ X
  8. 磨削加工中磨削液的选择 3 B; d' L+ d4 g" Q5 V* Q ) {* j5 `& S( _1 h9 s( [' G4 ~" E" z/ i! q3 G9 H+ B3 I: U5 B% Q) Y* [$ t) v, [6 m5 A5 S1 s3 J8 O9 a5 H7 @" W/ F- O# _. I3 ~) x V2 }/ V6 \5 A3 A1 ^" c0 c& X) k! b8 d- h8 a& Q/ ?( a+ M
    表5 内圆磨实验的表面质量
    实验号 # F D- U0 T! L8 y% r) Y/ B Ra (µm) + M1 ~# Q5 U% G
    a 7 \+ S) f9 F2 B$ y' J: `& f1 K 3.72 + B: x& U& u0 \: d
    b % l# F. ^. U9 l b2 X! A- { 1.35 5 _7 J o# c% u" \0 S
    c , H4 k+ ?8 }5 u, {; }. Y% s 0.70 % [6 X5 }9 S+ b
    d 3 r3 i- J- ?4 o, X) d# \ 0.168 : }% V8 n- O. |8 e, B/ x0 V
    注:a——未经加工的试件,b——用CBN120#粗加工的试件,c——在实验b基础之上用CBN180#加工的试件,d——在实验c基础之上进行研磨抛光的试件,磨削条件为:加磨削液,加工速度为24000r/min。
    9 ^' F6 [( Q) U& E7 t9 Y3 A
    由于高温合金的导热性能较差,磨削时传入工件热量的百分比较低,磨削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集中在极薄的磨削表面层,因而磨削温度很高,易使表面烧伤,产生烧伤裂纹,当表面金属收缩时,受内部金属的牵制,使磨后工件表面呈有害的拉应力,磨削精度降低,因此磨削时应注意在切削液充足的条件下进行,以便带走较多的切削热及冲洗试件和砂轮表面,从而获得较好的磨削质量。一般采用油基磨削液喷注冷却,以减少砂轮阻塞。
    8 U. ^, N% y6 P
  9. 磨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8 m3 Z3 T! e: ]3 X) F& `
    在高温合金ВЖЛ1的磨削加工中,一般采用较小的磨削余量、适中的工件速度和中等偏上的砂轮速度。磨削所留的余量应该比磨削碳钢时小一些,以减小磨削工作量,粗磨时一般留0.15~0.3mm,精磨时留0.03~0.05mm。实验表明,砂轮的线速度在25~30m/s左右时加工效果较好,也可采用高速磨削(40~60m/s),这样金属切除率和磨削比将大大提高,但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措施。工件速度对磨削烧伤影响较大,磨削高温合金时应适当提高工件速度,但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自激震荡。
) H% i% ]$ U4 S& }) ^5 @3 F9 p* y

4 结语

* b# w) |1 R* n) T% R
通过对镍基高温合金ВЖЛ1的磨削特性进行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磨料下磨削力、磨削表面状况和磨削比等基本特性随磨削过程变化的情况,得出了精磨时磨削力随磨削参量变化的经验公式,为生产实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9 d4 u! E* s# Q' E) x) z3 j/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5-18 02:55 , Processed in 0.1401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