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6|回复: 0

不锈钢薄板拉深存在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不锈钢产品以其精美的外表、优良的抗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及高低温强度而颇得人们的青睐,愈来愈广泛地用于装饰、轻工、民用五金、厨房设备及用具等行业。由于这类产品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在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要保证高光亮度的产品表面不划伤和擦伤难度确实很大,特别是由于不锈钢薄板拉深特性所带来的模具选材、热处理、加工及工艺润滑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金、产量、成本及模具寿命。  
     1 不锈钢薄板拉深特点及粘结瘤  
     由于不锈钢的屈服点高,硬度高,冷作硬化效应显著,不锈钢薄板进行拉深时其特点如下:  
    1) 因导热性比普通低碳钢差,导致所需变形力大;  
    2) 不锈钢薄板拉深时,塑性变形剧烈硬化,薄板拉深时容易起皱,满要较大的压边力;  
    3) 板料在拉深凹模圆角处的弯曲和反向弯曲所引起的回弹,通常会在产品侧壁形成凹陷变形使得尺寸精度和形状要求较高的产品需要增加整形工序来达到。  
    4) 不锈钢薄板拉深过程中容易出现粘结瘤现象。  
    从微观角度看,板料与模具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粗键面,由于拉深过程中压边力较大,载荷由局部凸起部位承受单位压力很大;又因板料与模具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及板料的塑性变形产生热能,使得润滑膜粘度下降,强度降低;板料上凸起部位在高压、瞬时高温、受运动剪切作用下,润滑膜破裂,板料与模具直接接触,板料凸起部位被模具凸起部位刮下成为碎片堆人模具凸起部位前方,如温度足够高,使得碎片软化、熔化、枯焊在模具上,形成粘结瘤。粘结瘤一且形成就很难脱落,且越粘越大,从而导致不锈钢板料拉深产品表面留下严重划痕。另外,拉深速度、板料变形童大小等也对粘结瘤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避免拉深模粘结瘤的形成,提高拉深件的表面质量是不锈钢薄板拉深中的技术难题所在。  
    2 解决措施  
    不锈钢薄板拉深成形过程中出现粘结瘤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现场,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麻烦,然而由于粘结瘤形成涉及到摩擦学等问题,影响因素较多。目前,我们只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措施来防止粘结瘤的形成及减少。  
    2.1 模具工作部分材料选择及热处理  
    针对粘结瘤问题,选择模具材料应根据不锈钢板料与模具材料的亲合关系注意两点:选择一是抗粘合性强,二是耐磨减摩的模具材料。一般来讲,金属晶格类型、晶格间距、电子密度、电化学性能相通的金属,其相互吸引、溶解能力强,易粘附在一起,结果摩擦系数变大。Cr、Ni与Fe的互溶性大,因此用钢模拉深时,更易发生粘结瘤现象。实践证明:选用铸铝青铜、硬铝青铜防粘效果较好;采用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制造凹模比用Cr12Mov软氮化制造凹模寿命提高数倍,且不粘模;如果采用代号3054合金铸铁,只需在模具表面进行火焰淬火,模具表面不会出现粘结瘤。另外在模具易损部位可采用硬质合金镶块,它具有优良的抗压性能、超群的耐磨性和持久的表面粗糙度及尺寸情度控制。但由于价格问题,生产中用得较少。  
    受工厂选材限制,如果一般高碳、高铬工具钢用作不锈钢薄板拉深模,热处理硬度应达到60HRC以上,表面可进行软氮化处理。如为提高模具耐磨性而再提高硬度对于不锈钢拉深中的粘结现象并不会带来改善。关键是应该在热处理中尽可能去除残余奥氏体,如Cr12一类高硬度材料采用普通的悴火工艺,即使达到HRC62-64的极限硬度范围,组织中仍残存相当数量的奥氏体。奥氏体既是模具中的软点,与马氏体相比又与润滑剂中活性剂的亲和力较弱,不易建立起润滑油膜。因此这类材料的热处理在悴火冷却后可采用低温处理的办法,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改善基体的抗粘合性。此外,还应对不锈钢拉深模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粘合性。对于合金铸铁或有色合金材料制作的模具采取渗氮等表面强化工艺,使用效果较好。 9 U2 C6 E, |& ^2 s5 }6 F!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2 22:04 , Processed in 0.1032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