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5|回复: 0

氯气中毒的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9 12: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氯气中毒的防治方法 ! N* r! l3 w& m* s* E# e氯气(chlorine) 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遇水首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又可再分解为氯化氢和新生态氧,因此是强氧化剂和漂白剂。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9 {' K. T1 O5 d2 f1 g4 ~( ]9 G) \" ^) f8 h1 h9 j1 z/ ]0 V* I 工业上用于氯碱工业,制造杀虫剂、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还可制造盐酸、光气、氯化苯、氯乙醇、氯乙烯、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各种氯化物。在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也都要应用。本品导致的吸入中毒多以事故性居多。 : s! q; d4 `- n6 |1 k" v) N5 N8 m9 c1 t/ M* W 氯气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作用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其损害作用主要由氯化氢和次氯酸所致,尤其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气-液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重者形成肺水肿。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特别是心脏传导系统。$ H/ W) z0 o. z' {9 V9 m+ a/ Y * E- T% {7 M0 ~( N$ E+ `5 N [诊断要点] " n- A, u9 w- r" v& c! b5 a- R+ X* O6 a% ?- r 1、吸入后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反应,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等,继之咳嗽加剧出现胸闷、气急、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或哮喘样发作等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 t' i5 P- a; F6 ]. G* s6 c& u' I- j 吸入者可在1小时内出现肺水肿,少数12小时内。严重者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M8 R& o& y, S/ C . M* r' C" x# [5 @/ m 2、吸入极高浓度时,可致喉头痉挛窒息死亡或陷入昏迷;出现脑水肿或中毒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电击式死亡。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导致窒息。国内曾有因黏膜脱落导致呼吸停止达6次的病例报道。- l/ i/ d5 q n2 {6 |# @3 L6 d ' D" w& O7 B" @% w8 G 3、部分可呈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表现为哮喘,两肺可闻弥漫性哮鸣音,并再次接触氯气或其它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哮喘。' B8 \( E E' s 3 t1 O6 k$ U# d7 _ 4、少数重症者可发生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气胸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 C/ `7 X2 \" ^+ H! K/ t# a# f* H' j5 p2 d' _% L- l [处理原则] v8 @6 E% g0 K( H. x" G 5 C/ E: N# {9 v3 z: x 1、立即脱离接触,保持安静及保暖。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严密观察12小时。并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S L8 G' i" C M & o( T8 q: O' [1 n) L 2、早期合理氧疗 在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不宜超过0.49kPa(5cmH2O)。也可用高频喷射通气疗法(通气频率为80~100次/min,驱动压在40~58kPa)。此外可考虑肺外给氧,如应用光量子血疗法。 ( D8 W8 N$ H& V. F( B4 q / o: S1 d9 D5 N, k# P. k; p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 早期、足量短程应用,如地塞米松20~80mg/天。 4 Q' _1 D( K( Y8 D( Z' ?) O0 P2 B! X' y 4、维持呼吸道畅通 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如喘定、氨茶碱等,药物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慎用气管插管。0 B N$ C" J9 i5 I! J ) S! f) s8 X+ d8 S6 [( u 5、去泡沫剂 肺水肿时可用二甲基硅油气雾剂,每次0.5~1瓶,咳泡沫痰者1~3瓶,间断使用至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U3 z! Y1 v5 q/ O* f$ o C# c ! t: |# O$ o1 I( d7 C8 j) K3 H 6、控制液体入量 病程早期就应控制进液量,适当应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但中、重度中毒者应注意防治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可联合使用654-2,以改善微循环。9 |% W! F2 A6 @( g6 `9 I 6 Z8 B) m. Z% y! k$ y/ g 7、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防治并发症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13 22:56 , Processed in 0.1462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