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1|回复: 0

筒形件拉深工艺CAD系统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2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 引言
  板料冲压是机械设计中先进的加工方法之一,在很多机器中,冲压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冲压工艺已成为汽车、拖拉机、仪器、仪表、电子及国防工业等部门的主要工艺之一。在传统的工艺中,存在以下缺点:
  (1)查阅数据、表格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大量的重复劳动;
  (2)对人的设计经验有极大的依赖性;
  (3)即使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在手工设计中,也不可能进行大量方案的详细计算、分析和比较。因此设计结果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利用CA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国内CAD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低,尚未在生产中广泛推广。由于拉深件的形状千变万化。开发一种各类拉深件都通用的CAD系统是非常困难和费时的。因此,本文选择极为常见的筒形拉深件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简称SA—SD—SP方法,进行研究与开发。 / U' @: a" r3 Y3 E$ b" @4 v& A

! D% T0 n7 a) ?- I

2 拉深件CAD系统的结构化分析
  SA方法是在软件开发分析阶段所采用的控制数据流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是以现实模式为基础,建立界面清晰的物理模型。界面内的内容应明确,以便在随之进行的结构化设计中方便地建立逻辑模型。SA方法所采用的是“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直到每个加工都有非常明确的含义为止。
  根据SA方法,可建立拉深件CAD系统的数据流图。该数据流图共分三层 ,有60余个加工条目。图1~图3为第0层及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分数据流图。
    第0层又称最高层。最高层建立后再进一步分解其含义不具体的部分,如图1中的“工艺设计”可分解为图2所示的数据流图,图2中“确定拉深次数”又可分解为图3所示的数据滚图。建立第一层及以下各层数据流图时,应注意两个原则:
  (1)初始输入的数据流和最终输出的数据流应与上一层一致;
  (2)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流要十分明确。
  随着数据流图的建立,应编制数据流词典,对网络中各数据流的定义、加工的内容以及各个文件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 _ y$ d" [3 F' z! J

 

" l. c. z* E' @& ~. w% y% k

3 拉深件CAD系统的结构化设计
  SD方法是在SA的基础上实现的。具体步骤是:
  (1)找出主加工、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
  (2)设计模块结构的最高层和第一层;
  (3)设计中、下层模块。
  下面以拉深件CAD系统为例,说明模块结构图的建立。
  在拉深CAD系统中,“工艺设计”为主加工,根据系统提出的“筒形拉深件CAD系统”这一主模块,将其画在与主加工“工艺设计”相对应的位置上。模块是最高层(第0层),它第一次分解出的子模块定义为第一层,第一层子模块再分解若干子模块。这样分解下去直至每个子模块的功能都十分明确为止。各子模块之间传递的数据流应与物理模型(即数据流图)中传递的数据流一致。

& E* Z) {& P8 ?/ h# L& B

1 g5 o, o7 _9 B1 V

  图4为拉深件CAD系统模块结构图的0~2层。在模块结构图中,上层模块对下层模块有调用作用,下层模块从上层模块接收输入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上层模块。同一层模块之间自左向右依次执行。如图4中的“工艺计算”模块可以调用“计算毛坯直径”模块,同时将“毛坯计算参数”传递给“计算毛坯直径”模块,经“计算毛坯直径”模块处理后,再将“拉深设计参数”送回到“工艺计算”模块。然后“工艺计算”模块再调用“确定拉深次数”模块,依次进行下去。
4 词典与说明
  经结构化分析建立数据流图以后,要形成数据流词典、加工说明和文件说明;经结构化设计建立模块结构图以后,要形成模块功能说明,共设计者使用。
  同日常所用的词典一样,SA—SD—SP方法所用的词典是一种工具。借助它可查出某个名称的具体含义。词典中可有三种类型的条目:数据流;文件;加工。
  下面以筒形拉深件为例,说明词典中应包括的内容。
   (1)数据流条目
  数据流条目给出某个数据的定义,它通常是列出该数据流的各组成数据项。如图1中的“零件图信息”为:
  零件图信息=直径+高度+圆角半径+材料厚度+材料牌号
  (2)文件条目
  文件条目给出某个文件的定义。同数据流一样,文件的定义也是列出其数据项。当文件是出自某手册资料中的图表时,可直接写出其出处。如图2中的“文件01”的条目是:

3 ~, T! L; U0 M. z. Y

; g( [" G+ U+ Y. s

. e( m# P* v. m( _# J* V3 @; z b3 z# ~. \( n' y) A" v8 t1 W! o. p. P4 w7 V
0 B0 J+ e7 q( y5 g

文件号:01
文件名:无凸缘零件修边余量
出处:《冲压设计资料》,王孝培主编,P156,表4-4

" d8 P4 a, c6 V# W( Q, {# b

  (3)加工说明
  加工说明的任务是精确地描述一个加工要“做什么”,它包括加工的开始条件、激发条件、加工逻辑、优先等级、执行频率、出错处理等内容,其中最基本的是加工逻辑。应特别指出的是,加工逻辑只是表达加工要“做什么”,而不是用程序语言来描述“怎样做”。加工说明的表达应该既精确又严格,能被非专业人员看懂和理解。图4中的“确定修边余量”这一加工的说明如下:

) n) Q% I$ u- ^0 r5 X' c

% U' K% ]0 u9 m

! j6 C( d/ L i2 v5 ]: M/ G. n# o8 f; E& d7 b) x8 m+ @% ]9 k; I6 I. M
- L% K& P+ g0 E! o) A

加工名:确定修边余量
加工编号:
2.1
开始条件:零件
直径
d、高度h
激发条件:得到需要切边的命令
加工逻辑:1计算工作相对
高度
h/d
2.从文件01中查出修边余量δ
3.将δ值加于原工件高度,成为工件高度计算尺寸

) ~$ C9 \, s& q3 x9 k: i' ]- g) ?4 Q

5 拉深件CAD系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SP方法的任务是,在逻辑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模块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一段可独
立调用的子程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结果是:模块流程图;语法正确的源程序;源程序说明书。一般说来,经过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之后,编写程度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每一模块的功能和执行过程已经十分具体化了。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使用了结构化流程图(又称N—S图),这是一种容易看懂的流程图,它是实现结构化编程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流程图不同于普通的流程图,它没有指向线和箭头,所以看流程图时不需沿着流程线方向上下左右来回跟踪寻找。看结构流程图就如同看一页书一样,由上而下看下来即可,这种方法能够使程序设计者思路清楚,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深入进行工作,用较短的时间设计出正确的程序,并容易验证程序的正确性,便于维护。图5是对应于图3中2.3.1的结构化流程图,根据它就可以写出相应的程序。

7 s9 T4 B; _ l+ U

3 U7 z' r; I+ g1 }' ?+ X: N

7 {! y$ g& V, j1 p9 C6 ~6 g; x$ H" g( y! J; \, D6 J: l: {4 R6 b' ^0 C" p, b5 M/ j* R/ q2 ]$ _9 h5 n# z$ r4 j, O3 U% i: C: z3 U% N* Z2 m. P, ]( g/ p! p5 {# O {' l# i7 y. D. u. H1 S- T( m- M2 ^9 N! J% Q0 g) b% b$ k) X" h9 d9 u! g* r b R/ d$ o0 q% p. V2 x! Q4 _! G. G) | r" c5 L/ P# P0 [: m+ D; d0 I/ s5 _/ a9 i( C3 Q8 ]7 a) @ t5 J' ?+ P9 g( v T; H9 `0 y$ e1 i w; S, x6 q9 P q: X! Y! s# T4 d8 L/ K' @ X$ D/ F5 ]% _' n+ p' a9 P* j: B: T: b+ {$ L6 G: o8 w' m1 x# M* Q% @* A7 J* G0 f& Q# c% a# f! Y5 `1 X5 e% r" c* L$ E; O( A) e3 V3 P0 }4 X" D }1 R. \9 S2 u) @0 v# H6 c& V" U3 v7 k7 {# Q7 t X% U1 p0 k7 _9 w& _# h5 ?$ P$ j0 I8 T f$ g s Z4 t2 G* Y! ?- L4 U) @1 j6 n5 z5 | D8 ~7 }# a( Z7 `0 Z8 {' j/ I/ ^4 Z! W9 _ a2 e, y+ _! U( N/ b3 s1 F# b7 x# a+ ^% M9 n) F# e5 V' |& w" f" u" c0 g; H. d/ V: e/ H0 i& V5 Z% c0 c9 h0 E( N) G% H6 E! ~) j" f/ o) x5 e5 i5 a# s& D! W* R$ e4 x' d- I$ ^( t3 O" z3 x* q$ h! ]1 T: W- u6 t3 ^/ x6 R) S/ f1 b: f1 c1 F( u* Y9 `( i h E6 `5 v5 {( Z5 ], s5 x. H( j5 l3 \ Y- ]1 Q5 ?& M! B+ Q) U$ w( J5 K: u3 s* `) V; K1 d8 u3 k6 ?9 o+ H% [7 c9 N0 p/ J. z2 e: i. n( @; y8 R% |+ ~8 N5 f7 L6 i: t, X/ i0 s+ k ^4 \+ R2 y; n) u+ V0 \$ `( d6 `1 @# d* x" l. h! _ i# b: z0 e8 F, [& a' S n0 Q- I( l7 ?2 y# C7 e/ o4 B& t" `6 ?5 {. D9 E; h8 `0 p p3 c7 A% M6 M4 z: o3 K. d( _( B$ }6 o. ~5 x1 ~. O2 c! ]2 {4 c- n0 v& g X) T8 i4 m5 D, v8 C6 a* f) H7 M$ T+ f8 j+ D2 z% w8 A4 D8 A$ N4 N2 a# N4 [' D5 v- V. v5 n2 c9 `0 |6 \
` F4 |8 y, \. ^# @1 f

置初值1%=0, BD=1,MC=1

/ ?, a- c4 |% [

K=T/D(0)X100

* D; ~+ u/ ]: R

打开文件03

8 U) ]& H j; }2 u" ^2 B

当MC>0.005时

$ R2 W* q+ Z7 n# t; k

I%+1=>1%

) E+ T3 Z0 G4 H

BD+1=>BD

. G- U5 L9 p* ~1 a+ H1 Y K! S

根据BD的值决定A%的值

5 w0 l! C& u6 X( Z ], i5 N

<= " X) b+ z. P- T# ~% r

1.1

. g, m9 X- H& d7 v+ I

1.1 ( \2 a" K/ @# x+ ?7 n+ `; E

1.3

0 k- X% ]/ W7 a$ Z( `

1.3 # u+ D9 ?7 u% {) t O3 n& _1 F' Q

~1.5

5 V i* L6 H% l1 ^5 E- f( A$ ]& v5 K. x

1.5 8 n3 g; o/ l* b7 A1 q& T' L

~1.8

s1 o: X! k) v p0 {6 m

1.8 ^2 o2 g& \7 O- ^

2.0

1 \' r# H0 |+ O6 A

2.0 & c; \8 `; k, Y5 b: i0 y, i6 X9 d2 A' L

2.2

+ O: M" ?( C" _" P( K' n3 m

2.2 + p l+ l" w' ]$ Q4 q

2.5

4 ^2 t4 y' q. s t

2.5 " K, r* Z Q% W

2.8

6 ?0 J% J- F9 e3 w, I

>2.8

. }2 ? e; F* v- j2 ~( s# c( u; C4 ]

 A%=1

/ m# b% z& p# B. _+ H3 x

A%=2

5 \3 ^+ X T9 x @- P7 L4 t

A%=3

! x. a; X" D! P% W

A%=4

( T+ g+ j' C% l% |7 V

A%=5

$ y% }% v2 n- k2 v3 p/ g: p! a1 |

A%=6

6 x, l' Z( Z7 |

A%=7

$ j- H% H* ~+ R) r( h+ X- a; S

A%=8

4 ~7 f; g& J0 d: W

A%=9

Q0 E6 P. ]# K8 y6 B( B0 {

根据K的值决定P%值

5 V4 s: B# E! h5 {$ Q. I" M
0 E- _1 N. A- C # Q5 T+ W. e3 @7 M6 y0 @9 y0 d: _8 \3 c/ X) y& R& ~' W& i0 f9 |) A% o* H4 d @* X8 g8 K6 K0 w. p3 f$ r. |( x0 z: i: g9 C, g$ o! E1 U2 @; W% k1 D3 y0 {8 P; U$ Y6 T% n* {# t$ X- j; z R% n$ A$ r# }; o3 Z" }8 G }7 k) I* I$ o- N6 h1 A8 f0 p: z% `) s/ V' T' B. `# a$ q8 b: L+ a, G$ [, A; c3 t/ o, j2 A5 c4 m0 a! P6 P( {
6 E7 c9 C& E7 s9 k! Z4 [" d

K<=0.2

( w8 \* z, c# K# k5 `

0.2

, |% x( r, w- U- y: M

0.5

1 f) n( X. h2 Y

1.0

' b& R. _1 T; D9 U8 X5 }) Y; Z; U

1.5

z9 v- K$ {+ a8 I0 O

P%=1

5 m6 m7 C5 V4 O( @

P%=2

; v+ r0 W& b: }* {. ^, G# Q& ~

P%=3

/ v6 h# {4 z$ s0 _+ Y2 o

P%=4

2 U, l$ x; l# X2 u& a, c( r

P%=5

6 Q- o+ K! @8 g" q

从文件03中读出拉深系数

6 M) j4 |5 b. ?* a( H2 Z3 p$ c( @9 R

求极限拉深系数MJ1(I%)

3 `( w, j2 F% h$ g

求极限拉深系数MS11(I%)

3 V! V# j5 x; N9 X9 D

MC=MS1(I%)-MJ1(I%)

, e) C0 w/ k' Z8 V

输出MJ(I%),MS1(I%),MC

. T) e9 y' j. Y, M

关闭文件

( z/ o# l; r& W3 }' e

THEN

4 Z# @) T" E" M( z8 D8 Z

I% 0 L( M4 V; _/ p1 Q) K

                           ELSE

4 w, {$ |7 y( k$ A( z

MS(0)=MS1(1)

/ ?' |1 X3 B; l: K# f

 

$ a/ h$ Q# b7 g+ r. r, I6 \# ^

MS(1)=MS1(I%-1)

8 X# u: O {* ]

输出首次拉深系数

1 v* K& R# o7 }$ \

        5拉深件CAD系统的结构化流程图(一部分)
6
 结论
  本文用SA-SD-SP方法指导拉深件CAD系统的开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应用于国家863计划项目喷浆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

1 k0 h5 Y! n: o7 F1 {& g7 V)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21 02:19 , Processed in 0.1136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