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回复: 0

提高机插水稻产量的技术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08: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提高水稻总产量有三条措施,一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二是单季稻改双季稻,三是提高水稻单产。提高水稻单产是提高水稻总产量的关键,也是提高种粮效益,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经过近几年来,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实践证明,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田、生产成本低、增产增收的特点。但是如果技术措施不到位,影响机插水稻产量。怎样来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呢?现根据自己从事机插秧技术推广实践总结,要采取以下措施,即做好“五个一”。育好一棵秧苗,整好一块田,用好一台机,插好一棵苗,管好一块田。它們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否則,影响机插水稻产量。

S3 R4 l1 w- K, y . F0 P' o& w) d& l) R, K$ g5 u

  一是育好一棵苗。育好秧苗是机插秧的关键技术,秧苗素质的优劣是机插秧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俗话说,秧好一半禾。因此育好秧苗是机插水稻增产的重要因素。

K+ `- Z8 D; e+ }3 V7 I' d ?* C+ }8 E0 J3 Y0 I; _

  第一,机插秧秧苗的素质。秧苗素质要求:早稻秧龄18-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每棵秧苗白根数12-15条,盘根良好,呈“毯状”,秧苗高度12-15厘米,秧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每平方厘米上成苗2-3棵。

: c N) K, `+ T 4 c) G- k* h! o( F; L

  第二,育秧技术措施。一要选好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因此要选择稳产高产,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二要选好秧田。要选择交通方便,灌水便利,田泥肥沃,背风朝阳的田块,按1:80或1:100的比例,选好秧田,按要求做好秧田。三要准备好育秧材料。即床要是确保合理的播种量。杂交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稻种2公斤,生育期在105天左右。每秧盘芽谷播种量在180~200克之间。要求播种均匀,播到秧盘的边角。六要精心管理。对秧苗要采用科学的施肥、灌水、保温防寒、防病虫害等技术措施,确保秧苗的素质。

) R" a1 t& M9 \7 r, c t , E+ W4 w: A$ @, x& J0 L. s* k

  二是整好一块田。整好一块田是水稻增产的基础。因此对机插秧大田要精耕细耙、肥足田平、上烂下实、田面干净,做到大田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 k2 _; m) W- D 9 B; J% I) Q* x8 m- k2 _3 z# h! F

  三是用好一台机。用好一台机就是用好插秧机。包括准备好、调整好、操作好插秧机。这是水稻增产的重要环节。一要准备好插秧机,要维护保养好,使之技术状况良好。二要调整好,要按要求调整好株距,株数和插深。一般要保持每亩有1.8万穴,每穴成苗3へ5株,基本苗9万株以上,插深在0.5~1厘米左右,做到不漂不倒。三要操作好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时快时慢或频繁停机,作业时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同时做到五不插,遇到大风大雨不插,寒潮低温不插,浮泥糊泥不插,大田不平整不插,插秧机没有调整好不插。

- j. G- a+ t! w , K2 c6 Z. {' u# f$ _( [

  四是插好一棵苗。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要插好每一棵秧苗。做到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大于85﹪,漂秧率小于3﹪。

& a2 }5 X2 y1 D2 I* q9 w 2 H4 O0 G) S- |* T

  五是管好一块田。解决了育秧和机插秧技术环节,并非大功告成。更重要的是加强机插秧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它是水稻增产的保证。

& Y' _6 h8 q. F( Q1 [. y" l 8 P! b: j# _* `4 P

  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是:薄水插秧、浅水活苗、巧施蘖肥、少吃多歹、适时晒田、看苗施肥、化学除草、灭虫防病。

. A$ u4 B) C( F0 ^, X4 s 6 {. Y1 e( f+ @- Q5 V4 V6 {" c0 ^ 3 t- V! [2 ~/ Z4 b! _0 a 3 c: m9 b" ?" E,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13 17:34 , Processed in 0.1356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