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7|回复: 0

[资料] 如何提高数控加工效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近年来,随着新型产品的不断出现和零件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数控加工以其强大的优势得到了迅速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争取市场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 M, B6 j- H$ A6 W
1 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的方法: C/ V6 ~2 V7 z. y3 j. \/ o$ h0 Y
数控加工技术虽然是一种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但它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及配套技术.要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应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完善和加强各种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和管理水平。# p+ P* {2 h- Z
1.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 M# v8 _) |+ x. V# w% k& S第一,数控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除数控机床外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的效率。. \4 f5 i* {' O/ R
第二,数控设备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一台新设备、一项新技术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又是更新的技术和设备。
- E3 a$ e$ ?: m4 f第三,在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人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维护人员和操作使用人员。0 q* c! d; G6 x
1.2 培养优秀的数控技术人才" I9 ]2 c: \1 Q
数控机床虽然智能化程度很高,但是人的作用却至关重要,没有技术好的编程人员,数控机床的效率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没有好的机床操作者就达不到最佳加工方式,产品的合格率就会降低,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和缩短机床的使用寿命。/ S* e  L3 S/ T& }$ [+ u' ^+ ?& Q
1.3 以管理和技术支持为后盾
4 C  U9 w9 Y* K8 g4 _管理者对数控机床往往存在误区:譬如,认为加工中心一类的数控机床为贵重机床,粗加工不能用,太精密的工件又不一定能加工,这样,就自然把加工对象压缩到很小的范围内,使数控机床任务不饱满;给数控机床安排不合适的工件加工或不控制工件的毛坯质量,导致经常出现质量事故;生产管理的计划性不强,安排数控加工时不给与足够的技术准备时间,指望用数控机床来“突击加工”,但由于数控机床准备工时较长,经常出现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因此,管理层对数控技术的应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v1 {! A$ e" I& y1 z4 r2 B% I+ q1.3.1 刀具的管理措施& c& j, b9 ~. U3 h
与进口刀具相比较,国产刀具质量较差,表现为几何尺寸的精度低,表面粗糙,寿命短,为了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对刀具进行预调,这样可以减少刀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调整时间,减少操作者刀具准备的时间,
( K2 e3 I( D% x# w7 Y第二,刀具刃磨。这里指重磨,数控机床所使用的刀具最好是数控刀具磨床所磨的刀具,当刀具用钝时,应及时刃磨后入库,保证出库的刀具能够正常使用。
2 ~5 h! L% V3 |4 ?第三,对刀具进行计算机管理。随着数控加工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刀具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对刀具的人工管理容易产生错误。所以,应该推行刀具的计算机管理,刀具的计算机管理应该包括出入库管理、借还管理、配刀管理、刀具尺寸的测量管理、刀具的寿命管理、刀具的报废管理、统计报表、刀具的查询、与切削参数数据库连接的接口以及刀具库的维护等内容。关于刀具的种类和库存量,应根据数控机床的数量,不断充实扩展。
3 i" Z2 e2 {2 l4 C: n7 `6 h7 l1.3.2.工装夹具的应用与管理  Z+ X+ J3 S" t, p
工装夹具的选择与工件的安装时间和测量时间有直接关系,也就是与加工的辅助时间有关系。; X( x3 Z) G0 N, W8 l
(1)推广和改进组合夹具及组合真空夹具的应用,缩短辅助时间。
/ F9 y0 ?: R9 M; r' e* L/ g(2)尽可能提高工件基准选择的统一性,减少工装定位的工作量和夹具的数量。3 c! f" p( c  C# n; a* {- W
(3)采用定力夹具,防止工件产生装夹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 w" a( M, U; F( T; ^0 s(4)积极推广工装夹具的计算机辅助管理。1 d2 O& S1 Q% L/ K. ~
1.3.3 产品的设计工艺' F5 d/ _# v1 b% n  {
(1)圆角、斜角的大小变化要尽量统一,从而简化编程和刀具选择。4 M+ E, d! Q: ^% O
(2)设计合理的工件结构,使其更适合于数控加工。1 M; |2 K( O! J' ~
(3)改进工艺,使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更加合理。
% @7 h" P; ?2 t6 s; {7 L1.3.4 毛坯工艺与管理: }# w  r! Q5 ]3 ?& ]# P
(1)提高定位基准精度,使加工余量均匀。
6 p5 Z! R8 r) J9 N(2)提高毛坯质量,如应力消除等,防止产生加工变形。
& L9 n8 m1 C" Y0 f0 N$ v* v1.3.5 合理安排工艺路线
. O2 `6 s2 _% Y: g$ \- d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零件变形;如果反复修正基准,可采用无应力装夹;对重要零件应采取粗加工后自然时效。
# ^0 d* h! n, Q' X* r) b4 i6 ]1.3.6 零件试切
# G/ ?) ^7 M: H要严格产品试切制度,认真作好试切记录;对于首件产品的试切加工,编程工艺人员应该亲自到达现场指导。
5 `$ n: e% m  u1 T6 u6 e$ S  z1.3.7 及时完善各种配套标准建设# G3 l& }" n. e' M
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要完善和制定相关标准,如工艺参数特别是高速铣削参数的标准的制定。
0 f- Z" {# h2 i( V1.3.8 数控加工的管理& ^2 q) Y6 ~+ Z* Y
数控加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工件种类繁多且大多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刀具的种类和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合理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 n* V( _) Z( b9 V6 o9 x第一,零件的编程。编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编程准备工作的安排、编程所需原始资料的获取(如CAPP、共夹量具、刀具标准等)和程序的管理(包括介质管理和信息管理)。& k( j  I) `! f  f
编程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刀具准备清单和进度情况、刀具的使用频率和磨损情况以及工夹量具库的管理。
* V1 T* _( Q( n/ L' t) s* p; g第二,机床的维护.机床的维护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预防性维护,以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2)故障性维修,消除故障,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3)对老的数控机床进行改造,以降低新设备投资费用,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M' d8 N( m8 [' y
为了搞好机床的维护工作,要注重搜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进口机床),准备必要的机床维修备件,定期对机床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待遇。
" v$ B# G0 k. }. Q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温度的控制。夏天高温,机床的故障率会相应提高,因此,厂房应该有降温措施,对于开放式厂房,粉尘浓度高,易造成数控设备的故障,所以,应该改善数控加工车间的环境条件。
9 t" T2 N, c# J4 h; p, ~8 ?第三,实现调度自动化。2 I6 G3 K; E1 U: m
2 以创新工艺方法为重点
& S' `# \3 D1 k/ g. A: j工艺技术人员是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保证,工艺技术人员必须了解每台数控机床的各项参数,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零件在什么机床上加工效率高,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应该怎样装夹才能加工的又快又不变形等。目前,一般公司现有的工艺方法还不能有效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应该多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在工艺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 X* w8 h9 b# J) C6 U" E9 f3 实现柔性制造8 u; J4 K" M: `; e% a$ V" [- C
柔性制造系统是指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具有高柔性且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制造系统。柔性是FMS的最大特点,即系统内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动化是指将手工操作减至最低,甚至最后完全取消。FMS克服了传统的刚性自动线只适用于大量生产的局限性,表现出了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制造自动化的适应能力.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制造低成本、制造周期短的要求日趋迫切,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械与控制技术的进步,柔性制造技术发展迅猛并且日臻成熟。
$ d1 @  h# E# O1 J* u5 i柔性制造系统(FMS)通常包括3台以上的CNC机床(或加工中心),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管理,FMS是使用柔性制造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由于装配自动化技术远远落后于加工自动化技术,产品的最后装配工序一直是现代化生产的一个瓶颈问题.研制开发适用于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高柔性装配自动化系统,特别是柔性装配单元(FAC)及相关设备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引起人们的重视[1]1-10。, z" R8 a' M8 y6 R  V) |
4 结论
* K. u6 h) n3 p要提高数控加工效率,要从观念转变、人才培训、工艺改进、柔性制造、设备维护和综合配套管理几个方面进行,经过实践摸索,证明以上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已经获得相关企业单位的认可,正在得到应用和推广。9 `, [: {2 l8 O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9-4 06:24 , Processed in 0.1284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