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9|回复: 1

[资料] 外圆表面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外圆加工方法和常用的外圆加工方案。
% F# a0 c) p# r一、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 z) h+ R/ i+ ^$ D: z" \2 h  根据毛坯的制造精度和工件最终加工要求,外圆车削一般可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4 Q: t* S2 D# k$ U. n
  粗车的目的是切去毛坯硬皮和大部分余量。加工后工件尺寸精度IT11~IT13 ,表面粗糙度Ra50~12.5 μ m 。+ z6 F3 R2 E; _* g7 m+ ~% U; q
  半精车的尺寸精度可达 IT8~IT10 ,表面粗糙度 Ra6.3~3.2 μ m 。半精车可作为中等精度表面的终加工,也可作为磨削或精加工的预加工。5 [' t; G7 z& R9 P" `
  精车后的尺寸精度可达 IT7~IT8 ,表面粗糙度 Ra1.6~0.8 μ m 。2 B/ ^6 t( P( g. {8 X
  精细车后的尺寸精度可达 IT6~IT7 ,表面粗糙度 Ra0.4~0.025 μ m 。精细车尤其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一般不宜采用磨削,所以常用精细车代替磨削。  N9 L/ U, k4 |1 V2 T
  二、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W3 U  F; n1 G, h: w1 m
  磨削是外圆表面精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既可加工淬硬后的表面,又可加工未经淬火的表面。
. P1 S% f& ^, {) V! h  根据磨削时工件定位方式的不同,外圆磨削可分为:中心磨削和无心磨削两大类。
7 [2 |! O+ _+ C* O0 ^7 W; r  (一)中心磨削1 a! _+ o* O  L: P3 d& B
  中心磨削即普通的外圆磨削,被磨削的工件由中心孔定位,在外圆磨床或万能外圆磨床上加工。磨削后工件尺寸精度可达 IT6~IT8 ,表面粗糙度 Ra0.8~0.1 μ m 。按进给方式不同分为纵向进给磨削法和横向进给磨削法。  V6 x5 G9 `& l& o. l; W5 b& a+ V) z
  1 .纵向进给磨削法(纵向磨法)
' S  @8 y; z( y! u" k9 i  如图 6-2 所示,砂轮高速旋转,工件装在前后顶尖上,工件旋转并和工作台一起纵向往复运动。5 f* M$ G# X- P9 v% B
2008-07-16-11-58-57267.gif
5 L) a- V' ]$ ?2 .横向进给磨削法(切入磨法)( w4 V5 t2 e. w
  如图 6-3 所示,此种磨削法没有纵向进给运动。当工件旋转时,砂轮以慢速作连续的横向进给运动。其生产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能进行成形磨削。但横向磨削力较大,磨削温度高,要求机床、工件有足够的刚度,故适合磨削短而粗,刚性好的工件;加工精度低于纵向磨法。
4 a: Y$ x. c0 F 2008-07-16-11-59-06476.gif
/ V1 J9 X" ]8 ^6 x' s  (二)无心磨削
4 f- o) W+ H$ ^4 x  无心磨削是一种高生产率的精加工方法,以被磨削的外圆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目前无心磨削的方式主要有:贯穿法和切入法。
4 |9 |3 H6 V$ q2 {7 `. X1 y. [  如图 6-4 所示为外圆贯穿磨法的原理。5 Q/ z, A6 h" f- ]* V. ]
  工件处于磨轮和导轮之间,下面用支承板支承。磨轮轴线水平放置,导轮轴线倾斜一个不大的 λ 角。这样导轮的圆周速
! X- Y0 j& T: r' ?* W# b度 υ 导 可以分解为带动工件旋转的 υ 工 和使工件轴向进给的分量 υ 纵 。2 {0 d- m5 O- C/ L& y  w* N
2008-07-16-11-59-51392.gif    2008-07-16-12-00-00319.gif
% I9 K9 v+ s- B+ ^3 J* V: [  如图 6-5 为切入磨削法磨削的原理。导轮 3 带动工件 2 旋转并压向磨轮 1 。加工时,工件和导轮及支承板一起向砂轮作横向进给。磨削结束后,导轮后退,取下工件。导轮的轴线与砂轮的轴线平行或相交成很小的角度( 0.5~1 o ),此角度大小能使工件与挡铁 4 (限制工件轴向位置)很好地贴住即可。
. a- A% w# o% P9 L+ Y  c4 s  无心磨削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 N/ j1 h: F' p# o$ o$ S  1 .由于导轮倾斜了一个 λ角度,为了保证切削平稳,导轮与工件必须保持线接触,为此导轮表面应修整成双曲线回转体形状。! M3 e" ?0 K9 X' \: s# ~$ \
  2 .导轮材料的摩擦系数应大于砂轮材料的磨擦系数;砂轮与导轮同向旋转,且砂轮的速度应大于导轮的速度;支承板的倾斜方向应有助于工件紧贴在导轮上。0 W& O" p' P3 q
  3 .为了保证工件的圆度要求,工件中心应高出砂轮和导轮中心连线。高出数值 H 与工件直径有关。当工件直径 d 工 =8 ~ 30mm 时, H ≈ d 工 /3 ;当 d 工 =30 ~ 70mm 时, H ≈ d 工 /4 。
% X& I: n' n4 b% [8 d9 s  4 、导轮倾斜一个 λ 角度。如图 6-4 ,当导轮以速度 v 导 旋转时,可分解为:
; |' M6 p. n3 H  C  v 工 =v 导 · cos λ ; v 纵 =v 导 · sin λ  h: _" V6 @! O! ]# ^
  粗磨时, λ 取 3 ° ~ 6 ° ;精磨时, λ 取 1 ° ~ 3 ° 。
6 w, r: ^/ M2 m  无心磨削时,工件尺寸精度可达 IT6-IT7 ,表面粗糙度 Ra0.8-0.2um.
+ A! h+ s  ^( K0 W  (三)外圆磨削的质量分析& @4 @( f, F0 e& [/ |! F' |
  在磨削过程中,由于有多种因素的影响,零件表面容易产生各种缺陷。常见的缺陷及解决措施分析如下:
! t& l/ i. b1 p" [3 k  1 .多角形 在零件表面沿母线方向存在一条条等距的直线痕迹,其深度小于 0.5 μ m ,如图6-6 所示。
9 o0 b% W8 ?0 K- h, D9 m  y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砂轮与工件沿径向产生周期性振动所致。如砂轮或电动机不平衡;轴承刚性差或间隙 太大 ;工件中心孔与顶尖接触不良;砂轮磨损不均匀等。消除振动的措施,如仔细地平衡砂轮和电动机;改善中心孔和顶尖的接触情况;及时修整砂轮;调整轴承间隙等。
* g# [$ H1 e1 F7 m# k0 G0 g 2008-07-16-12-00-14405.gif 3 a  H& B, J( g4 n
  2 .螺旋形 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呈现一条很深的螺旋痕迹,痕迹的间距等于工件每转的纵向进给量。如图 6-7 所示。0 C# t$ i; s' I1 K7 W
  产生原因主要是砂轮微刃的等高性破坏或砂轮与工件局部接触。如砂轮母线与工件母线不平行;头架、尾座刚性不等;砂轮主轴刚性差。消除的措施,修正砂轮,保持微刃等高性;调整轴承间隙;保持主轴的位置精度;砂轮两边修磨成能成台肩形或倒圆角,使砂轮两端不参加切削;工件台润滑油要合适,同时应有卸载装置;使导轨润滑为低压供油。
* {# h% y9 m/ ~& Y2 z 2008-07-16-12-00-24737.gif      2008-07-16-12-00-31362.gif
1 N4 B) l/ l6 @  3 .拉毛(划伤或划痕) 常见的工件表面拉毛现象如图 6-8 所示。
0 _" F" Y/ P5 P6 s% @- V, \0 B  产生原因主要是磨粒自锐性过强;切削液不清洁;砂轮罩上磨屑落在砂轮与工件之间等。消除拉毛的措施,选择硬度稍高一些的砂轮;砂轮修整后用切削液和毛刷清洗;对切削液进行过滤;清理砂轮罩上的磨屑等。
+ h: j5 {- @6 q9 |' I3 ^  4 .烧伤 可分为螺旋形烧伤和点烧伤,如图 6-9 所示。9 d9 m0 h; a& E2 \/ z2 p! {" I, B
  烧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磨削高温的作用,使工件表层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因而使工件表面硬度发生明显变化。消除烧伤的措施,降低砂轮硬度;减小磨削深度;适当提高工件转速;减少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及时修正砂轮;进行充分冷却等。
& L; H3 k1 R, S  z, y/ O# R5 V  三、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
4 I3 d* B9 Y3 \( H4 u( 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件和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外圆表面精加工后,往往还要进行精密加工。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方法常用的有高精度磨削、超精度加工、研磨和滚压加工等。; z3 p' ]2 `; ]7 W/ y) w
高精度磨削
% Z* @, n. b; i+ x' O: S 2008-07-16-12-01-14324.gif
! |0 W4 a2 ~9 g& K3 l5 l    使轴的表面粗糙度值在 Ra0.16 μ m 以下的磨削工艺称为高精度磨削,它包括精度磨削( Ra0.6-0.06 μ m )、超精密磨削( Ra0.04-0.02 μ m )和镜面磨削( Ra ﹤ 0.01 μ m)。
+ \+ z6 T# Z; j) D高精度磨削的实质在于砂轮磨粒的作用。经过精细修整后的砂轮的磨粒形成了同时能参加磨削的许多微刃。如图 6 -10a,b,这些微刃等高程度好,参加磨削的切削刃数大大增加,能从工件上切下微细的切屑,形成粗糙度值较小的表面。随着磨削过程的继续,锐利的微刃逐渐钝化,如图 6 -10c。钝化的磨粒又可起抛光作用,使粗糙度进一步降低。$ U8 x1 C1 u  u  Z& V) y$ p
2008-07-16-12-01-26450.gif
- g' |, Y- c' W4 n* c( X0 O 2008-07-16-12-01-36381.gif ; ]: F/ D: z# Y- F0 u
  (二)超精加工
) X! u( C+ n- @; J* b9 z5 Y  用细粒度磨具的油石对工件施加很小的压力,油石作往复振动和慢速沿工件轴向运动,以实现微量磨削的一种光整加工方法。
: ]$ w5 _1 U, B- F  [, }  如图 6-11 所示为其加工原理图。加工中有三种运动:工件低速回转运动 1 ;磨头轴向进给运动 2 ;磨头高速往复振动 3 。如果暂不考虑磨头轴向进给运动,磨粒在工件表面上走过的轨迹是正弦曲线,如图 6-11b 所示。
" d8 e% J9 w6 A2 O6 N  超精加工大致有四个阶段:
5 M: Y/ T; C# G% j, W# |4 {  1 .强烈切削阶段 开始时,由于工件表面粗糙,少数凸峰与油石接触,单位面积压力很大,破坏了油膜,故切削作用强烈。# X& j# J0 t" g* k' f
  2 .正常切削阶段 当少数凸峰磨平后,接触面积增加,单位面积压力降低,致使切削作用减弱,进入正常切削阶段。/ o0 d0 C8 v/ U) ]3 j: B) k1 K# X( Y. _
  3 .微弱切削阶段 随着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单位面积压力更小,切削作用微弱,且细小的切屑形成氧化物而嵌入油石的空隙中,因而油石产生光滑表面,具有摩擦抛光作用。
. t0 K" \4 E; K( K! m$ f  4 .自动停止切削阶段 工件磨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很小,工件与油石之间形成液体摩擦油膜,不再接触,切削作用停止。
1 O0 I) Q5 m6 N" A5 C# F  经超精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 Ra0.08-0.01 μ m. 。然而由于加工余量较小(小于 0.01mm ),因而只能去除工件表面的凸峰,对加工精度的提高不显著。耐磨焊条
& |; w$ l3 s" c3 m  (三)研磨
% U: l, ]! p  G! F  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从工件表面上研去一层极薄的表层的精密加工方法称为研磨。
: a7 `/ \( O/ j6 T8 s  研磨用的研具采用比工件材料软的材料(如铸铁、铜、巴氏合金及硬木等)制成。研磨时,部分磨粒悬浮在工件和研具之间,部分研粒嵌入研具表面,利用工件与研具的相对运动,磨粒应切掉一层很薄的金属,主要切除上工序留下来的粗糙度凸峰。一般研磨的余量为 0.01 -0.02mm 。研磨除可获得高的尺寸精度和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外,也可提高工件表面形状精度,但不能改善相互位置精度。+ G$ b$ `. e2 l0 S+ q
  当两个工件要求良好配合时,利用工件的相互研磨(对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内燃机中的气阀与阀座,油泵油咀中的偶件等。
3 _8 @7 y* c, q& l  (四)滚压加工
3 a. D. @7 U/ Q  滚压加工是用滚压工具对金属材质的工件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强化表面性能的加工方法。它是一种无切屑加工。! x$ H! R; n# J" c
  图 6-12 为滚压加工示意图。滚压加工有如下特点:
- A- x* V% |# s# U 2008-07-16-12-01-48798.gif
4 ~0 {9 Q+ P6 ]0 U  1 .滚压前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 Ra5 μ m ,表面要求清洁,直径余量为 0.02 -0.03mm 。+ {' q7 M/ p( ~" b) b
  2 .滚压后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主要取决于前道工序。
# f9 V7 ~# `7 [% z  3 .滚压的工件材料一般是塑性材料,并且材料组织要均匀。铸铁件一般不适合滚压加工。
# O* ^" L- s1 w: R  4 .滚压加工生产率高。/ C: u1 ]$ z& p6 v0 m
  四、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T% r$ U2 A# A, J+ U8 V8 @, o3 [
  上面介绍了外圆表面常用的几种加工方法及其特点。零件上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面,仅用一种加工方法往往是达不到其规定的技术要求的。这些表面必须顺序地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等加工方法以逐步提高其表面精度。不同加工方法有序的组合即为加工方案。表 3-14 即为外圆柱面的加工方案。. i# g8 f+ a9 Y; Q/ i# [
表3-14  外圆柱面加工方法
  f. p  ~; Z" e& t9 B序号0 K* K" X$ n- [* |/ U
加工方法
' j+ {% i/ ?+ Z8 L经济精度
4 A  U2 G9 y. \1 F( 公差等级表示 )4 s  Z* d% Q0 M, a
经济粗糙度值
1 A# k5 B1 H! q+ rRa / um4 h7 U% r6 C1 p8 o; n
适用范围
! l0 x  P+ i, u6 z8 }# Y" e7 ^14 o# g+ p3 T6 c, o3 g
粗车
: ^9 i. b* H2 }% K1 l7 g4 \IT18~13
( ^. J1 y! P8 ^1 q. B12.5~50
4 ~: N  |1 {7 j9 ^适用于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
  m* Q  F( \+ Y: W2
1 d$ n7 Y8 u0 K6 ^' @) h+ ]粗车 - 半精车
' W# z" W2 A. l' d: |/ q0 HIT11~103 ]( B$ `# `* l2 C% x
3.2~6.3
1 ^( @4 y2 T3 e3% v( K5 f6 b; h7 ^+ f3 u2 ]+ ]
粗车 - 半精车 - 精车
& q7 f1 r% o  ~% Y, K+ G" P, c% ^IT7~8
4 E6 \$ C4 w9 Z3 q0.8~1.6
" c9 ]& w% U4 R7 z2 I1 |6 O0 \4
" c, ?" R  F$ Y8 A) h9 A粗车 - 半精车 - 精车 -滚压(或抛光)4 I5 D3 V7 W- N6 }( f0 K- C
IT7~8: l7 c0 J$ B! w" D
0.25~0.2
% D1 J! J, F- P8 a& g0 v6 h5, W7 ^. z4 n- C2 e9 V
粗车 - 半精车 -磨削+ l' A# n3 Q9 L: m/ B5 i
IT7~8/ W& h. ~0 [3 C1 C! w  g0 b) k
0.4~0.8' i2 h3 c9 d+ {3 m7 T
主要用于淬火钢,也可用于未淬火钢,但不宜加工有色金属
2 ^5 k, R: z! T: o( q8 k3 t2 a6
' m' }/ U1 m1 Z$ ?1 ~% e) d粗车 - 半精车 -粗磨 -精磨
$ P. t  W6 ?: o: KIT6~7# u) s# }6 s/ x4 i$ K
0.1~0.4% n9 r: J1 T+ [% n# b8 @$ h
7
  q: D% M& U3 M$ U7 @% n粗车 - 半精车 -粗磨 -精磨 -超精加工(或轮式超精磨)
! h0 L# e8 s5 x( l2 t( b4 {2 rIT5
( P( P$ N# W! E0.012~0.1- G$ L- ?  j) ]( {! U
( 或 R Z 0.1)6 T; m) Z0 C  p
8; k# H7 ~! u4 J, e
粗车 - 半精车 -精车 -精细车(金刚车)
4 L$ e/ H* o/ RIT6~7( B) M( H2 z3 U! w: W. `# u2 E, C
0.025~0.4+ Q: S$ Z/ b/ p
主要用于要求较高的有色金属加工3 K1 E& j2 v$ J7 g
9
) c' b/ O, w! Y2 V4 ]粗车 - 半精车 - 粗磨 -精磨 -超精磨(或镜面磨)
, o% x# ]+ H6 X% ]IT5 以上
2 H$ U+ U$ n# D% X: A2 {5 l" V. w0.006~0.025, {1 v$ N" d. A" Z9 y
( 或 R Z 0.05)
' d+ X$ K1 W; [6 A4 T$ _; A6 M" G极高精度的外圆加工
' c4 i, h; I) M5 g8 }3 ~3 V10* p& L" U  n+ ^/ x. X3 P
粗车 - 半精车 -粗磨 -精磨 -研磨
" K. _) M3 M7 j+ v: d8 O3 a/ CIT5 以上) W8 o* J# D4 Y( s( ~
0.006~0.1  F4 E$ t6 Y1 Z4 i5 `
( 或 R Z 0.05)
1 ]9 i' ~. X! [9 |4 |$ p1 E  确定某个表面的加工方案时,先由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确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根据此种加工方法的特点确定前道工序的加工方法,如此类推。但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可有若干种,实际选择时还应结合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及材料和热处理的要求全面考虑。* w- ]/ Y# H4 U+ s9 Z+ T- A% a
  表 3-14 中序号 3 (粗车—半精车—精车)与序号 5 (粗车—半精车—磨)的两种加工方案能达到同样的精度等级。但当加工表面需淬硬时,最终加工方法只能采用磨削。如加工表面未经淬硬,则两种加工方案均可采用。若零件材料为有色金属,一般不宜采用磨削。( M& V7 Y4 D5 s
  再如表 3-14 中序号 7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超精加工)与序号 10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两种加工方案也能达到同样的加工精度。当表面配合精度要求比较高时,终加工方法采用研磨较合适;当只需要求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则采用超精加工较合适。但不管采用研磨还超精加工,其对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改善均不显著,所以前道工序应采用精磨,使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已达到技术要求。* _1 K) m+ |* j& o
文章关键词:
发表于 2012-5-17 1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5-20 15:44 , Processed in 0.1797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