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9|回复: 0

电镀添加剂的不妥分类及其不良后果(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3.2高染料型光亮剂的分类1 w. W8 T: s: [, p
  进口的酸铜光亮剂一般分为MU(开缸剂)和A、B两种。但有的人将补给剂A称为填平剂,B称为光泽剂,这是不妥的。因为只补加光泽剂而缺少填平剂,光亮性仍不好(要达镜面效果,既要整平好又要很光亮);只补加填平剂而缺少光亮剂,高中Jk区仍难达镜面光亮,且镀层易发雾,泛彩,特别是液温较低时。最好称为补加剂A、补加剂B。使用中应通过赫尔槽试验确定二者最佳补给量,以免望文生义,凭感觉乱加,导致低Jk区镀层发暗黑(采用德国原装的生产液试验时发现这一故障,电解消耗后能不暗黑,但低Jk区整平性又下降)。# m+ B3 A' ~! y1 ?' {4 q+ d  N
  3.3低、微染料型补加剂的分类
2 K+ _/ Z  o& K/ i8 g) F  由于高染料型存在的诸如最佳液温范围窄、因染料盐析与聚沉而使镀层易起麻砂等固有缺陷,国内一些学者主张开发低Jk区光亮整平性好的无染料型,但难度大,至今无成功工艺问世。作为过渡,出现了一些低、微染料工艺。这类工艺必然是M、N、Sp和P的改良型,于其中加入低区走位物与少量优质染料。
  l7 Z% m& [+ O6 |9 B  3.3.1分为二液型的问题
$ U3 m4 J8 R5 Q1 g% Q  有将酸铜微染料型分为开缸与补加二液型商品的。显然,在补加剂中必然同时存在配比定额的M、N、Sp、P、低区走位剂与染料。补加剂只用一种,存在如下问题(多年自配该体系的实践体会):M与N在不同液温下的消耗速率相差很大。液温高时,M消耗速率远大于N;而液温低于15℃时,消耗速率相近,甚至N略大于M。故在大生产时,应及时微调,夏天甚至需两天调一次。试验调整频繁且需具相当经验,否则绝对用不好M、N、Sp、P体系。若补加剂仅一种,新配液效果可能也很好(毕竟产品推出前在实验室会对新配液做试验,得出良好配方),但大生产使用一段时间,比例失调必然造成效果变差,而对该体系缺乏深入了解的人无法自调。以一实例说明:某厂采用国内某大公司该类产品一段时间,效果变差。笔者取液在I=2A下,于赫尔槽搅拌试验,试片低端近2cm不亮且侧看泛红,高中Jk区亮度尚可但难达镜面。凭多年经验,先单独补加M,有很大好转,再补少量N且在同样条件下电镀,不但低区全光亮,高中Jk区立即呈镜面光亮。可见故障液中比例已失调:M过少、N略少,而Sp与P尚够。9 V+ w" K( F1 b
  3.3.2分为高位剂与低位剂的问题6 N& y  M/ s7 S. ^% x' ^, N  X
  有人将微染料型酸铜光亮剂分为高位剂与低位剂。笔者认为,如此分类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缺少Sp与P,低Jk区光亮整平性不良,而缺少M、N则高、中Jk区仍难达完全镜面光亮;二、低位剂中若将M、N按一定比例混合,必然会出现如前所述的二液型开始好用但M与N比例失调后效果变差的问题。* \9 Z/ v5 W/ u5 p9 w
  顺便提及,使用低区走位物质应小心为妙。笔者以前就对GISS(聚乙烯亚胺烷基化合物)与AESS(脂肪胺乙氧基磺化物)作过对比试验并撰文讨论过:GISS用量仅AESS一半,但会降低镀层整平性(原因是抵消了Sp的作用),二者加入过多,镀层特别是液温高时的低Jk区易发灰雾。近来对“高温载体”PN(聚乙烯亚胺烷基盐)深入试验后,发现两个现象:其一,PN同样降低镀层低Jk区的整平性;其二,在高纯PN水溶液中,无论加酸或加碱,溶液均发白浑浊。而含染料的光亮剂又必须用硫酸或冰醋酸调至酸性,否则在光亮剂中染料易析出沉底(估计多为碱性染料)。故PN能否与染料共存于光亮剂中,尚有待试验研究。
% c7 D# }7 v" M: D6 `) ?* r! ]  综上所述,低染料、微染料型应分为开缸剂MU、补加剂A和补加剂B,且最好将M与N分别放在A与B中,便于大生产中调整其比例。研制酸铜光亮剂应与生产经验相结合,未经较长时间中试的实验室产物,不要轻易推向市场,否则自找麻烦。
/ v0 W  c" a) I; ?) u1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1 06:58 , Processed in 0.1585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