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5|回复: 0

电镀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2、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 R) J2 V$ I. n8 j9 T6 j/ R
(1)镀层发花或发雾。镀前处理不良,零件表面有油;清洗水或镀液中有油;阳极面积太小或太短;镀液中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太多;有机杂质太多;光亮剂没有搅均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太少等会造成镀层发花或发雾。: ~& }+ Q2 d: H  T6 e) r
分析故障,要先易后难,逐条进行。例如先搅拌一下镀液,检查一下阳极面积,这样就可以排除由于光亮剂没有搅均和阳极面积太小而造成的故障。同时也可从现象进行分析,假使发花现象仅出现在挂具下部的零件上,上部零件不发花,那就可能是阳极板太短而产生的,经检查并换上足够长的阳极板后,观察发花现象是否消失。倘若发花现象出现在零件的向下面或挂具上部的零件上,那可能是清洗水或镀液中有油而引起的。光亮硫酸盐镀铜对油污特别敏感,不管是毛坯上的油在镀前处理时未除净,还是镀前的清洗水或镀液中有微量的油,甚至是操作人员不干净的手摸了摸镀前的零件,都会使镀铜层发花。有一个电镀厂新投产的光亮硫酸盐镀铜,一直出现镀层发花,不管怎样处理镀液,均不能解决问题。后来通过试验,发现造成镀层发花的原因是镀前除油不彻底。实践证明,光亮硫酸盐镀铜对油污较为敏感,大家应该注意。要确定故障的起源是否在镀前,可以用前面叙述的良好前处理进行对比的方法。假使原来镀铜出现发花或发雾,采用良好的前处理后,镀层不出现发花或发雾现象厂,证明原来的镀前处理有问题,应加强镀前处理。否则,就应检查镀液中的情况。9 P  L+ J1 v3 C1 J0 A/ H
镀液中是否有油,不但可以从现象进行判断,同时还可以通过小试验来了解。取一定量的故障液做烧杯试验,先要使阴极样板上能看到类似于生产中的故障现象,接着对试验液进行除油处理,另外再取相同体积的故障液进行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然后分别进行试验(试验液中需补充各种光亮剂)。若用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过的镀液仍有发花或发雾,而经过除油处理的镀液不再出现发花或发雾,那么原镀液中有油,应进行除油处理。假使用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后的镀液和经过除油处理的镀液一样,都不出现发花或发雾,那么原镀液可能是有机杂质过多。只要用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镀液就可以了。$ m$ F4 c. ^5 X7 f3 C
镀液中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是否过多,只要向试验液中添加其他光亮剂,并适当稀释试验液后进行试验,假使经这样处理后镀层不发花(或不发雾),而且光亮度较好,这时可能原镀液中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太多,应调整光亮剂的比例。) i7 @1 w/ u& _! U+ E3 b! W; u
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镀铜液中,有时由于其含量过低,也会导致镀层出现发花现象。这类镀液若镀层发花,可直接向镀液中加入O.05g/L十二烷基硫酸钠看看现象,假使加入后镀层仍发花,那就不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太少造成的。5 T* w- ]( [( O/ |& Y8 y
镀液中若有大量铁杂质存在,有时也会引起镀层发花。大量的铁杂质,可以用化学分析测定,也可以取1OmL镀铜液,置于试管中,加人2滴30%的双氧水加热至60℃,然后用1O%Na2C03溶液提高pH=5.5左右,此时,若试管中有较多的棕色沉淀,表明原镀液中有较多的铁杂质;否则,无棕色沉淀,表明不是铁杂质的影响。
" @! Y$ S# ?8 y( b7 J(2)电镀时电流下降,电压升高。光亮硫酸盐镀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电流下降,电压升高的现象,这时假使关掉电源,停镀片刻,重新通电操作时,电流又上升到正常的数值,但是一会儿电流又下降了。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阴、阳极之间的电阻增大了。那么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阴、阳极之间的电阻增大呢?镀液中硫酸铜含量偏高;硫酸含量偏低;镀液温度太低;阳极面积太小和镀液中Cl一过多等都会引起阴、阳极之间电阻增大。# Y: F: {; F- G- P3 G
硫酸铜含量偏高时,由于电镀时阳极上还有铜溶解进入溶液,所以阳极区硫酸铜的含量更高,当镀液温度较低时,它就有可能在阳极表面上或阳极袋上结晶析出,使阳极的有效表面积减小,阳极电流密度增大,阳极电位变正,从而造成阳极钝化而使操作电流下降。
) s+ I$ u$ ?; n% Z4 Z硫酸含量偏低时,溶液的导电性差,而且不利于阳极活化,使阳极电位变正,有可能引起阳极钝化而使操作电流下降。
5 ?. P* i; r& G+ }0 H* C: s镀液温度低,溶液的导电性差,阴、阳极极化增大,同时硫酸铜的溶解度小,使硫酸铜容易在阳极上或阳极袋上结晶析出。9 _% p4 t- j+ U; e# v% M6 U- O
阳极面积小,其电流密度大,极化作用就大,使阳极容易钝化。( B+ Y7 ^5 J1 L" n  W
镀液中Cl一过多时,它会在阳极上形成白色的氯化物,粘附于阳极表面上,导致阳极有效表面积减小,使阳极容易钝化。
. y8 N5 Z% n4 D& ~4 I当出现这类故障时,应先检查阳极,观察阳极是否钝化或有白色的粘附物。若阳极钝化,应取出阳极经充分刷洗干净后重新挂人镀槽中,并尽量增大阳极面积。同时分析镀液成分,若硫酸铜含量偏高,可适当稀释镀液。在硫酸铜含量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硫酸的含量,以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促进阳极活化。冬天若液温太低,可适当加温,提高溶液的温度;一般讲,经这样改进后,故障是能够排除的。假使经这样改进仍不能排除故障,那可能是镀液中Cl一过多(用O.1 NAgN03粗略估计,观察Cl一是否过多),需要进行除Cl一处理(方法见杂质的去除)。. U# E. p* e' B6 u
(3)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在电镀铜一铜一镍一铬或镍一铜一镍一铬的装饰性电镀体系中,光亮硫酸盐镀铜出现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时,接着镀光亮镍和装饰铬,低电流密度区都不能获得光亮的镀层,从而使产品不合要求,次品率增加。引起这类故障的原因很多:预镀层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粗糙;挂具导电性不良;镀铜液中N、M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偏低;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含量过多;镀液中一价铜较多;温度过高;硫酸含量偏低;Cl一过多或有机杂质过多等都会使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虽然这类故障多数是镀液成分失调或镀液中的杂质引起的,但分析故障时,首先应检查预镀层的质量和挂具接触点的导电性。有时由于挂具装零件的钩子上镀层很厚,导电性很差,或是挂具各接触点的接触电阻较大,使零件表面上的真实电流密度太小而使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这些因素引起的故障与镀液成分无关,所以先检查预镀层和挂具导电情况,可以防止本来镀液没有问题而盲目地处理镀液,只有在排除了预镀层和挂具的接触点的影响后,着手处理镀液就不会走弯路。& F- ^9 a' e$ o0 S# U
镀液成分失调或光亮剂比例失调,可以根据前面叙述的方法进行纠正。
# I0 D# _$ c6 ^; J2 h8 i故障是否是一价铜引起的?可以向镀液中加入O.03mL/L~O.05mL/L30%的双氧水后试镀,观察低电流密度区镶层的光亮度有否改善,如有改善,表明镀液中一价铜较多,否则就不是一价铜的影响。假使添加双氧水后故障现象消失,但过了一会儿故障又重新出现,需要再加双氧水才能消除故障。表明镀液中一价铜很容易产生,那就要检查阳极状况,假使电镀时在正常电流密度下,其表面上没有棕黑色膜存在,说明该阳极质量不好或含磷量太少,必要时应更换阳极。6 M/ L, b# |. w) z; O0 S$ D
镀液中C1一过多出现的现象是使镀层粗糙并出现条纹,阳极上粘附有白色的氯化物,同时还可用O.1 N AgN03溶液粗略估计Cl一的含量,发现其含量过多时,应进行除Cl一处理。* O! o, z9 A2 h8 Z" x) O
镀液温度过高(一般光亮硫酸盐镀铜液在28℃以上,宽温度镀液在38℃以上),会使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的区域扩大。必要时应采取降温。
2 _  t( J4 @' q  W! C; a/ C有机杂质的影响可根据前面叙述的方法试验和纠正。
" u" `( _$ c6 p, x* E; ?(4)镀层粗糙。预镀层太薄或粗糙;预镀镍进入硫酸盐镀铜液中未及时通电;挂具钩子上的铬层未彻底退除掉;阳极含磷量少;镀液中硫酸铜含量过高、温度过高或有“铜粉”及其他悬浮物存在时会使镀层出现粗糙。! ?& U; P) m2 P# N; K/ }9 B& F
由于铁在硫酸盐镀铜液中的电位比铜负得多,所以预镀层太薄,铁可以通过镀层的孑L隙置换溶液中的铜,形成点状疏松的置换层,使镀层呈现粗糙的外观,预镀镍进入硫酸盐镀铜液,若不及时通电,镍也能置换铜,形成疏松、粗糙的置换层,挂具钩子上若有铬层,因铬层上再镀上去的镀层结合不牢,它会以小颗粒的形式脱落下来,落在挂具下部的零件表面上,使下面的零件镀层粗糙。这些因素造成的粗糙都与镀液无关,应首先仔细检查。  n/ D6 b1 l5 Y  |) b6 s% v+ m
正常的铜阳极,其含磷量在O.1%~O.3%之间,电镀时,表面会形成一层棕黑色的膜,它可以使铜阳极以二价铜的形式溶解,抑制“铜粉”和一价铜的产生。如果铜阳极中含磷量低,电镀时阳极表面难以形成棕黑色的膜,这样,“铜粉”就多,并会有一价铜溶解进入溶液,它较容易在阴极上还原而形成粗糙的镀层。所以含磷量少的阳极不宜在该镀液中使用。其含磷量的多少,可以从电镀时它表面上的色泽进行判断,有均匀棕黑色膜的阳极,其含磷量已经足够,相反,如没有均匀的棕黑色膜存在,则它的含磷量往往是太少了。2 p( ]7 a) }3 ^
镀液温度过高或硫酸铜含量过高,都会使阴极极化降低,而且温度过高,不利于添加剂在阴极表面的吸附,使添加剂的作用减弱,从而隹镀层结晶粗糙。
) [) ?* e* [3 G9 D8 M7 i" m“铜粉”或固体悬浮物会使镀层粗糙是众所周知的。当出现镀层粗糙时,要仔细观察现象:溶液中悬浮的固体微粒或“铜粉"造成的粗糙,出现在零件的向上面,因为这些粒子密度较大,在溶液中有下沉的趋势,容易沉积在向上面上。当出现这样的粗糙时,应检查阳极袋(或阳极框)是否破裂,如有破裂,应立即修补或更换。同时应过滤镀液,除去溶液中的固体微粒。挂具钩子上有铬层时,虽然也会使零件的向上面出现粗糙,但现象略有不同,它除了使零件向上面产生粗糙外,挂具上的镀层也是粗糙疏松的,用手一摸,挂具上的镀层即以粉末状的细粒脱落下来。发现这种现象,就应加强镀前挂具的退铬。3 U8 V) ^; {) y- v. T# i
镀液温度过高或一价铜的影响特征是除了使镀层粗糙外,还使零件的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镀液温度大家都会检查。镀液中的一价铜,可以通过向镀液中加入0.05 mL/L30%的双氧水处理后进行判断。; f& n  O3 y% N# u6 S; N# F6 G6 |0 U. s
预镀层太薄造成的粗糙是点状的,由于它与基体结合不牢,所以可用小刀将点状的粗糙刮破后观察现象,还可以从延长预镀时间,看看粗糙现象是否消失来判别。; H: X  N& _6 f+ `% _  ^8 Y
预镀镍在镀铜液中未及时通电造成的粗糙是结合不牢的,一擦即能把镀层擦去,较容易区别。出现这种现象时,应刷洗所有的接触点,降低接触电阻,使各导电部位接触良好。
" k3 A& c5 r0 {( v(5)镀层上有麻点。阳极质量不好;预镀层上有麻点;镀液中M太多或硫酸含量太低等会使镀层出现麻点。
# m! S7 C& }; p  s4 |6 j0 E磷铜阳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镀铜层质量。有些厂浇铸的磷铜阳极,不但含磷量忽高忽低,而且磷在铜中不能均匀的分布,使局部表面上含磷量偏低,这就有可能使镀层出现麻点或粗糙。
3 s2 R+ \- r$ F, u5 k镀铜层上的麻点,有时在镀前处理过的毛坯上或预镀层上就有了,但当时还看不出,经过镀光亮铜后,由于镀层比较光亮,麻点就比较明显了。例如在化学碱液除油或电解除油时。由于除油液使用时间较长,液面上悬浮了一层小油滴。零件从除油液中取出,这种小油滴有可能吸附在零件表面上,因为当时零件的温度较高,油滴在空气中容易干燥,导致镀铜层出现麻点。还有某些研磨过的零件,表面粘有磨光膏,假使这类磨光膏在除油时未彻底除去,那么将会带入预镀镍的溶液中,长期操作,使预镀镍溶液中胶类杂质逐渐积累,致使预镀镍层产生麻点。
! E  ^2 \2 ~) t2 [, A4 R+ d当镀层上出现麻点时,除了要检查阳极外,首先应确定故障的起源。假使故障起源于镀前,一方面应更换或净化除油液,另一方面要检验预镀镍溶液中是否有胶类杂质,方法是取1OOmL左右的预镀镍溶液,加热至65℃~75℃,然后加人5%丹宁酸溶液1mL,搅拌片刻,待静置后,若有絮状物产生,表明有胶类杂质。否则就不是预镀镍中胶类杂质的影响。倘若故障起源于镀铜液中:8 N9 w: p& ?5 v! f! k# I
①按分析调整硫酸的含量;
7 K6 I2 Y# t: c4 x2 p' U* g& @②通过小试验调整光亮剂的比例。一般来说,如M过多,可加入O.05mL/L~O.1mL/L30%双氧水,搅拌片刻,再补充适量的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即可调整。另外,有时溶液/镀件之间的界面张力太大也会使镀层产生麻点,这时可以向镀液中补充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其界面张力降低,从而消除麻点。4 ?9 l2 x; b  A' j" {
(6)镀层上有条纹。预镀镍溶液中有胶类杂质,使预镀层产生条纹,从而使镀铜层反映出条纹的现象;镀铜液中Cl一过多,N或四氢噻唑硫酮过多等会使镀铜层出现条纹。
0 k5 g8 ?8 y& D0 T; a2 B* ~9 m有时向镀液中补充N或四氢噻唑硫酮后出现光亮的树枝状条纹,那是由于N或四氢噻唑硫酮加过量而造成的。这时可以向镀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一般加入30%的双氧水O.05mL/L~O.1mL/L),搅拌片刻,再加入适量的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进行调整,或者电解一段时间就可消除。! O5 y3 A2 m+ q3 u
镀液中Cl一过多,有时会产生树枝状的条纹,同时使镀层结晶粗糙和失去光泽。C1一含量的多少可以用O.1NAgN03粗略地估计,也可以用小试验进行验证。发现Cl一含量过多,必须进行除Cl一处理。
4 L) G' W" I; \/ y5 @7 U有时镀液中硫酸铜含量过低,也会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条纹。由于硫酸铜含量过低时,溶液的颜色较浅,所以可从观察颜色进行判别,同时可用化学分析测定其含量,然后按分析进行调整。
/ G# I1 g: c6 N1 V5 q) M假使经过检查,故障都不是上述因素引起的,那就可能是预镀液或镀前处理有问题,可以取一些铜零件或铜片,经手工擦刷除油和活化后,跳越掉预镀槽,直接进入光亮硫酸盐镀铜液中电镀。如果跳越掉预镀槽后,镀层上没有条纹了,说明光亮镀铜液没有问题,应该从预镀液或镀前处理中寻找原因。2 n+ F( G' A. r+ E! p, s! l/ U
杂质的影响和去除
1 |5 ]2 n  Q; K(1)氯离子的影响和去除。在光亮硫酸盐镀铜液中,虽然N(或四氢噻唑硫酮)和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都能使镀层细化,配比得当能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整平性,但它们都使镀层的应力增大,然而在镀液中含有适量的(20mg/L~80mg/L)Cl一,可以使镀层的张应力降低,提高镀层的韧性,所以可以说Cl一是该镀液中的应力消减剂,同时适量的C1一还能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整平性,使零件的低电流密度区镀层更亮。但它的含量超过120mg/L时,就使镀层粗化,更高的含量使镀层粗糙,产生树枝状条纹和失去光泽。去除氯离子的方法是:
) K: |( \1 A# x9 R①银盐沉淀处理。
" `7 B+ f( L; V3 @Cl一+Ag+→AgCl↓
8 j8 \0 j6 |6 |' b6 u6 B' i1 ?+ F选用哪一种银盐进行处理呢?有资料介绍用硫酸银,因为硫酸银与Cl一反应后,不会产生其它有害的阴离子:
0 T# R* w: @# n2Cl一+Ag2S04→2AgCl↓+SO羞一
) n0 u: w+ Q3 O" p  ~但硫酸银不易买到,所以一般用AgN03与Na2C03作用,制成Ag2C03,然后用Ag2C03处理Cl一:
7 D  Z8 m% C( [* F2AgN03+Na2C03→Ag2C03↓+2NaN03; [- }1 w( x! Y" O; y4 ], ~  R
340    106(过量)276
  d9 E% u# T1 b8 @( Z) _/ s2 j340份AgN03与过量的Na2 C03作用,可生成276份Ag2C03沉淀,这种沉淀用热的蒸馏水洗涤4次~5次,以洗去N03-,然后在搅拌下加入故障液中,使与Cl一反应:2 C; m" m- E6 F! t
2HCl+Ag2C03→2AgCl↓+C02↑+H2O' h: b, F) [! `. _  M' q
73          2765 p- D; _8 J" Z3 y
根据理论计算,4.66份AgN03可去除1份C1一。虽然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银盐在洗涤时损失掉,用量应该要略高一些。不过,光亮硫酸盐镀铜液中的Cl一,不必全部除去,需要有20mg/L~80mg/IL留在溶液中,所以可按理论计算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O/ _3 k2 o$ I3 S
a.将镀液加热至60℃左右;
0 {/ M# ?4 U# o( {b.在搅拌下加入计算量的Ag2C03,加完后继续搅拌30min左右;
7 S7 }" i. S  F- G5 n6 ic.加入3g/L~5g/L活性炭,搅拌30min左右;
  {$ u2 O+ x) P& md.静置后过滤;
) a8 d: A: K0 I5 `3 u# |  y0 Re.加入配方量的所有光亮剂,搅匀后即可电镀。
" o5 s4 |% s7 ^6 s5 V6 X5 B②锌粉处理:据文献报道,用锌粉处理光亮硫酸盐镀铜液,可以降低镀液中C1一的含量。现经工厂实际应用,锌粉确有降低C1-的效果,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f+ M  e+ k  C8 ]+ M
a.在搅拌下,加入lg/L~3g/L锌粉(要用试剂级锌粉,使用时先调成糊状)继续搅拌30min左右;) M8 _5 [7 \6 E7 z) c
b.加入2g/L~3g/L活性炭,搅拌3 h左右;( N: N' f3 C, ], M0 `
c.静置片刻,过滤;" l- x2 l" a4 ~# y: ~
d.加入配方量的所有光亮剂,搅匀后即可电镀。
! {* k4 |4 ^8 F; Z" {& Q+ ~/ W1 Y③用不溶性阳极电解处理:将阳极改为不溶性钛或石墨。在适当加热(40℃~50℃)的情况下,进行电解处理,使Cl一在阳极上氧化:
/ B" Y: Y7 U6 e$ I' @" {9 @2 Cl一一2e→Cl↑) g' Y8 ~# X0 S& K
处理时,加温可降低Cl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避免Cl2溶解在镀液中(C12+H2 O→HCl+HClO)再影响镀液性能;同时需搅拌镀液,使Cl一到达阳极表面,在阳板上发生反应而被除去,还需适当提高阳极电流密度,加快Cl一的氧化。
( U2 p9 }6 o8 V; u5 w(2)有机杂质的影响和去除。有机杂质会使镀层发花或发雾,降低镀层的光亮度和整平性。去除有机杂质通常用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9 s8 m1 [  g' u; M; I①在搅拌下加人1mL/L~2mL/L30%的双氧水,加热至50℃~60℃.继续搅拌60min左右,除去过量的双氧水;
  o+ q; ?7 S: v& q. W" q②在搅拌下加入3g/L~5g/L活性炭,继续搅拌30min;
$ x, ^$ ^! x4 `③静置后过滤;0 W8 h' X2 }( D+ k1 C, H, Y
④加入配方量的所有光亮剂,搅匀后即可电镀。) F0 B1 S1 x* |6 e
(3)油类杂质的影响和去除。油类杂质会使镀层发花或发雾,产生针孔,严重时影响镀层的结合力。去除油类杂质一般先用乳化剂将油乳化,然后用活性炭将乳化了的油和过量的乳化剂吸附除去。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9 {3 v3 o# b* l①将镀液加热至50℃~60℃,在搅拌下加人溶解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O.3 g/L~O.5 g/L(用量视油污的多少而定),搅拌60min左右;/ n  r: ^; t' F0 ?' \$ z
②在搅拌下加入3g/L~5g/L活性炭,继续搅拌30min左右,接下去同处理有机杂物的③和④的方法进行操作。5 Q" y+ l3 G- N& ?* o2 P7 W- {
(4)铁杂质的影响和去除。铁杂质会降低阴极电流效率,较多的铁会影响镀层结构,形成不均匀的光亮镀层。去除铁杂质至今没有好方法,但当镀液中铜含量偏低(硫酸铜在1OOg/L以下)时,可用下法处理:
8 c$ M$ _; k+ E0 B# \①向镀液中加入1mL/L~2mL/L30%双氧水,使Fe2+氧化为Fe¨:
8 z. _1 C* @) Y* R②将镀液加热至50℃~60℃ ,在搅拌下,用Cu(OH),[Cu(OH),,可以用CuS04·5H2O和NaOH自制:CuS04+2 NaOH→Cu(OH)↓NaSOd提高镀液pH=5.O,使Fe3+生成Fe(OH);- b; g; V* {4 x% h' g6 X' H
③加入1g/L~2g/L活性炭,搅拌30min;
! H9 `) i+ O& C  X5 n; @④静置后过滤:8 F$ Z8 C6 m( Q1 ]2 F! C
⑤用硫酸提高溶液的酸度(降低镀液pH),按分析调整镀液成分;% h; l$ J3 m' g! r$ Z
⑥加入配方量的所有光亮剂,搅匀后即可电镀。! \. f7 X' ?6 i  m# N3 W4 u
此法在提高pH时,相当于补充了硫酸铜(H2 S04+Cu(OH)2→CuS04+2HO),但也中和掉了大量的硫酸,所以在沉淀除掉铁杂质以后,还需补充硫酸,使溶液保持足够的酸度。所以用此法除铁,经济上是不合算的。7 ?- {% k  k  E1 r8 O3 j
此法只可用于镀液中硫酸铜含量偏低的镀液,对于镀液成分正常的镀液,除了用稀释镀液来降低铁杂质的含量(稀释后再补充其他成分)以外.至今没有其他除铁方法。) l- {  ?" z% W- U
文章关键词: 电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5 15:50 , Processed in 0.1682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