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5|回复: 0

[资料] 单凹机常见机械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22: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一、印刷调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 D$ k2 y! `+ q  1.印刷时习惯象胶印机一样,先低速印刷,再逐渐将速度提升,这样容易造成套印有间段误差。
* C2 ~2 A; a: K  2.由于油墨或印版的问题,一味地用压力调整是不可取的,印刷压力不应过大。& v$ S# o" h3 a- \! T, A3 V
  3.刮刀角度调整量虽大,但也不能用刮刀角度调整印刷效果。
% E* u' F" J0 q# @, N. |  4.印版滚筒(空心版)穿轴时键槽应对准,大螺母锁紧力度适宜就可以。
$ q" e( N  q8 N4 o- s$ O  5.UV干燥系统关闭后再打开要有5分钟间隔时间才会重新起动,因为UV柜内有保护措施,如频繁地开闭容易造成灯管寿命的缩短,使干燥不充分。( f& L7 j  B) L" ?* }  d+ U
  6.全机应按时保养润滑。
/ i) ]9 ^! h/ |  二、套印调整; s4 [4 A7 m: p6 N7 y* v
  对于让人头疼的套印不准问题,操作工不能一有问题就找维修人员,首先要自己调整,有经验的操作工就会根据线的走向一下调整到位,如果判断不出哪的问题,那就应该从头调整一遍。
- W% ?9 a9 q) F" n; [+ S  1.从输纸机开始,出纸要稳,走纸要正。, C2 o% j# |! ^2 ?1 G
  2.接纸轮两侧吻纸时间一致,力度均衡、适中(根据纸张薄厚酌情调整)。& @6 ~5 p4 w% z9 c5 R; j
  3.输纸轮及输纸毛轮也应根据纸张情况调整压纸力度,且排列有序,这是让纸张顺利整齐地到达前规的目的。
+ B* K# @% G9 z5 t! H0 `% ^  4.当纸张到达前规时,输纸轮切线点应压在纸尾1mm~2mm(厚纸)处,防止反弹,如印薄纸,输纸轮切线点应刚好和纸尾重和,防止起皱。
/ M; {5 @/ I; D% x- ^! C  5.交接时间与侧规拉纸时间应调整到位,有的操作工将侧规的拉纸时间与摆动牙的拉纸时间调整的一致,这是不可取的,应明确,侧规将纸张拉到位后,摆动牙叼纸,前规抬起,将纸送给压印滚筒。% n; D# V) W% D9 l' F' r1 B
  6.在调整前规时,弹簧片应调整合适,弹簧片前端距前规弯板2mm~3mm,前规落下时接触片应能接触到纸台上的铜块,如接触不到将会不检测,如弹簧片调整的太往下弯了,总是接触到铜块,将会合不上压,总在检测状态。
  o, E- E9 r* W+ Q  7.侧规的拉纸时间应调整到不和摆动器抢纸或不和前规抢纸,且侧规拉纸控制在5mm~8mm为适宜。% r! C# E9 N7 P2 D) m7 i
  8.压印滚筒牙轴咬纸牙叼纸力度应均衡一致。, u# k: Y" Z) ~5 u
  三、套印故障/ j4 T4 [/ L9 e2 c+ L
  (一)零部件调节不当引起的套印不准原因分析1 v; D8 ~; P4 l; a1 A
  1.万向轴或输纸机与主机联轴器锥销断裂、磨损,输纸机输纸时忽快、忽慢使输纸不稳。6 K7 T# S; K' k7 z0 C  J
  2.挡纸舌、送纸吸嘴、接纸滚轮动作不协调。这三者的关系应是:当送纸吸嘴刚吸住纸,挡纸舌开始有后仰的趋势,送纸吸嘴停止吸风,接纸滚轮此时正好把递送的纸张压在接纸辊上。若不是这样,则纸张到达前规则无规律,输纸快慢不一。3.接纸滚轮压力未调节好。
5 z( V' \  ]% \$ Q  e  如果两个接纸滚轮压力调节的不一致,纸张则歪斜,若起抬时间不一致应检查调节螺钉的间隙是否一致。4.输纸板上压纸轮调节不当,纸张不稳,影响套印。应视纸张定量予以调节。
" [  S6 [0 h1 d' \& r% h( ?  5.线带松紧不一致,纸张歪斜,影响输纸,造成套印不准。重新紧好线带。
: ~; u* h7 I! i6 M  6.前规起抬过早过晚。一般会造成纸张失控和递纸牙与前规抢纸两种现象。
0 \0 m) W. ?, s& s  7.前规上挡纸舌距纸台间隙不合适。纸张则出现下不到位,或下过头的现象,此时则应按照操作说明书有关规定调节。% M  N2 A/ I: F- U
  8.前规凸轮等半径误差太大。控制前规摆动的凸轮等半径面出现误差,则造成前规在牙台上稳纸时有微小的移动,结果造成套印不准。
- B+ u- P! P; m* `  9.递纸牙在牙台处闭牙过早或过晚。递纸牙在牙台处闭牙过早,出现抢纸现象,若闭牙过晚,则使纸张失控。6 n( Y/ u  o8 z" q8 K
  10.两侧靠刹顶力大小不一致。靠刹是递纸牙在牙台上静止叼纸的保证,如果靠刹顶力大小不一致,就会出现递纸叼牙轴扭曲造成套印不准。5 l* T: s. N) ]+ Y& E+ Y" ?" _" i
  11.递纸牙在牙台上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递纸牙在牙台上停留时间过长,就等于两边靠刹顶起太多,反之停留时间过短,也就是两边靠刹顶起太少,引起套印不准。字串2
" ?) X2 g4 w- O" f4 p$ M4 A  12.递纸叼牙与压印(传纸)滚筒叼牙交接时间过长或过短。两牙在交接时必须同步,一般地,若交接时间过长,则凸轮的同步时间越不易保证。( _1 T) G' K& M. h: i% c% E5 s3 r8 ]
  13.递纸叼牙磕碰压印滚筒前边口。磕边口是套不准的。# a& a0 L+ d7 |; [  A4 T6 i
  14.递纸叼牙摆动凸轮滚子径向跳动。滚子径向跳动一般是滚子本身的问题,也有滚珠轴承的跳动误差综合之和。
. K& w: k, V# _* v/ F  15.摆臂销轴或套磨损。销轴和套磨损后产生旷动而套印不准,此时应及时修理更换销轴或套。- e( i- c4 R3 Z, L# W' W2 w3 V
  16.侧拉规簧力过大过小。由簧力引起的套印不准,应根据纸张厚薄更换压簧。( |1 S( W' Q- h, o
  17.侧拉规压纸板与纸台间隙不合适,则出现纸张拉过头或拉不到位现象。1 _4 J0 d. U9 v' G$ X
  18.侧拉规滚子径向跳动。则对纸的压力有大有小,致使套印不准。
3 P. S/ Z& _' l6 Q9 u* D) W0 g  19.滚筒轴向窜动量太大。6 g- R& n2 v6 C% Q
  20.紧固滚筒齿轮的螺钉松动,或压盖和轮毂的销钉松动。这种情况使滚筒体和滚筒齿轮的相对工作位置发生变化,引起套印无规律不准。* Q& \# C2 z) k' t, ]0 I. i$ @! k# ~
  21.叼纸牙打滑。使叼纸力减小,造成套印不准。4 `5 V: M( p1 d9 c( W
  22.叼纸牙牙垫高低不一致。这种情况使纸张叼口边不平,直接影响套印精度。4 s% o! ~) w7 {2 H3 @% S8 \0 K
  以上是从印刷机部件调节不当引起套印不准的主要原因。(二)叼纸牙叼力与套印不准, f2 h5 i  F- u# _7 u
  压印滚筒叼纸牙叼力不均匀,可使纸张出现变形,必然使产品出现套印不准。
; ?: Y  T9 G* y$ f6 ~1 Z& \0 s6 P  为了防止叼纸牙叼力不均匀发生的套印不准,应做到以下几点:3 f! n$ e* I5 s, O# R
  1.叼纸牙叼力的调节,应该在试印中进行,不得在各色套印的过程中改变叼力。
+ w4 {. }1 N: `  2.压印滚筒的叼纸牙叼力必须均匀一致。; R& h& {- h& D6 Y3 b& S# {( F$ ~
  3.叼纸牙轴的撑簧要有良好的弹性,防止叼力不足,纸张定位不准。3 [7 w6 S, h, I( q, w/ g9 V
  4.拧紧叼纸牙的紧圈。防止叼纸牙轴向窜动,使用制造精度高的叼纸牙轴或轴套,使叼纸牙在叼纸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叼纸距离始终保持一恒定值。
3 V, L6 W3 X# H5 R" V; L7 t* A  (三)交接关系与套印不准, |; o/ W" L; H: ?. Q
  纸张在输纸、规矩部件、递纸叼牙、传纸滚筒的整个传递过程中,都存在着交接关系问题,如前所述,交接关系是指交接位置和交接时间,交接关系实质上是保证纸张准确无误的输送,绝不允许有纸张失控的现象发生。交接位置是指纸张在某一点处纸张的交接,而交接时间则是交接机件共同完成交接纸张的时间,交接时间既不能短又不能长,交接时间短,套印必然不准,交接时间长,则会撕破叼口边。
! C% T4 h5 ^# @$ B  L+ @: m1 ~  [  四、输纸故障* y# l: p; V9 H- a/ Y
  (一)双张或多张故障原因& e/ v% Z3 m; r& `
  双张控制是检测输纸过程中误送双张或多张的机构,如有双张或多张纸进入,并且检测出后立即发出信号,使给纸机停止运转并产生其它连锁动作。【MechNet】
! P1 r8 M& _- G- ~+ T1 P0 v" o文章关键词: 机械故障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5-20 14:54 , Processed in 0.1977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