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1|回复: 0

轴承的使用与保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22: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影响着精度、寿命、性能。因此,设计及组装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研究。希望要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安装。作业标准的项目通常如下:
' J1 E* F. ^9 X! W(1)、清洗轴承及轴承关连部
# P6 L$ _$ A7 f# I* m4 p; ?(2)、检查关连部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0 b8 p7 u. \* s3 D
(3)、安装
- c) X" \! B3 G% L& i) D(4)、安装好轴承后的检查& H; _9 z- ]' G; g; C; s/ k
(5)、供给润滑剂6 n6 a  H9 `, k, c; F6 U
希望在即将安装前,方才打开轴承包装。一般润滑脂润滑,不清洗,直接填充润滑脂。润滑油润滑,普通也不必清洗,但是,仪器用或高速用轴承等,要用洁净的油洗净,除去涂在轴承上的防锈剂。除去了防锈剂的轴承,易生锈,所以不能放置不顾。再者,已封入润滑脂的轴承,不清洗直接使用。
$ q- p# E2 |% ^  C4 t轴承的安装方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一般,由于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多用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安装在锥度轴上,或用套筒安装。" |$ A. F" E: T1 s& w4 B7 Z
安装到外壳时,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过盈量,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也有冷却后安装的冷缩配合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配合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适当的防锈措施。
3 _6 B: |2 b7 x  E& n! w1、圆柱孔轴承的安装$ \" O4 I2 X% M/ O# u9 g$ O3 ~. M
   (1)用压力机压入的方法5 p9 x3 N9 N/ F" K! o. `& Z
   小型轴承广泛使用压力机压入的方法。将垫块垫入内圈,用压力机静静地压至内圈而紧密地接触到轴挡肩为止。将外圈垫上垫块安装内圈,是造成滚道上压痕、压伤的原因,所以要绝对禁止。0 g6 P. I, L# k) o0 N
操作时,最好事先在配合面上涂油。万不得已用用榔头敲打安装的场合,要在内圈上垫上垫块作业。这种做法屡屡成为轴承操作的原因,所以,只限于用过盈量小的情况,不能用于过盈量大,或中、大型轴承。
2 h# s: k0 L! G   如深沟球轴承之类的非分离型轴承,内圈、外圈都需要过盈量安装的场合,用垫块垫上,用螺杆或油压、将内圈和外圈同时压入。调心球轴承外圈易倾斜,即使不是过盈配合,也最好垫上垫块安装。
$ X8 O- g1 g$ a7 K) S   如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之类的分离型轴承,可以将内圈、外圈分别安装到轴和外壳上,将分别安装好的内圈和外圈相结合时,关键的是稳稳地将二者合拢,以便使二者中心不产生偏离,勉强压入会造成滚道面卡伤。5 X& F- ^8 b+ A, k# R/ B% P
   (2)热装的方法* x/ H7 ]+ o* C+ f( s' B3 R
   大型轴承,压入时需要很大的力,所以很难压入。因此,在油中将轴承加热,使之膨胀,然后装到轴上的热装方法广为使用。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不给轴承增加不当的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 R8 a  E4 ^5 I6 v- O! \' m
轴承的加热温度,以轴承尺寸、所需的过盈量为参考。热装作业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y! g$ ^9 a7 W2 L! m# F2 `
   (a)不将轴承加热至120℃以上;
' i1 d: Q% U+ P: E8 v# T+ r   (b)为使轴承不直接接触油槽底部,最好考虑将轴承放在金属网台上,或将轴承吊起来;
& N' j: q. a5 g7 a& |: Z7 m   (c)将轴承加热到比所需温度高20℃-30℃,以便操作中不至发生内圈变冷,难于安装;
3 F, p9 M4 @6 o$ W   (d)安装后,轴承冷却下来,宽度方向也收缩,所以要用轴螺母,或其它适宜的方法,使之紧固,* Q( v( e9 i% d9 {' K, j
   (__以防内圈与轴承挡肩之间产生缝隙。
; Z2 P1 x/ d2 ~$ h   2、锥孔轴承的安装% K& t$ p: Y) ^% |# _9 U
   ___锥孔轴承是直接将内圈固定于锥形轴,或者用紧定套、拆卸套筒安装到圆柱轴上。大型调心轴承多用油压安装。
. D0 [1 j+ I( n; }* w   3、运转检查6 g9 k" R, x4 v
   ___轴承安装结束后,为了检查安装是否正确,要进行运转检查,小型机械可以用手旋转确认是否旋转顺利。检查项目有因异物、伤疤、压痕而造成的运转不畅、因安装不良,安装座加工不良而产生的旋转扭矩不均、由游隙过小、安装误差密封摩擦而引起的扭矩大等等。如无异常则可以开始动力运转。
  k$ A( ~  t5 }1 L6 o   ___因大型机械不能手动旋转,所以无负荷启动后立即关掉动力,进行惯性运转,检查有无振动、声响、旋转部件是否有接触等等,确认无异常后进入动力运转。
" `5 a1 Q* D) U/ C" c  m   ___动力运转,从无负荷低速开始,慢慢地提高至所定条件额定运转。试运转中检查事项为,是否有异常声响、轴承温度的转移、润滑剂的泄漏及变色等等。在试运转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中止运转,检查机械,有必要时要卸下轴承检查。
, p/ N3 U+ A9 I! w" N   ___轴承温度检查一般从外壳外表推测可知。但利用油孔,直接测量轴承外圈温度,更加准确。轴承温度运转开始渐渐上升,如无异常,通常1~2小时后稳定。如果因轴承或安装等不良,轴承温度会急剧上升,出现异常高温。其原因诸如润滑剂过多、轴承游隙过小、安装不良、密封装置摩擦过大等。高速旋转的场合,轴承的润滑方法的选择错误等也是其原因。3 O) @5 x, i) \3 T
轴承的拆卸
' G% v/ q1 @+ e5 L7 `8 V  轴承的拆卸要与安装时同样仔细进行。注意不损伤轴承及各零件,特别是过盈配合轴承的拆卸,操作难度大。所以,在设计阶段要事先考虑到便于拆卸,根据需要设计制作拆卸工具也是十分重要。在拆卸时,根据图纸研究拆卸方法、顺序,调查轴承的配合条件,以求得拆卸作业的万无一失。) E" z; ^6 g6 T, v
   1、外圈的拆卸3 z$ G, Z/ z" l7 n' x0 A8 B
   拆卸过盈配合的外圈,事先在外壳的圆周上设置几处外圈挤压螺杆用螺丝,一面均等地拧紧螺杆,一边拆卸。这些螺杆孔平常盖上盲塞,圆锥滚子轴承等的分离型轴承,在外壳挡肩上设置几处切口,使用垫块,用压力机拆卸,或轻轻敲打着拆卸。
2 A) `3 d$ I- f2 G" c/ O0 E) o9 b   2、圆柱孔轴承的拆卸( j( a2 U& V: b
   内圈的拆卸,可以用压力机械拔出最新简单。此时,要注意让内圈承受其拔力。
! J& \0 Q4 k8 R   大型轴承的内圈拆卸采用油压法。通过设置在轴上的油孔加以油压,以使易于拉拔。宽度大的轴承则油压法与拉拔卡具并用,进行拆卸作业。" J( N1 O; i+ U2 {) u
   NU型、NJ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拆卸可以利用感应加热法。在短时间内加热局部,使内圈膨胀后拉拔的方法。
: F% b/ z5 M  |) F6 ~" A9 l: q   3、锥孔轴承的拆卸
3 _& e  z6 b8 @4 R/ |: p   拆卸比较小型的带紧定套轴承,用紧固在轴上的档块支撑内圈,将螺母转回几次后,使用垫块用榔头敲打拆卸。
8 W- b5 A$ |6 Z% p; I' M  N   大型轴承,利用油压拆卸更加容易,在锥孔轴上的油孔中加压送油,使内圈膨胀,拆卸轴承的方法。操作中,有轴承突然脱出的可能,最好将螺母作为档块使用为好。
4 i: O5 u/ Z5 Z轴承的润滑
6 T6 b& q0 X7 G8 E2 m( E: h" L  轴承润滑的方法,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为了使轴承很好地发挥机能,首先,要选择适合使用条件、使用目的的润滑方法。若只考虑润滑,油润滑的润滑性占优势。但是脂润滑有可以简化轴承周围结构的特长。脂润滑和油润滑的比较:
2 F1 f( q( ?7 s+ T0 }, v( f轴承的润滑方式主要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其一般性比较如下所示:
/ @# ]5 v3 q! {# k! ~. P项目" A. F3 T0 K# \3 v
/ C( \: |/ x3 S
/ h+ t  i6 }* q* h# F; M
密封装置: D# M. H' m+ \5 ^4 \3 N) h
简单' c  Z9 ^  x& T$ J, {: D  w
较复杂,需注意保养8 p( m2 P0 X% l: ?) t
润滑性能6 S" Y1 c$ s1 N& L' l

! G( ?- u, h  M5 P& v7 q( @非常好& o: B4 B& s. t# J
转速
9 e; D2 J& t6 ]低速-中速' f$ c0 M) o) d
也可用于高速
" O) u7 f! j% p; a* Q/ e扭矩
. @1 H, v& z+ R& b比较大
' G) j# v$ P& }, x( |4 |- _2 Z比较小
" K3 _, S& {# L& [润滑剂的更换" H- ~( ]! k! D/ S9 b, T4 j
较麻烦8 T1 [0 {  O9 _& z6 O
简单
) Y- `8 M; N" n1 {! g润滑剂的寿命
5 ]6 j- `7 C9 t) M% m% a( o较短6 [' @1 G( n7 O! {- f: F* q/ Z

9 @) I! Y- t% b( H冷却效果
0 R8 M0 C6 l+ a1 O1 Z; j7 d1 |2 V6 ~" I& J' S- {
好(需要循环)7 v. {3 y: @& O' B  O
杂质的滤除9 O9 z. b0 C( g* m+ o1 e
困难
4 c! Y' K6 e$ r( _( n8 l容易
9 l* U, Q: w  ^6 G' r& J润滑剂的漏出& a% D5 l6 P4 ^6 O
漏油污染少
+ E2 g9 Q2 L9 Z, k" j1 N不适用于不许漏油的场所* s; n: N  m' ?2 E
脂润滑- g. k* U. F8 u9 m  E$ _
脂润滑可做到充填一次润滑脂后长时间不需补充,而且其密封装置的结构也较简单,因此使用广泛。
7 t4 U& E+ g# i: ~% H* N脂润滑有预先在密封型轴承中充填润滑脂的密封方式,以及在外壳内部充填适量润滑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充或更换的充填供脂方式。5 F9 Q/ g! y) a5 [& d. ^2 S5 F
此外,对有多处轴承需要润滑的机械,还采用管道连接至各润滑处的集中供脂方式。
7 C. l7 c) q( n% F% q' k8 Q3 m1)润滑脂的充填量
& G1 ]1 [6 k& K3 C8 J8 M外壳内的润滑脂充填量随外壳的结构和容积而有所不同,一般充填至容积的1/3-1/2为宜。' y) t- v2 R9 ]& r7 a& {. p- T$ b
充填量过多时,润滑脂因搅拌发热发生变质,老化和软化,应加以注意。
& e' l# j4 \( R) H) r4 _但用于低速轴承时,为防止异物侵入,有时也充填至容积的2/3-1。6 `0 I# T% s5 ?# I! L% [
2)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润滑脂的补充与更换同润滑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使用清洁的润滑脂,并注意防止外部异物的侵入。
/ T3 G  p, k6 p& X* S; W& y补充的润滑脂应昼为同一品牌号的润滑脂。/ \$ ?! X5 C. _4 e$ }6 |
补充润滑脂时,尤为重要的是应保证新润滑脂确实进到轴承内部。
& v- l; T; V9 N6 o' y油润滑2 V2 n; Z% S  I  H& S) h8 @  P7 h
油润滑适用于高速轴承并可耐一定程度的高温,而且还对减小振动和降低噪音有效,大多用于脂润滑不适用的场合。2 o; [8 p; u7 b! p
油润滑大体分为:$ ^* Z7 J1 {' i
(1)油浴润滑    (2)滴油润滑    (3)飞溅润滑+ ^7 U+ B) w  a; F0 R3 Y
(4)循环润滑    (5)喷射润滑     (6)油雾润滑: \9 \: P% w' g7 f* e- f- M
(7)油气润滑9 ]+ `. U: r& X: G  o+ y
轴承维护 轴承的检修和判断 轴承清洗 轴承更换
$ C3 ]/ u( ]+ _7 r; F轴承的清洗:拆卸下轴承检修时,首先记录轴承的外观,确认润滑剂的残存量,取样检查用的润滑剂之后,洗轴承。作为清洗剂,普通使用汽油、煤油。拆下来的轴承的清洗,分粗清洗和细清洗,分别放在容器中,先放上金属的网垫底,使轴承不直接接触容器的脏物。粗清洗时,如果使轴承带着脏物旋转,会损伤轴承的滚动面,应该加以注意。在粗清洗油中,使用刷子清除去润滑脂、粘着物,大致干净后,转入精洗。精洗,是将轴承在清洗油中一边旋转,一边仔细的清洗。另外,清洗油也要经常保持清洁。( g, ~6 ?! |2 \
轴承的检修和判断:为了判断拆卸下来的轴承是否可以使用,要在轴承洗干净后检查。检查滚道面、滚动面、配合面的状态、保持架的磨损情况、轴承游隙的增加及有无关尺寸精度下降的损伤,异常。非分离型小型球轴承,则用一只手将内圈支持水平,旋转外圈确认是否流畅。 ①圆锥滚子轴承等分离形轴承,可以对滚动体、外圈的滚道面分别检查。 ②大型轴承因不能用手旋转,注意检查滚动体、滚道面、保持架、挡边面等外观,轴承的重要性愈高愈须慎重检查。! A# O1 R: p  Q1 h) }0 j
  轴承是否可再使用(轴承更换)的判断,是考虑轴承损伤程度、机械性能、重要性、运转条件、至下次检修的期间而决定。可是,如有下述的缺陷则不能再使用,必须更换新轴承:
3 k7 z0 Q& d; Q+ \; R2 ~  (a)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的任何一个上有裂纹或缺口;$ Q$ v8 F4 l4 T2 @
   (b)套圈、滚动体任何一个上有断裂;6 \" X* A: B1 b$ Q$ u4 A
   (c)滚道面、挡边、滚动体上有显著的卡伤;) n+ R- Y# O7 b/ {7 I. j" P; z# E
   (d)保持架磨损显著,或者铆钉显著松弛;% G9 V% e  s" v8 h& }
   (e)滚道面、滚动体上有锈、有伤;. G' O* L2 W. v: P+ W
   (f)滚道面、滚动体上有严重的压痕和打痕;, D, e5 x" [+ s: ]/ k, T
   (g)内圈内径面或外圈外径面有明显的蠕变;# T% E. N; |" X
   (h)因热而造成的变色明显;
! b7 ]9 t" B9 y$ M4 e   (i)封入润滑脂的轴承,密封圈或防尘盖的破损明显。/ i) w  ]  I4 F  E5 h4 g
轴承使用注意事项; |8 I  l) x, x, w  P3 [
滚动轴承是精密部件,其使用也须相应地慎重进行。无论使用多么高性能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则不会得到预期的高性能。有关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j: P' n9 ]1 t3 k/ F; x# U
一、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 R- w) J  w1 H
    即使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灰尘进入轴承,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振动和噪声。轴承以及其周边附件应保持清洁,特别是灰尘及污物,工具及工作环境 也必须保持干净。
' C) l; d/ S. O$ B: I5 ?/ Y二、使用安装时要认真仔细* J$ S4 j8 b! E1 b7 h
   不允许强力冲压,不允许用锤直接敲击轴承,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5 F6 |4 C* W- o9 `% s三、使用合适、准确的安装工具
$ o0 y$ M& U) V, Z+ _, Q/ m   尽量使用专用工具,极力避免使用布类和短纤维之类的东西。/ w$ z9 A) i. L
四、防止轴承的锈蚀0 h. m' x5 v( X4 c5 V4 x* i
   直接用手拿取轴承时,要充分洗去手上的汗液,并涂以优质矿物油后再进行操作,在雨季和夏季尤其要注意防锈。不过,在某种特殊的操作条件下,轴承可以获得较长于传统计算的寿命,特别是在轻负荷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操作条件就是,当滚动面(轨道及滚动件)被一润滑油膜有效地分隔及限制污染物所可能导致的表面破坏。事实上,在理想的条件下,所谓永久轴承寿命是可能的。/ ^3 ?& d6 i7 r
轴承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b  x% z  g' L# f: n. @3 ~# {
强金属音
0 d! H; H0 p/ U3 M1、异常载荷:选择合适的装配游隙和预紧力
1 m& q$ S. W) S2、组装不良:提高轴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 L0 v. Z+ Z/ ?3、润滑剂不足:补充或使用合适润滑剂# Q# B( \0 l7 b* l' C0 ]# B
规则音1 S: y2 L- G, i: q8 r& R
1、异物引起沟道锈蚀、压痕、伤痕: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
4 y7 H+ D% n' \& }: v. F2、沟道剥落:疲劳磨损,更换轴承
. s2 w) D3 w4 [不规则异音
; F. j8 J& g1 L1、异物侵入: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
5 K) g+ B. P$ o8 p( l/ B9 t2、游隙过大:注意配合及选择合适游隙
; X6 x: V  ?8 X8 d: l3、钢球伤痕:钢球疲劳剥落或异物卡伤,更换轴承5 R) t9 i3 m9 [2 q6 C2 v) G( M
异常温升
2 F" o4 X* b* j- D: K1、润滑剂过多: 减少润滑剂
/ t% G3 r' H  ]" `, q; v2、润滑剂不足,或不适合:增加润滑剂或选择合适润滑剂
& }' M! e- J: f0 P9 V3、配合面蠕变或密封装置过大:轴承外径或内径配合面修正,密封形式进行变更
, h+ T( S, p8 Q. s% N4 V轴的回转振动大; k: {* @( a$ Q' [% W3 H7 y
1、剥落:疲劳剥落,更换轴承
# Z' ^  Y( ~/ j" o) X# `2、组装不良:提高轴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6 `/ J( o# G' p1 N) c0 e! b& R
3、异物侵入: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0 r( \' ~- _& v( w! @' F
润滑剂泄漏大变色- w1 e6 c- R0 }9 r6 ^; L) y( {% S6 k- Y' k
1、润滑剂过多:减少润滑剂
4 W. X. U( R' @* S, G, L* H2、异物入侵:清洗相关零件* D8 W. c7 w) g" p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7-17 07:13 , Processed in 0.1556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