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8|回复: 0

精密轴承安装后的精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22: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精度提高法
& X/ I: j" P; l) V  轴承在主机中安装完毕后,如测量主轴的径向跳动,可发现其每一转的测值都有一定的变化;连续进行测量时,可发现经过一定转数后,此变化会近似地重复出现。衡量这种变化程度的指标为循环旋转精度,变化近似地重复出现所需的转数代表循环旋转精度的“准周期”,在准周期内的量值变化幅值大,即为循环旋转精度差。2 m8 I9 h" X! t$ Z( B  r
  如对主轴加以适当的预负荷,将转速逐步升高至接近工作转速,以实行轴承的“磨合”作用,可以提高主轴的循环旋转精度。
5 c; g, ~( o" m9 M  2.提高轴承精度的一种方法
3 W% m- |- [% P7 V$ u) Q  某厂试制精密仪器,主轴用6202/P2型轴承而其精度仍不能满足要求,后加粗轴颈并在其上制作滚道以代替内圈,并将钢球进行糯密测量,以尺寸大小每三粒一组,每组钢球取接近120°的间隔分开,由于减少了一重加工表面,又减少了一重配合表面,同时又提高了轴一轴承系统的刚度,而最大三粒与最小三粒钢球的接近等距分布,又提高了轴的回转精度,于是满足了仪器的精度要求。8 s0 ^  H7 C9 }
  3.安装精度的综合校验法% T# w( v8 ^6 f* C
  将角接触球轴承装入主轴后,安装精度的校验顺序如下(以轴径为60?100mm的普通车床为例):
& P) f) C) S0 |6 \, D5 [0 q# e  (1)测量轴和轴承座孔的尺寸,以确定轴承的配合精度,配合要求如下:
: B. h+ t9 V, A0 }; O/ y# c4 t$ M8 l  内圈与轴采取过盈配合,过盈量0~+4μm(在轻负荷、高精度时为0);外圈与轴承座孔采取间隙配合,间隙量0~+6μm (但在自由端的轴承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时,还可增大间隙);轴与座孔表面圆度误差在2μm以下,轴承所用隔圈的端面平行度在2μm以下,轴肩内端面对外端面的跳动在2μm以下;轴承座孔挡肩对轴线的跳动在4μm以下;主轴前盖内端面对轴线的跳动在4μm以下。
& F) ~9 v: O# h( m) U  (2)固定端前轴承在轴上的安装  E* ?- {1 l2 m
  将轴承用洁净的清洗煤油进行彻底清洗,对于脂润滑,先将含有3%~5%润滑脂的有机溶剂注入轴承作脱脂清洗后,再用油枪将定量的润滑脂填入轴承内(占轴承空间容积的10%~15%);加热轴承使升温20~30℃,用油压机将轴承装入轴端;将紧定套压在轴上并以合适的压力抵住轴承端面使其轴向定位;将弹簧秤的带子卷在轴承外圈上,用测量启动力矩的方法校验所规定的预负荷是否有大幅度的变动(即使轴承很正确,但由于配合或保持架的变形,预负荷也有变化的可能)。
5 i7 q8 W; s( r2 `  (3)将轴承主轴组合体装入座孔, y6 T$ F3 P! Q' A
  加热座孔使升温20~30℃,用连续轻缓的压力将轴承主轴组合体装入座孔;调整前盖,使前盖的紧固量为0.02~0.05μm,以轴承座外端面为基准,将千分表的表头抵触在轴颈表面上,将轴旋转测量其跳动,要求误差在10μm以下;将千分表定位在轴上,表头抵触后座孔内表面,将轴旋转以测量轴承座前后座孔的同轴度。
2 e5 B$ @) w' Y1 f5 U  (4)将自由端轴承选择性地放在可能抵消偏差的位置,安装到轴承座后支承位置,尽可能地抵消相互间的圆度偏差和同轴度偏差。
6 U% M" c. ?  C' J7 |! @3 n  4.圆锥孔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的安装
& N' r) ~! U* r( d9 c  在安装NN3000K系列圆锥孔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时,必须注意轴承内径和轴的锥度的正确吻合,在生产量少的情况下可用涂色法进行接触校验,但在生产批量较大时,最好用精密的锥度量规校验。
7 e5 I2 M3 L4 y' M. K* q0 j/ h) M  在将轴承安装于锥形轴上时,应将内圈沿轴向调至适当的位置,使其径向游隙接近于零。" ?) R7 e! A" m7 [1 q/ y* y6 N, G
文章关键词: 精密轴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21 19:45 , Processed in 0.1125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