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0|回复: 0

插装阀在电液控制支架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讨论了插装阀在电液控制支架液压系统中的应用依据和前景,提出了设计方案,分析了工作原理。认为插装阀通流能力大、响应快,采用电液先导控制,特别适合于该种支架的工况,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1 }3 n4 I, j' t7 Q  关键词:插装阀;电液控制;支架;液压系统: J3 _" ~2 M# T
  1、应用依据分析
/ `$ j, ?% ?, @4 ?: I9 m1 X  移架速度低已成为制约综采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加快移架速度,在支架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插装阀。插装式方向阀也是采用电磁阀作为先导阀,对主阀(锥阀)进行先导控制,控制原理等同于电液操纵阀,但插装阀的通流能力(可达10000L/min以上)大、响应快、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是管式阀无可比拟的,使其更适于在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中使用,而无需研制采用电磁先导控制的专用大流量主阀,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可改善工作性能,提高通用化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由管式阀固有缺陷所产生的问题。7 K9 K1 |8 ~- |* r
  此外,采用插装阀设计支架液压系统还具有下列优势:- O, v- x6 M! }7 G# H
  (1)插装阀的优点十分适合支架的工况。液压支架的工况特点是:介质粘度低、工作压力高、流量大、工作环境恶劣、介质污染严重。插装阀的长处能得到充分发挥。; d7 S; V# k1 [) N! X+ B3 w
  (2)符合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降低使用成本,消除环境污染,流体传动技术正向着使用纯水介质方向发展。液压支架是用同纯水性质比较接近的高水基乳化液作为工作介质,很有可能成为该技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正趋向于采用纯水工作介质。由于水的粘度低,要求阀的密封性好,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插装阀采用锥面密封,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更适于在纯水介质中工作,应作为纯水支架的首选阀种。, A2 x2 H+ Z$ m# T; l
  (3)抗污染能力强、工作可靠。支架工作在采煤面,介质污染程度高,使阀芯磨损严重,缩短了阀的使用寿命,由此也导致了支架的各种故障,使工作可靠性降低,增加了维护时间,降低了工作面的生产率。插装阀的阀芯和阀套间无严格的配合要求,磨损轻,不易堵塞,也不会产生液压卡紧现象,在介质较脏时仍能保证支架液压系统正常、可靠地工作。
) J8 t1 i! p1 i  \4 l  (4)满足某些特殊工况的需要。如用于周期来压强烈的坚硬且难以冒落顶板的支撑式支架,在老顶突然来压时,立柱下腔控制阀中的安全阀,要通过很大的瞬时流量,普通安全阀的通流能力远不能满足通流要求,因而专门设计了充气式大流量安全阀,来适应这种工况。但该种阀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装配要求高,工作可靠性差,很难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立柱下腔还要装设普通安全阀来适应正常工况的需要,这无疑会增加元件数量和制造成本。而采用插装式溢流阀,则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又会使系统简化。) v+ Z# U* y3 a5 K3 L" ^5 ~
  2、工作原理分析; U# N9 {* F3 S, o/ [# u3 M" ]0 s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用插装阀设计电液控制支架液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案,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电气和液压两部分组成,内储支架动作程序的微型计算机(中央和支架控制器)发出指令后,插装式方向阀中的电磁先导阀先动作,启闭相应的两通锥阀,接通或断开立柱或推移千斤顶的油路,使之按照一定顺序动作。立柱或推移千斤顶的工作状况由压力和位移传感器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决定下一个动作。
# T. u/ |% w, j: E9 G6 Y3 _. `1 G  由于中央控制器和支架控制器相互联网,故从中央控制器或各架的控制器都可以控制工作面任何一架支架的动作。9 y; M, Y, Z/ w, l2 ?& V+ }: z6 N
  中央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和协调每台支架的控制器。此外,还能自动编程,修改系统参数,监测每台支架的工作状况,显示采煤机运行速度等。它可对支架的各个动作进行单独控制、顺序控制、成组控制和全自动控制。
8 x* Y) Z0 h; ^% U  W/ V! l  支架控制器通过插装式方向阀直接控制所在支架,同时将传感器采集的工况数据向其它支架和中央控制器发送。支架液压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完成下列动作过程:- q( ]" s5 w4 t# H  _
  (1)升架立柱的动作由插装式方向阀8控制,当方向阀8中先导阀的电磁铁1YA通电,2YA断电时,该阀切换到左位,4个2通阀中的b和d的上腔通压力油,处于关闭状态,a和c的上腔通油箱,处于开启状态,泵站提供的压力液经2通阀c和液控单向阀(此时液控单向阀中的二位三通先导阀处于图示位置,工作同于普通单向阀)中的2通阀进入立柱的下腔,立柱上腔的乳化液经方向阀8中的二通阀a回液,立柱伸出,实现升架。
* L+ u) o' i$ ^* `6 A  立柱的无杆腔油路上设有插装式液控单向阀和溢流阀组成的控制阀组,当顶梁接触顶板,立柱下腔的压力上升到泵站卸载压力时,液控单向阀关闭,支架达到初撑力;此后,随着顶板的下沉,使立柱下腔的压力上升到溢流阀的调定开启压力时,溢流阀开启卸载,立柱下腔的压力又降低,当立柱下腔的压力降低到溢流阀的闭合压力时,溢流阀又关闭。此后,将重复上述过程,使立柱下腔的压力在溢流阀的调定值附近变化,支架工作在恒阻支撑状态。由于插装阀的响应速度快,使立柱下腔压力变化小,支架的恒阻支撑性好,利于顶板的管理。
5 `9 ~2 }! o4 G2 v' s  该系统在支架的升架过程中也实现了初撑、增阻和恒阻3个阶段,初撑力的大小由泵站压力决定,工作阻力的大小由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决定。- ?" q$ w5 q# H( h! D
  (2)降架当使插装式方向阀8中先导阀的电磁铁2YA通电,1YA断电时,该阀切换到右位,4个二通阀中的a和c的上腔通压力油,处于关闭状态,b和d的上腔通油箱,处于开启状态,泵站提供的压力液经二通阀b进入立柱的上腔,同时将液控单向阀中的先导阀切换到右位,使其中二通阀的上腔通油箱,处于开启状态,立柱下腔的油液经液控单向阀中的二通阀回液,立柱缩回,实现降架。
6 l* G% l& ]) I  n& h) F  降架结束后,将方向阀中先导阀置于图示中间阀位(1YA和2YA均断电) ,此时,4个二通阀的上腔均通压力油,处于关闭状态,立柱的两腔油路也均被封闭,支架停留在某一高度位置,准备移架1 r" e& z& `3 g" D# E' u* J' {/ ?
  (3)推溜和移架推移千斤顶的动作由插装式方向阀9控制,当将方向阀中的先导阀置于右位(4YA通电,3YA断电)和左位(3YA通电,4YA断电时)时,分别控制着推移千斤顶活塞杆的伸出和缩回,实现推溜和移架。推移动作完成后,将先导阀置于中位(3YA和4YA断电) ,4个二通阀e、f、g、h的上腔均通压力油,处于关闭状态,推移千斤顶的两腔油路均被封闭,推移动作停止。在接到新的指令后,支架将开始下一个动作循环。
4 o( R9 v. e6 P6 |9 Y. l! t  当将方向阀中的电磁先导阀换成手动阀时,即能用插装阀设计现有手动控制方式支架的液压系统,以改善支架的工作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分析表明,用插装阀设计的电液控制支架的液压系统,能满足支架的工作要求,基于同样的原理,可用插装阀设计出所有类型和型号的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
$ Q; ]. M4 p3 b4 Q4 B  3、可行性分析
* c7 A: y& l" M  (1)插装阀的性能特点适合液压支架的工况,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h, x' C! f& _5 o) d4 _$ G
  (2)现代支架液压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阀件的功能均可用相应的插装阀实现,用插装阀可设计所有类型和型号的电液控制支架的液压系统。0 P( @% y  L6 y; n
  (3)插装阀易于集成的优点,可使控制阀组的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安装。% J; D, z8 l, q4 _2 H) |; x
  (4)已有成熟的电液控制系统和防爆型电液控制元件可供选用。
# T* U) H9 S9 [( N6 T  (5)插装阀元件的生产已形成系列化和通用化,制造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5 X+ {& i+ I1 Y1 J. ?
  用插装阀设计和装配支架液压系统,在技术上无障碍,经济上可行。# c1 t/ S0 m6 J- t5 _; b
  4、结语
: m" z8 Z7 z2 [- ?9 i; s5 L6 v# b  (1)插装阀便于实现电液控制、通流能力大和响应快的优点尤其适应采用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的工况,用其设计的支架液压系统,性能优越,能满足使用要求和快速移架的需要,利于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d. u$ |( }, Z+ O. r6 K
  (2)插装阀优良的密封性能,更适于在采用纯水介质的纯水支架中应用。" G% ^2 \0 j4 L5 f% N; S8 O5 D6 K
  (3)插装阀的抗污染能力强,在介质较脏时,不易堵塞,磨损较轻,可延长阀类元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高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 ?9 u. K& Q/ M  (4)用插装阀设计电液控制支架的液压系统,顺应生产要求,符合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和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上无障碍,经济上可行,值得推广。
, y; s- p& \$ }% \& H! {$ A4 D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24 03:04 , Processed in 0.1289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