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8|回复: 0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2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您是否确信某种接触式传感器无法满足您的应用要求?即使不是,那么还是请您远离非接触式器件,因为它们会带来一些特殊的难题。而且,不要完全出于初始采购和安装成本的考虑而偏向其中的一种方案。您必需把维护成本因素也考虑进去,尤其是当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或故障停工时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 f+ Y8 u7 ]/ B5 z" ~" K2 h+ f市面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形状各异(图1),每种构造的传感器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规格表。虽然这些器件名称各异,但是从技术层面而言,它们都是热红外辐射温度计。在本文中,我们将它们称作“IRT”。它们可以是便携式或固定安装式、高端或低端、昂贵或便宜。
3 l; j6 m, I/ h0 G! ^ 20108222355489794.jpg * k% ~  D/ Z# Z0 H/ \+ p, V" b
(1) Marathon MM,Raytek公司产品, 网址:www.infrared-usa.com;
" F& @# a; i1 O/ `2 |  C3 V% m 2010822236433325.jpg
- P% ~5 h  v# K(2) Modline 5,Ircon公司产品,网址:www.ircon.com;
9 F) _, T4 |& D7 T3 b! B3 M9 S 20108222361340743.jpg & f9 t) L/ ^8 H/ X
(3) Cyclops 100,Land Instruments International公司产品, 网址: www.landinstruments.net;' K9 v: _  O6 S
20108222363368280.jpg 0 S( s6 M( N7 Q) m6 V  u
(4) M770,Mikron公司产品,网址:www.mikroninfrared.com。
0 |- D( ]% V. ^/ f图1、四款IR温度传感器最后,所有IRT的工作原理都依据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它们所测量的大部分辐射位于电磁频谱的IR部分。
7 O' ~1 i5 e" i  h您需要做些什么?
! T2 @+ d  q9 k在选择和使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将会遇到三大难题:3 b# i5 j6 n' z3 w9 P$ |
● 填充视场
& j# z8 m% E% ?● 克服物体透明度问题
! h- R% G5 P/ V1 y, n; `7 E● 实现正确的发射率调整
; `+ M" ^' s; y" q! w/ v% @" u视场 物体的热辐射“体现”出了其表面的温度,这一点与无线电信标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IRT测量中,热辐射来自于物体表面上的一个已知大小的斑点。您需要捕获所有辐射,而不能让任何辐射在沿途上被阻隔。' d# z" D, E3 P! b
在一段特定距离上的斑点直径(也就是一段给定距离上的“视锥”的横截面面积)由器件的光学特性来决定。一般来说,距传感器越远,斑点的直径就越大。斑点尺寸常常用一个比值来表示,比如50:1或10:1。这意味着最小的目标斑点直径为传感器至感兴趣物体间距离的1/50或1/10(图2)。
: ]- U  @  x+ F( W( H 20108222372610353.jpg " ?. Z  X$ U# a  \5 S' U% X
图2、在一段给定距离上的斑点直径由传感器的光学特性来决定,并被定义为一个比值;
# B+ A7 d# l# Q/ p通常,目标距传感器越远,斑点就越大。如果物体具有一个圆形横截面(图3),而且唯一的视野沿着直径,则需确定所测量的严重弯曲的表面的大小是被观察物体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斑点直径应为曲面有效直径的25%或更小。
+ p+ V- d2 X9 v1 [ 2010822239048806.jpg   x* K0 d; V5 C+ H: O" }8 {% C
图3、当不得不在曲面上进行测量时,6 ]+ Q  G* K8 U7 [9 j
应确定斑点直径不大于曲面有效直径的25%。还要保证视锥角内无障碍,否则检测器将无法接收到进行有效测量所需的全部辐射。如果位置斑点大于物体,或者视锥角被部分阻断,则测得的温度将低于真实温度。, C6 n8 r2 Z% @0 i. n+ |7 z+ Q
如果不能确实地填充斑点直径或保持视锥的畅通,则不妨考虑采用双色或比例式IRT。这样做可能会使准确度稍有损失,还可能影响响应速度,费用支出也将会小幅增加,但是,这些器件是专用于视距路径被部分阻塞、视锥发生改变,或者有物体移入和移出视野的场合中的。它们对于发射率比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 _& d" V& F  s5 l/ X/ E透明度问题 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有机材料和建筑材料(比如砖块、木材、金属、沥青、岩石和矿石等)都是不透明的。但是,许多塑料在IR光谱中是半透明的,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波段,以使相其对于传感器来说是基本不透明。0 \. ^) i' A! @, r2 |, L3 T
其他会带来透明度问题的物质包括半导体材料(硅、砷化镓)、某些涂料、一些光学材料(如氯化银、蓝宝石、石英、氯化钠、锗)以及许多特殊的晶体产品。  m1 n6 R; F7 x) Q& A% ?/ I' d7 Q6 M
发射率校正 如果有人试图告诉您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请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虽然这并非小事一桩,但一旦将它分解成三种您有可能遇到的情形,那么处理起来就变得相当容易了:2 w) r0 Y! }: e
● 感兴趣的物体处于或非常接近周围环境温度。
  @4 p% r+ v- V● 物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6 N% d* R% I% r, T6 e9 X: Z  @
● 物体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1 H5 I( J0 K7 n& A. Z% r& T
物体的光学性质(发射率为其中之一)在这里开始起作用。如果目标是半透明的,那么您将有可能需要帮助;如果它是不透明的,则或许您可以自行处理发射率的校正工作。我们来看一下各种场合的具体实例。
1 \/ o% [* L) A) @场合一 如果物体的温度与其环境温度大致相同,而且其表面不是镜面的,则其表面反射率将对发射率起到补偿作用,而且无需进行发射率校正。实施发射率校正将得到一个高于真实温度的温度读数。; f( f$ \0 i8 U( ~- r' a+ K; Y
场合二 如果物体的温度高于其环境温度,则需要进行发射率校正以获得准确的温度读数。发射率会是一种难以捉摸且变化不定的光学性质,但它通常只在表面上的某种东西有所改变时才会发生变化,比如出现焦化、氧化,或者熔化。
( y0 [. v* x0 S$ f如果把发射率控制在1.00,则可在该场合中获得“辐射亮度温度”。尽管该数值将低于真实温度,但在物体的发射率(虽然是未知的)未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它是可重复的。那么,多大才是“非常大”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回答,不过,如果物体在视觉上没有变化,则光谱发射率未发生改变的可能性相当大。不能保证,只是存在可能性。/ g" E0 t6 f0 i9 K! X' |( r, ^
场合三 这是一种难对付的情形。当目标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最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就是变更测量的位置。例如,如果目标的温度低于它正在进入的烤箱或熔炉的温度,不要试图在入口处或内部(当它正在加热时)测量其温度。应将温度测量的位置移至出口处,在物体完成了其加热程序并离开烤箱时(此刻其温度有可能高于其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P# _. w8 ~& S4 C) \' r
该场合具有一种“隐性”形式,就是当物体受到阳光照射、或者具有很高的温度(它仍有可能低于环境温度)或亮度水平的时候。可以通过在表面上投射临时性的阴影、并把IRT对准该阴影的方法来对这些条件进行测试。4 o. ?" K% g/ t7 T
在诸如金属、玻璃、塑料等温度较低的网状产品进入烘箱或熔炉的加工生产线上,应当尝试把IRT对准在产品与其所经过的辊子之间形成的“楔形物”(图4),特别是在其改变方向的情况下(即具有一个25%或更大的包角)。这可能是一种“实际场合”,因为辊子的表面通常具有反射性,并生成物体的镜像。实际上,它被某些与其自身温度相近的物体所包围。
7 n. i2 O1 }7 ?3 ?! t/ U/ Q* }( S 2010822240750289.jpg : V, D8 y9 c9 `# N5 H
图4、针对因目标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而引起的发射率问题(如对于网状产品),- _, }! \" M( m* j  p% j/ n6 Z
一种解决方案是把IRT对准由辊子和产品所形成的“楔形物”。5 N; s  W6 x- e% C
文章关键词: 金属、传感器、测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3 10:45 , Processed in 0.1487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