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1|回复: 0

插秧机如何正确维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 08: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送秧抬把后端过高
! F( T8 q: f: r( T! U2 U/ A6 \( Z  原因:橡胶缓冲块漏装或损坏。
+ T  X# j3 j) L+ F  排除方法:用起子撬起抬把前端,装上新缓冲块。  Q; l1 N5 d4 o. p* Z( L
  送秧齿轴不转
: t  }) N. r3 l  原因:送秧棘轮钢丝销脱落;棘轮槽口磨损;棘爪或扭簧脱落;送秧齿8 c7 v3 v# `$ `+ G1 A
  送秧抬把后端过高
' q( k8 x( a: P/ G9 P" {  原因:橡胶缓冲块漏装或损坏。
$ M' p2 d# \2 ~+ t3 k3 T/ v! t  排除方法:用起子撬起抬把前端,装上新缓冲块。
1 L4 ~3 c1 v! L1 [0 u5 D5 ]! B8 j* g  送秧齿轴不转
- n. ^' C$ \0 D! Z1 I. I# D  I3 i2 A  原因:送秧棘轮钢丝销脱落;棘轮槽口磨损;棘爪或扭簧脱落;送秧齿轴轴向窜动。$ {# R# ^0 \" F5 r( H- ^
  排除方法:先看棘轮、棘爪及扭簧是否完好,若损坏或脱落,应予更换;再拨动送秧螺钉,若棘轮转动而送秧轴不转,说明钢丝销脱落,将钢丝销装复。7 j% T/ ?4 E" `* d1 w! _; G4 p
  送秧轴工作转角小
4 t2 O$ q1 v& N1 D  原因:桃形轮与送秧凸轮严重磨损。
+ G. j; T; L: i. r  排除方法:打开工作传动箱盖,更换新件。- w7 R4 e, h7 e% Q7 t2 l
  送秧轴不工作  e6 z# A( d3 D6 O& W
  原因:桃形轮定位键损坏或漏装;桃形轮与送秧凸轮卡住;送秧凸轮钢丝销折断或漏装。
. E; k0 {, z' s5 q; t7 l+ h$ A  排除方法:若两轮相卡,则是送秧与桃形轮磨损所致,可卸下送秧凸轮或桃形轮,用锉刀将工作面锉成平滑的弧面,严重磨损的应更换;若键或销损坏应换新件。% ~/ \4 x: e$ I4 [
  送秧轴间歇工作+ T4 Z8 D( [* U# C" _
  原因:桃形轮回位弹簧或送秧凸轮回位弹簧弹力弱,使桃形轮或送秧凸轮不能回位。% F# G; {: c7 u) y# w) T
  排除方法:打开工作传动箱盖,卸下两个回位弹簧,更换新的回位弹簧。; J/ H9 n; K6 D
  定位离合器手柄卡滞: a* T. x% k* h
  原因:分离凸轮磨损后,与调节螺母卡滞。' x) J4 p" [( f+ F
  排除方法:卸下分离凸轮,用砂轮或锉刀将凸轮工作面磨成平滑的弧面。
4 W5 ~& I7 ]) h( {6 v0 ]+ {  主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9 F1 v5 a$ s+ L  原因:摩擦片与皮带轮粘结;定位螺钉松动,致使离合器拨销脱落;离合拨销严重磨损。
3 u  w, q& d9 Z& ]  排除方法:卸下皮带轮总成,使粘结部分脱开,用砂纸将摩擦片锯面打磨干净,更换离合拨销;拧紧定位螺钉。
) X6 x1 p5 [+ u) ?* o, ?; g  定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e2 H0 _) W0 T# n2 Y
  原因:调节螺母调整不当;分离销与调节螺母滑扣;离合牙嵌上的定位凸沿磨损;拉簧折断(使用拨叉的定位离合器)。检查方法:先打开定位分离盖,检查调节螺母是否在正确位置,调节螺母及分离销是否滑扣、拉簧是否折断。若无问题再拆下动力输出轴总成,查牙嵌定位凸沿的技术状态。% p, p: R+ U, g  B3 H( p3 b
  排除方法:将调节螺母调至正确位置;分离销或调节螺母滑扣应更换;更换拉簧;若定位凸沿磨损,可将分离牙嵌啮合面磨去约0.5mm;严重磨损应更换。  A' h7 ]7 k+ k5 n# H  P; ^
  某组栽植臂不工作
6 D- ~5 T8 v6 i- V7 x  原因:链箱传动轴折断;链条脱销或折断。4 B% D3 C7 P+ o7 r3 }  d
  排除方法:接上链条;更换传动轴。5 t3 M% P! b! a: @1 }2 P, g
  秧箱跳槽5 x& Y4 r$ c  X
  原因:滑块或滑槽磨损;秧门两端固定螺栓松动;秧门变形;抬把过高;送秧滚轮锈蚀;送秧滚轮螺钉变形。# X* w; }( T1 D* z
  排除方法:先更换滚轮及螺钉,再检查滑块滑槽,若严重磨损,应更换;校正秧门固定螺钉;若秧门固定处磨损,可加一长方形垫片;抬把过高时,用起子撬起抬把前端装上新缓冲块。
6 a- [' |& D' ?. k8 o  g* O6 o. E( c  秧箱不工作
6 p, o, @1 F; ~+ t  原因:指销或螺旋轴磨损;滑套固定螺栓漏装。+ j. }/ y3 `6 G. P* D
  排除方法:打开工作传动箱盖,更换指销或螺旋轴;若滑套固定螺栓漏装,应重新装上。
" U* u# E% z' N& |; A: J  立秧差或发生浮苗' g) k& H# U# o6 X
  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
4 I8 U- g* s7 M% o8 i, Y- k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
  R$ o' n: e/ R  穴株数偏多每穴标准株数为3-5株。
2 t( n" W1 r6 ~! H0 l9 \  穴株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应采取对应措施予以解决。
4 ]0 `/ p: s7 \1 S& Y# ]  插过秧后秧苗散乱/ ^! ^8 W; ~3 u% m( i
  原因:推秧器推出行程小;苗床过干或水分过大;苗片与苗片接头间贴合不紧;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
+ J6 h8 ^' m* a% |  排除方法:除采取相对措施外,可降低插秧速度、更换秧爪、清理或更换导秧槽。
/ @) w5 [7 D  d7 r* W0 E8 a  漏穴超标4 u8 J  Y8 ?+ w# Q: T- r
  机动插秧机漏穴率一般不应超过0.5%。漏穴的主要原因是:苗田播种不均匀;秧苗拱起或秧苗卡秧门;取秧口有夹杂物;秧苗盘超宽造成纵向送秧困难。$ ?+ q7 u6 c& O5 u
  排除方法:重新装秧苗或将秧苗切割为标准宽度;清除秧苗杂物;更换密度不均匀秧苗。5 g& Q. M( L! O$ q# _& d
  各行秧苗不匀( z6 Z) ]9 b3 V/ B7 e
  原因:苗床土含水量不一致;各行秧针调节不一致;纵向送秧张紧度不一致也会使各行秧苗不匀。8 {$ z# [9 x: B" M$ y% M5 v( h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外,对有的插秧机可逐个调节送秧轮,使每次纵向送秧行程均为11-12mm。
3 c  u& A5 w+ w# H  秧门处积秧; e0 u) ]8 v" r
  原因:秧爪磨损,不能充分取苗;秧爪两尖端不齐和秧爪间隔过窄或宽;秧苗苗床土过厚,苗床土标准厚度为2.5-3cm。
- p3 v" W3 Z8 `. Z5 L4 c4 I! u  排除方法:应及时更换新秧爪或校正秧爪的间隔距离。
2 w, j0 q+ [5 d+ i  取秧量忽多忽少
1 r; F/ B* R: y2 x  原因:取秧量调整螺栓松动;摆杆下孔与连杆轴磨损。
: m2 j# K. y9 z& x9 K  排除方法:重新调整取秧量并紧固调整螺栓;更换摆杆及连杆轴。
! J: g, _8 L3 z6 o+ [7 Z& i4 R  夹苗
/ K: K" e- h) A8 r3 l  原因:分离针尖端磨损;分离针上翘;压板槽磨深;推秧器磨损;导套磨损;推秧弹簧折断;拨叉与凸轮磨损。. j0 b3 d" E: X- b0 r& Y" Q) k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零件。3 K; D' i4 B8 G& B6 X( ]- ^
  各行间深浅不一致
3 g2 }# J' e4 X# C3 h$ A  原因:各栽植臂的拨叉、拨叉轴、推秧凸轮等磨损不一致;各个链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2 M& j+ e$ c& D4 t+ ]7 N& m# _6 l, Q
  排除方法:先将各个链箱校正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更换磨损零件。
/ t; x" S1 u$ k1 S& K  插深调节失灵, Q1 g6 ?) K3 A$ P/ F& z2 n' t6 J; V
  原因:升降杆或升降螺母产滑扣;固定销孔磨大;矩形管固定销轴座折断。& r5 [$ R6 [0 {$ a' {% w- P
  排除方法:更换升降杆、螺母或销轴;焊接固定销轴座。
4 Q. L+ }% c: S) S! F3 s2 H  分离针碰秧门$ c: j5 G/ O7 y1 C8 `$ B
  原因:秧门错位;栽植臂安装不当;栽植臂曲柄内孔磨损;分离针上翘;取秧量调整过大;摆杆轴旷动或下孔磨损。9 b; E2 E1 J) X( K: N; V$ l& [
  排除方法:将秧门复位并固定;将栽植臂调至正确位置;更换磨损的曲柄或链轴;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更换摆杆或摆杆轴及轴承;调小取秧量。+ }/ \3 n: E* Y! z* J
文章关键词: 插秧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9 20:23 , Processed in 0.1391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