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与中美金牌之争一样,中美大国竞争,特别是
e3 N8 I, K$ [# X8 h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延续,中美竞争将更加激烈,: ^1 M1 u# Q% k1 Y$ @
中国产业升级将更为紧迫。 金融危机后,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 O) c# ?. p* D! d! c# \4 t* C
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着全球制造业格局。! O: C9 h/ C* q
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 \; P- }" m$ Q+ ?; u4 z
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
6 o: Q! e* r/ o' L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逐渐体现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5 B' ^5 a; x: V% v9 R) N
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根据制造商2 d9 o' `- b* G& O* q8 z- P
协会的预计,美国制造业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和3.5%,高于同
# Y- x+ R. b- c期的美国G DP增长预期。 美国重回制造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3 v5 m8 ^: c7 {6 D& G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正在下降。尽管中国制造业时
- I! @# Y" l. l0 S+ Y# a薪还远远不及美国的水平,但中美之间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B9 h0 k% `' y
2010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了6.1个百分点,单位劳动力成本降, V* b( a. N5 L0 p3 c' o$ R. I
低了4.2个百分点,从2002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
5 a" b) f% a4 ?6 Q8 @4 A$ J累计降低了10.8%。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报酬增速比生产率增
5 k0 J1 }' G) ^速要快得多,从2005年至2010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9%的速& l- ]6 O& b5 G6 N% v1 H& M
度递增,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了4%。这对于
6 y2 F2 ?& V+ G9 y# L z! R. Y一向靠要素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制造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为提
& S( E+ d+ F, X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美国政府正在通过调整税收政$ L) p! D. \5 W! ~: s
策来降低美国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并使暂时性减税措施永久化。与此
1 R: [+ A$ m* q$ T7 D同时,奥巴马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和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哥伦
, g( c: Q# K9 s! m8 R) ^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措施的目的依然是推动# Y7 \/ t9 [; \) }) t0 W
制造业回归,即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促
/ j6 r$ ]0 N5 L! \6 O8 W使那些公司把业务回流美国,使其国内制造商能够从政府为促进就业9 Y" r0 t8 w0 v+ l0 B1 A
和出口所提供的补贴中获益。 除了中美两国在成本差距逐渐缩小以及' ]; L2 I+ r: K
美国各种政策激励带来的挑战之外,更多的挑战也许来自于创新和技术。5 X7 z2 x. Q& I2 H3 Y7 O- A4 {
美国誓言要在高端制造业继续保持领先,并在为新的产业革命做好技术) b# u5 K; |' I8 j
储备。为实现制造技术突破,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奠定基础,美国0 n2 M. _( R/ }
2012年财政年度增加了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等* c7 j) \/ k# a& j- O- Z
重要科学部门预算,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启动先进制造技术公会项目,
( f' Z9 O- P5 B, J& Q& `1 q' R该项目旨在采用公私合作伙伴方式来增加制造业研发投资,缩短从创新. K+ J; }, n1 \8 d
到投放市场的周期。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高端制造是其战% J! |8 ]% \( x7 s$ o9 c7 {* E
略核心,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 J! {2 k( {8 w( l; P8 X6 p1 l
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
* v9 V- Y( B8 l3 ~6 b% t/ r; t% X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在高端
2 m* S% r. H4 T3 O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毋庸置疑,中美之间的制
- K; M. k; @! E造业博弈只是序曲,真正的战略较量还在后头。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 K y4 i& \ p$ C3 d( F, j& W
恰逢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
) x3 l& I' x+ b) {& U, i+ L上构成某些“交集”,形成直接竞争。美国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和; C$ ~% j! |8 q/ R/ \, p
产业革命,中国如何尽快调适心态、调整战略、破解技术创新能力和竞
# z0 v+ L8 |3 g; s7 T' |8 v9 v争力不足的难题,应该成为认真考虑的战略性问题。3 g. _! c& M' l) r" u# U, W
0 B" L! K- h. `3 m* h9 A
|
|